![]()
11月6日,日产发布半年亏损财报的同时,围绕出售总部大楼一事也终于尘埃落定。日产宣布,以9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出售其位于日本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及土地。买方是由中国企业敏实集团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联合组成的财团。出售合同将于下月签订,之后日产将以租赁形式继续使用该大楼20年,依然用作总部,租金未披露。
日产卖楼回血
事实上,日产横滨总部大楼,早在数月前就已被摆上货架,而今终于迎来了最终的买主。价格方面,与此前外界预测的约1000亿日元相差无几。日产在2025财年财报中,将作为特别利润计入739亿日元的出售获利。所得资金将用于业务数字化及研发等。日产表示,这一安排不会对日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这笔交易,也是日产陷入严重危机的生动注脚。同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上半财年(2025年4-9月),日产营收55787亿日元,同比下滑6.8%;营业亏损27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为营业利润329亿日元;净亏损2219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亿日元。据悉,报告期内,除汇率波动影响外,美国关税导致日产营业利润减少了149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
对于4月上任的新任社长兼CEO伊万・埃斯皮诺萨而言,其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当然,日产的困境早在换帅前已现端倪。数据显示,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日产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全球销量持续萎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惨烈,2024年(自然年)日产在华销量跌至69.6万辆,同比下滑12.2%,且较2021年的138.1万辆缩减减半。
![]()
2025上半财年,日产全球销量为148万辆,同比下滑7.3%。从区域来看,除了在北美市场略有增长外,中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销量均出现下滑。
日产新CEO的豪赌
当然,卖楼自救只是权宜之计,埃斯皮诺萨今年5月推出的“Re:Nissan”复苏计划才是“刮骨疗毒”,其改革力度堪比1999年由前日产CEO戈恩主导的“日产复兴计划”。
在埃斯皮诺萨的计划中,极限降本是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到2027财年,将日产全球整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日本本土工厂也在削减范围内。前不久,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追滨工厂确认将停止整车生产,而湘南工厂也不再承接整车业务,将转为生产汽车零部件。日产此前还放弃了在日本北九州市新建下一代车用电池工厂的计划。
通过缩减工厂,日产计划将其全球年产能从350万辆砍至250万辆,同时还要裁减2万名员工,占总人数的15%。这一规模远超20多年前戈恩改革的裁员力度,足见危机之深重。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全链条压缩开支,日产的目标是到2026财年实现年度降本5000亿日元,以及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为正。
当然,改革之路布满荆棘,裁员计划引发日本本土工会的强烈反对。市场层面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电动化领域,日产虽有聆风等早期车型,但近年来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领域进展缓慢。关键市场方面,日产在中美市场失利,市场份额遭到挤压。
埃斯皮诺萨的处境比当年的戈恩更为艰难。戈恩时代的日产尚有全球化红利可抓,而如今全球车市已进入存量竞争。日产的品牌力也在弱化,股价下滑,股息已暂停发放。
就在今年10月底,日产宣布,预计2025财年将录得275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而净利润预期不定。其中,汇率波动和关税预计将分别造成1150亿日元、2750亿日元的利润损失。此外,汽车业务负债额预计将攀升至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4亿元)。
而今,敲定易主的总部大楼,不仅承载着日产的品牌记忆,更见证着一个时代巨头的挣扎。日产能否重现当年戈恩改革的成功,无疑考验着同为外籍掌门人的埃斯皮诺萨的手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