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韭菜财经APP)
![]()
近日,郑州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这份答卷吸引了众多目光。
从资产规模来看,郑州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743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9.93%,这个增速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资产规模增量达671.8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7倍,为后续业务开展与盈利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营收和利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3.91%;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 1.56%。其中,利息净收入达到78.16亿元,同比增长5.83%,非利息收入也提升至15.79亿元,收入结构更趋合理。
不过,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潜在风险也在不断涌现。在一片向好的数据背后,郑州银行是否真的一帆风顺呢?
高增长只是“滤镜”
尽管账面数据亮眼,郑州银行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如影随形,不容忽视。
一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着息差收窄的难题,郑州银行也未能幸免。2025年,郑州银行净息差为1.70%,虽较上半年略有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应对息差收窄,郑州银行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优化客户结构,加大对优质客户的拓展和维护力度;提升定价能力,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存贷款进行定价。尽管如此,盈利挑战依然在不断加剧,非利息收入虽然规模有所提升,但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仍然相对较低,还难以完全弥补息差收窄带来的盈利缺口。
二来,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虽然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25年三季度末降至1.76%,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其中,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高企不容忽视,2024年其对公贷款中,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的6.48%升至9.55%,虽然2025年相关数据尚未披露,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仍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其他行业也可能因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信用风险上升的情况,这对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资产质量恶化,不仅会侵蚀银行利润,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金融稳定。
三来,从业务结构来看,郑州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虽有提升,达到16.81%,但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却出现了下滑,这反映出其业务结构还不够均衡。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结算业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下滑,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其他金融机构在相关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逐渐凸显,分流了部分客户;也可能是郑州银行自身在业务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息差垫底、地产炸弹未拆、中收缩水,高增长只是“带滤镜的脆弱”。
![]()
双雄角逐“中原之王”
在河南省的城市商业银行阵营中,中原银行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资产规模庞大、业务布局广泛,对郑州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在资产规模上,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总资产达1.41万亿元,稳居河南省内城商行首位,而郑州银行总资产为7197.38亿元,在资产规模上,中原银行体量更大,是郑州银行的近两倍,这使得中原银行在资金调配、业务拓展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网点布局上,中原银行营业网点数量更多、分布更加广泛。根据上半年财报,郑州银行下辖郑州地区118家对外营业分支机构及省内地市48家对外营业分支机构,其中郑州地区营业网点数量占绝大多数。
而中原银行网点数量总额达466家,比郑州银行多出300家,郑州地区网点数量仅占总数8% 不到。中原银行更广泛的网点分布使其能够更深入地触达客户,尤其是在县域和农村地区,中原银行的“下沉”策略使其在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占据先机。
相比之下,郑州银行的服务覆盖范围和客户触达能力存在一定短板,可能会错失部分偏远地区的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
在存款规模上,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存款余额9436.75亿元,增长6.1%,其中对公存款市场份额全省第一;郑州银行存款余额4466.62亿元,增长15.61%,增速高于中原银行,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580.98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8.3%,增速居国内城商行前列。
虽然郑州银行个人存款增速迅猛,但在整体存款规模上,与中原银行仍有较大差距。在对公存款方面,郑州银行也落后于中原银行,对公存款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对公业务领域的拓展和竞争力。
在盈利能力上,2025年上半年,中原银行营收135.62亿元 ,归母净利润20.34亿元;郑州银行营收 66.90亿元,归母净利润16.27亿元。从收入结构看,中原银行利息净收入110.51 亿元,但非息收入占比不足20%,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郑州银行非息收入增长22.02%至13.39亿元,占比提升至20.02%,其中投资收益达12.29亿元,成为主要增长极。
虽然郑州银行在非息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优化上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低于中原银行,且盈利稳定性方面,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市场波动,投资收益下滑,将对其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而中原银行在利息收入的稳定性上相对更具优势。
在信用卡业务上,截至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87.49万张,而中原银行凭借更广泛的网点和客户基础,在信用卡发卡量和消费金额上可能具有更大优势,虽然目前缺乏直接对比数据,但从整体业务布局和市场影响力来看,郑州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市场拓展上相对滞后,未能充分挖掘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潜力。
在理财业务上,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603.1亿元,全部为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产品。而郑州银行在管理财产品余额384.40亿元,与中原银行相比,在理财业务规模和产品创新能力上可能存在差距,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在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提升客户粘性方面处于劣势。
存款只有中原一半,利润靠投资收益续命,郑州银行活在巨头阴影里。
![]()
行业新浪潮
如今,金融赛道一日千变,银行业被多重浪潮裹挟前行。
其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银行存贷利差不断收窄,传统依靠息差盈利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银行不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依靠稳定的存贷利差获取高额利润,必须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以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郑州银行需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轻资产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加大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丰富业务品种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环保产业和项目的发展。
其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更是给银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
郑州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金融科技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应用,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如智能理财产品、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等。
其三,监管政策的持续加强,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银行加强自身的合规建设,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郑州银行应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风险策略,防范系统性风险。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郑州银行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金融科技水平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河南金融市场乃至全国银行业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郑州银行#银行#金融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