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科医疗新风口:180亿市场的暗流涌动
11月6日那则关于未名医药干眼症新药获批Ⅲ期临床的新闻,让我这个量化老手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看着那张临床试验获批的配图,我不禁想起十年前刚接触量化投资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像多数人一样,只会盯着利好消息做判断。
![]()
这款名为SMR001的滴眼液确实颇具看点:神经修复机制填补临床空白、Ⅱ期数据表现亮眼、背靠21%-30%的发病率…所有要素都指向一个180亿的蓝海市场。但作为一个浸-量化系统十年的"数据控",我更在意的是这些光鲜表象下的资金博弈。
二、牛市幻觉:当利好遇上机构游戏规则
在量化系统的显微镜下,我见过太多"见光死"的案例。就拿2025年4月后的行情来说,指数涨了900点,但广聚能源这类个股却跌去60%涨幅。这印证了我长期观察到的牛市两大错觉:
第一是"我的股票一定会涨"的执念。量化数据显示,即便在最火爆的行情中,仍有35%的个股跑输大盘。第二是"反弹就是机会"的误区,我的系统统计显示2025年前9个月没有一个板块能连续两月领涨。
![]()
这张板块轮动图清晰地展示了市场的残酷真相:电子板块作为年度最强主线,依然有四个月处于下跌周期。这提醒我们,在看似普涨的牛市里,择时比择股更重要。
三、量化透视:揭开机构资金的底牌
说到未名医药这类创新药企,我的数据库里存着上百个类似案例。记得有只生物医药股,K线图上绿色调整框多达五六处:
![]()
表面看走势惊心动魄,但我的量化系统却捕捉到不一样的信号——橙色「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
![]()
这才是真相!机构资金像深海里的蓝鲸,看似随波逐流实则方向明确。当他们持续活跃时,短期调整不过是浪花一朵。
四、反面教材:当机构悄然离场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情形。下面这只股票前期走势与前例相似,却在最后一次调整后一蹶不振:
![]()
量化系统清晰记录着「机构库存」数据的消失过程——就像退潮时最先撤离的鲸群。这种信号往往比财报公告提前2-3个月出现。
五、回归本质:用数据穿透市场迷雾
回到未名医药的新药进展。在祝贺医学突破的同时,我更关注几个量化维度:
「机构库存」是否在消息公布前异动?
历史相似事件的胜率统计
当前板块资金分布格局
十年量化生涯教会我一个真理:市场永远在重复博弈的游戏,只是每次换上不同的戏服。眼科医疗这个180亿的故事能否演绎成资本盛宴,最终还要看数据揭示的资金语言。
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旨在分享投资研究方-。部分数据可能因采集方式不同存在偏差,如有疑问欢迎指正交流。笔者坚持独立客观原则,不组建任何收费社群,不提供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所有以笔者名义推荐个股或指导操作者均为假冒,请投资者提高警惕。
特别提示:文中提及的量化分析工具仅为个人研究方法展示,不做任何产品推荐。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分析工具与方-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