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正在酝酿一个颇有争议的决定,
他们打算把二战时期一款从未真正投入实战的战机名字"烈风"(Reppu),用在正在联合英国、意大利研发的第六代战斗机上。
这个消息从今年4月底开始就在日本国内引发讨论,到现在争议还没平息。
这款六代机项目目前被称为F-3,是"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的核心成果。日本、英国和意大利三国在2022年12月宣布联合开发这款战机,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量产并投入使用。
按照日本防卫省的内部规则,战斗机命名采用英文字母"F"加上开发顺序编号,所以这款战机被定为"F-3"。现在防卫省考虑给它加上"烈风"这个昵称,形成"F-3烈风"的复合叫法。
据日本共同社4月27日报道,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这一讨论由防卫省高层秘密推进。使用二战日军军机名并无现行法律可以参照,但防卫省内部存在"易引发军国主义联想"的批评声音。
![]()
"烈风"这个名字的来历得从二战说起,这是日本三菱公司在战争末期研制的A7M战斗机,由设计出传奇"零式"战机的堀越二郎主持设计。
早在1940年,堀越二郎就认识到应该开始研制零式的后继机型。1942年7月,日本海军正式提出对新战斗机的性能要求,要求在6000米高空的最大速度必须达到610公里/小时,机动性能至少要和零战32型相等。
A7M烈风的机体比零战大得多,空重3226千克,最大重量4720千克。机头有点像J2M雷电战斗机,机身其余部分则像放大版的零战。
但这款战机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1942年9月,日本海军坚持新机型必须安装中岛NK9K"誉"22星型发动机,而堀越二郎一直想用更强力的三菱MK9A发动机。由于研发费用由海军承担,堀越二郎只能勉强同意。
1944年5月,A7M1原型机首次试飞。试飞报告显示操纵性能非常优秀,机动性能与零战相当,但发动机功率明显不足。
![]()
在6000米高空,"誉"22发动机的理论功率应该有1700马力,实际输出却只有1300马力,而且在高空飞行时功率下降严重。1944年7月,日本海军下令在第二架原型机下线后暂停A7M1的研发工作。
后来日本海军重新授权堀越二郎进行A7M2的开发,这次终于用上了他坚持的三菱MK9A发动机。1944年10月13日,第一架A7M2原型机首飞。
测试报告显示,A7M2的高空性能大大改善,在5900米高空的最大速度达到624公里/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0900米,爬升至6000米高空只需6分30秒。日本海军对性能非常满意,计划在大阪的三菱重工立刻投入生产。
但历史没给烈风机会,1945年东海大地震严重损坏了生产工厂,随后而来的B-29大规模空袭彻底终结了烈风的生产。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只生产了10架烈风:2架A7M1样机,7架A7M2样机及服役验证机,只有1架是A7M2生产机。所有这些飞机都未投入实战,战争就结束了。
八十年后,让"烈风"名号重获新生的提议引发了不同声音。支持者认为,"烈风"一词承载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既可以向日本航空史致敬,又能借"强风"的寓意凸显新一代战机的技术突破。部分官员则明确担忧,这个与旧日本帝国海军深度绑定的名字,极易勾起外界对军国主义的联想,与战后日本奉行的和平主义立场形成鲜明冲突。
![]()
从技术层面看,全球作战空中计划项目下的这款六代机本身堪称"技术集大成者"。2024年10月,在东京国际航空航天展上,GCAP战机模型正式亮相。
英国BAE系统公司官员称,该战机的外形设计已经确定。这款战机搭载尖端隐身技术、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且具备超远航程优势。
参与GCAP技术规范制定的英国皇家空军比尔大队长表示,新机设计遵循三大核心原则:"飞得远、载弹多、反应快"。日本为F-3战机新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类似于美国F-35战斗机上配备的AN/APG-81雷达,探测能力是日本现役机载雷达的两倍。
新研制的XF9-1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5吨,可以同F-22战斗机配备的F-119战斗机相媲美。
2024年12月,日本航空产业振兴株式会社与英国贝宜系统、意大利莱昂纳多就组建合资公司达成共识,负责全球空中作战计划的落地,该合资企业预计将于2025年晚些时候在英国伦敦附近的雷丁正式成立。日本、英国与意大利三国防长在2023年12月14日齐聚东京并签署"全球空战计划"协定。
不过GCAP项目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2025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波音中标NGAD项目,并将新战机命名为F-47战斗机。
特朗普表示F-47测试版战机已试飞近5年,将成为与无人机一同作战的第六代战机。美国正积极向日本推销F-47,认为此举有利于平衡双边贸易。
外媒认为,由于F-47和拟议中的"烈风"战机在功能上重合度很高,一旦日方决定购买前者,原本以GCAP为中心的兵力建设规划就会被打乱。
考虑到英国和意大利的军费比较紧张,GCAP不能没有日本出资支持。如果日本受美国左右而退出GCAP计划,英国和意大利能否坚持下去就成了问题。
![]()
日本三菱重工拥有GCAP的股份,"烈风"交付后,日本将拥有对该机的完整控制权,这意味着日本能够在没有美国批准的情况下对这款飞机进行改装或升级。东京也将受益于与英意两国的防务伙伴关系,从每笔订单中都能获得抽成。
从周边国家的反应来看,中国和韩国已明确反对命名计划。日本通过"烈风"等历史符号,试图构建"技术传承"叙事。这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增加防卫预算占GDP2%以上等举措形成呼应。
日本准航母"出云号"改造、西南诸岛军事化部署与F-3项目叠加,已经引发区域关注。
截至目前,日本防卫省尚未给出明确时间表,这场"复古命名之争"仍在持续发酵。
"烈风"这个承载着历史遗憾与技术期盼的名字能否"借尸还魂",不仅关乎一款战机的身份标识,更折射出日本在军事发展与历史立场之间的平衡难题。
技术进步是一回事,历史认知是另一回事。日本在推进先进武器装备研发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历史的关系,如何让周边国家放心,仍是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