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纽约联合国总部安理会会议厅内,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面对美国代表接连发出的攻击性言论,做出了一个打破惯例的举动:清晰地说出了“美国”二字,并表态“不再含蓄”。
![]()
能让一向温文尔雅的耿爽副代表说得这么直白,足见美方的言行!
一、一次充满火药味的交锋
11月6日,路透社报道披露,即将在11月10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尴尬: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决定不派代表参加。
这是30年来的首次,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几乎等同于公开抛弃了在这一关键全球议题上的领导责任。
![]()
更耐人寻味的是,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并非一致的谴责,反而夹杂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多位匿名的与会者向路透社表示,美国的缺席虽然令人遗憾,但或许能排除一个主要的“干扰项”,反而有助于推动“真正的多边对话”。
这种看似矛盾的论调,背后是多年来美国在气候谈判中屡次“掀桌子”带来的疲惫与失望。
![]()
就连美国国内的理性声音也对此表达了某种程度的“解脱”。夏威夷州民主党参议员布莱恩·沙茨的一句评论被广泛引用:“如果参会只是为了掀翻谈判桌,那还不如别来。”
这句话辛辣地刻画了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及其影响延续下,给国际气候合作带来的破坏性形象。
但风暴在大会正式开幕前就已降临。
![]()
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一场题为“气候与安全”的公开会。顾名思义,会议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深远影响。
这本应是一个各国凝聚共识、展现合作精神的场合,但根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当天发布的详细消息,会议进程完全偏离了预设轨道。
美国代表在发言中,两次将矛头直指中国,使议题偏离了合作轨道,转向了无理指责。
![]()
第一轮交锋中,美国代表在其首次发言中,采取了一种“含蓄”但会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手法。他没有直接点名中国,而是引用数据,称“某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26%。
这层薄薄的面纱,根本无法掩盖其攻击的靶心。
这种指桑骂槐的策略,是国际外交场合中常见的攻击手法,意在施加压力的同时,避免承担直接撕破脸皮的责任。
![]()
面对这种不点名的挑战,中国代表耿爽行使了答辩权,进行了第一次追加发言。他的回应克制而有力,完全基于事实和数据。
耿爽首先承认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4亿、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发展的规模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排放总量。但他话锋一转,指出了几个更具关键性的维度:
他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责任和人均排放的公平性原则。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累积的碳排放是造成当前气候危机的主因。
![]()
他还列举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超过30%的贡献率,表明中国是在承担巨大发展任务的同时,应对气候挑战。
紧接着,他明确指出,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履行减排承诺最有行动力、效果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中国不仅提前实现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装机容量(如光伏、风电)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
这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某些国家停留在口头承诺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耿爽的首次回应,稳稳地挡住了美方的第一次攻势。他用无可辩驳的成就,将对方“总量”指责的片面性暴露无遗。
可美方代表并未从第一次交锋中吸取教训。在随后的发言中,他们变本加厉,彻底撕下了“含蓄”的外衣,直接、公开地指责中国“减排不力”,甚至使用了“扭曲事实”等激烈言辞。
![]()
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正常辩论的范畴,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政治攻击。
至此,外交礼仪的平衡已被美方率先打破。
耿爽副代表随即进行了第二次追加发言,而这次发言,成为了整场会议乃至近期中国外交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
他打破了国际场合不直接点名批评一个国家的长期惯例。
耿爽明确点出“美国”二字,并历数其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糟糕记录:美国政治高层曾公然将气候变化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这种反科学的论调严重毒化了全球合作氛围;
美国曾两次任性退出由全球近200个国家艰苦达成的《巴黎协定》,这种行为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严重伤害,极大地损害了各国互信;
![]()
他还揭露了美国在更广泛环境议题上的消极行为,包括反对制定全球塑料公约、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其弱化气候法案、以及阻挠国际航运业征收碳排放税等。
这些行动系统性地表明,美国并非简单的“不积极”,而是有意充当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
美国缺席与对华攻击的深层动因
美国,作为传统化石能源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国内存在着强大的传统能源利益集团。
尽管加州、纽约州等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但中部“铁锈地带”和南部的石油州依然在政治和经济上拥有巨大影响力。
![]()
而特朗普政府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与这些集团关系密切。
其宣扬“气候变化是骗局”的荒谬论调,本质上是为了维护传统能源产业的既得利益,避免因能源转型而带来的短期经济阵痛和社会结构重组。
但这完全是逆势而为!
![]()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之一,就是绿色低碳技术。
而中国凭借其全面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坚定的政策支持,已经在光伏、风电、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赛道上取得了显著领先地位。
再加上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使得其清洁能源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具备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
对于美国而言,在它尚未准备充分的领域,与中国进行一场公平的、以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为基础的竞争,前景并不乐观。
因此,美国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的减排努力来削弱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从而弥补自身在实体经济竞争中的不足。
但攻击中国,也恰恰成了美国掩盖自身无力感和竞争焦虑的方式。
![]()
要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有一个关键机制:决议需要全体成员国协商一致才能通过。这一机制本意是保障公平,但却给了大国“一票否决”的能力。
过去,美国曾利用这一机制为自己争取利益或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而现在,当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主导议程,甚至可能成为“少数派”时,其策略从“利用规则”转向了“破坏规则”。
直接缺席,比在会场上投反对票更能彰显其不合作的态度,也更能打乱会议进程。
![]()
但一个决心“掀桌子”的参与者离开会议室,或许确实能让其他真心想解决问题的成员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换句话说,自诩为“世界领袖”的美国的缺席,反而可能成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
![]()
未来的全球气候合作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全球性问题的最终解决,仍离不开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参与。
所以,中国此次直率表态,则是为国际对话立下新的规矩:合作应基于相互尊重和事实,而非单方面的指责与霸凌。
环看全球:2025-11-07:展开美国无理指责推责,耿爽大使火力全开两次发言予以驳斥:既然美方直接点名,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