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时也运也
编辑 | 顾柠
交银理财、中银理财两家国有行理财子新迎总裁!
又有两家万亿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总裁人选出炉。
近日,多方信源显示,交通银行(简称:交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徐铁已任交银理财党委副书记、拟任总裁;《今日行长》了解到,还有一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总裁人选已定——中国银行(简称:中行)香港分行副行长崔海涛已任中银理财党委副书记,待其任职资格获准后,将履新中银理财第三任总裁。
自2019年5月国内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历经六年发展,理财子市场从“净值化”转型、2022年股债两轮杀跌引发的“赎回潮”使得规模陷入增长瓶颈,再到如今的“真净值”时代,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排名格局。
![]()
徐铁现已赴任交银理财党委副书记
短短一年时间,交银理财董事长、总裁双双变更。
交银理财总裁陈春晖赴任交行云南分行长数月后,接棒者终于浮出水面——金融机构部(票据业务中心)/资产管理业务中心“一把手”徐铁。
据悉,徐铁现已出任交银理财党委副书记,依照行业惯例,待相关流程完成后,徐铁将出任交银理财总裁一职。《今日行长》注意到,这是徐铁年内第二次履新,早在今年6月,因时任交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袁庆伟调往交银施罗德基金任总经理,时任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徐铁受命接棒。
资料显示,徐铁是一位任职超20年的“老交行”。2000年7月至2014年12月,徐铁历任交行资产托管部客户经理、保险与养老金部副高级经理、高级经理、保险保障业务部高级经理、总经理助理。2014年12月至2022年4月任交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2022年4月起任交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
图为徐铁
交银理财揭牌成立于2019年6月,经梳理,待徐铁正式履新后,其将出任该司开业起第三任总裁。其中,交银理财首任总裁为金旗,2022年11月因组织工作安排辞职,其后转任交行私银中心总裁;第二任总裁即陈春晖,于2023年4月接任,任职两年后,于2025年6月左右赴任交行云南分行长。
而就在去年同期,交银理财“掌门人”帅印交接。2024年11月,交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总经理李豪赴任交银理财党委书记,其后履新交银理财董事长。与徐铁类似,李豪是交银理财第三任董事长,在李豪之前,交银理财第一、二任董事长分别为涂宏(2019年至2022年5月任职)和张宏良(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任职),前者现任交行业务总监,后者现任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
这意味着,仅一年时间左右,交银理财两位主要负责人均完成调整。由“张、陈搭档”转为“李、徐搭档”。工商信息显示,作为交行全资子公司,交易理财注册资本80亿元,主要面向客户发行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及混合类理财产品。
交行2025年上半年报显示,报告期末,该司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5%;公司总资产154.57亿元,净资产147.9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8.73%。
![]()
时隔八月崔海涛补位中银理财党委副书记,曾任中行香港分行副行长
交银理财第三任总裁人选揭晓同时,国有大行中行旗下理财子中银理财同样迎来新任总裁候补。值得一提的是,也是一年时间内,中银理财董事长、总裁便悉数出现调整。
据了解,中行香港分行副行长崔海涛现已任中银理财党委副书记,待其任职资格获准后,将成为中银理财第三任总裁。资料显示,崔海涛,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CFA持证人,历任中行总行全球市场部高级交易员、外汇交易团队主管,全球市场部总经理助理,全球金融市场研究中心负责人,中行香港分行副行长。
![]()
图为崔海涛
今年3月3日,中银理财第二任总裁宋福宁因工作调整辞任,后回归总行出任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此后长达近八个月,中银理财总裁职务一直空缺;中银理财首任总裁为王卫东,2019年6月,中银理财正式开业,时任中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王卫东出任该司总裁,2020年初转任总行全球市场部总。
中银理财新任董事长黄党贵上任于今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公告显示,2025年2月,黄党贵正式出任中银理财第二任董事长,其此前任中行总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黄党贵之前一任董事长、也是首任董事长为刘东海,开业前,刘东海时任中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24年7月因龄辞任。
纵观中银理财新任董事长黄党贵、新任总裁崔海涛,以及王卫东、宋福宁等人,不难发现,中银理财与总行全球市场部(于2025年初组织架构调整中改名为“金融市场部”)往来人才输送密集。据了解,全球市场部是中国银行核心业务部门之一,负责全球金融市场交易经营和条线管理。
资料显示,中银理财是中行旗下全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中行通过中银理财在内地经营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中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披露显示,截至6月末,中银理财注册资本100亿元,资产总额210.15亿元,净资产201.76亿元,产品管理规模18581.91亿元,国有行理财子中排名首位,同比增长3.12%;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58亿元。
![]()
六大行理财子年中业绩透视,建信理财规模、净利唯一双降
银行理财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承载着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使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业务已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年上半年,六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依旧保持同业相对领先。
就理财产品规模来看,今年6月末,中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分别以18581.91亿元、18515.83亿元、17532.77亿元位列前三,其后分别是交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理财产品规模分别是17013.18亿元、14085.49亿元、11847.04亿元。其中,中邮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均实现较年初管理规模的正向增长,增幅分别在18.56%、5.15%、0.52%,建信理财则是唯一资产规模缩水的大行理财子,较年初下滑10.03%。
![]()
值得一提的是,大行理财子理财规模在季度交替时普遍存在正常波动。据相关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到9月4日,农银理财管理规模达21487亿元,居四大行理财子之首,较6月末数据增长3953亿元,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同期理财管理规模分别达21337亿元、20711亿元、16616亿元,分别较6月末增长2821亿元、2129亿元、2531亿元。
在盈利方面,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同样一直是行业领先者。但不同于理财产品规模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霸榜同业前三状况,2025年上半年,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在资产规模不及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超越。上半年,中银理财实现净利润达13.58亿元,同比增长22.23%;农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增长13.66%。
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盈利水平则在大行理财子中排名依次顺后,分别在今年前六个月实现9.92亿元、8.25亿元、7.73亿元、5.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4%、-10.03%、8.72%、2.38%。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行业全面净值化背景下,头部银行理财子竞争已从单纯规模扩张转向综合服务能力与资产配置策略的比拼。一方面,部分机构积极拓展代销渠道,尝试打破母行依赖,通过外部银行、互联网平台扩大客户覆盖;另一方面,在养老理财、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积极布局,试图构建新的增长点。
尽管成绩显著,理财子公司也面临一定挑战。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其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尚未完全缓解;此外,投资者教育仍需加强,以适应净值化产品波动特征。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质量与效率,将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