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美发行业本该凭借技术和服务稳固立足,却在近几年遭遇大规模闭店浪潮。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倒闭理发店超过30万家,一线城市闭店率达18.73%,三四线城市更高至26.3%。这个行业不受电商影响,需求始终存在,但从业者通过各种手段自毁根基,导致消费者信任崩塌。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理发店多为街边小铺,价格亲民,靠手艺吸引回头客。那时,市场规模有限,但稳定增长。到2010年代,随着城市化加速,理发店数量激增,现存企业达128.8万家。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459亿元。然而,扩张背后隐藏问题,从业者为追求快速盈利,转向高价位和预付费模式,忽略了消费者实际需求。
问题从价格不透明开始积累。许多理发店标价模糊,消费者进店后发现基本服务费用远超预期。2024年,济宁一案例中,138元理发成为热搜,实际消费往往过百。
![]()
398元烫发结账时变2477元,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让消费者感到被欺诈。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美容美发投诉量同比激增67%,其中83%涉及价格欺诈。
办卡机制进一步加剧矛盾。理发店常用充值优惠吸引顾客,如充5000送2000,或一次办卡返现20%。
这些资金本应用作运营,却常被老板挪用填补亏损或盲目开新店。资金链断裂后,店面直接关闭,消费者预存金额难以追回。
![]()
2024年,北京一连锁理发店跑路,未消费储值上千万。类似事件频发,北京朝阳区2023年预付费投诉达6.9万条,比前年翻三倍,检察机关将其列入专项治理。
服务质量下滑也推波助澜。办卡初期,店家承诺多项优惠,但使用时往往变卦,单方面设有效期、变更项目或提高门槛。
消费者协会指出,行业存在超限额发卡、变更经营者和退卡难等问题。2023年全国处理美容美发投诉3.32万件,同比增长10.67%。2024年投诉总量达152万件,解决率仅5.59%,反映出监管跟不上乱象。
![]()
职业闭店人现象暴露行业底线缺失。有些店主专在节假日推大额充值活动,收取资金后迅速关门。
合肥爱美美容美发店跑路事件中,顾客卡内剩十几万未消费,新接盘方拒绝承认旧卡。这种行为不仅毁掉单店信誉,还波及整个行业。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美发企业新增注销吊销22.4万家,其中成立不足2年占比81%,形成收割-跑路-换壳-重开的恶性循环。
从业者自身困境加重行业衰退。理发师培养周期长达3年,月均工资8000元,但流失率37%,新人留存率不足20%。
![]()
老板为回本,依赖销售会员卡和新项目提成,如锡纸烫、摩根烫等高收费服务。这些项目虽创新,却伴随高价,消费者反复经历后产生反感,转向更实惠选择。
消费者行为转变直接冲击理发店生存。面对高价和套路,许多人选择在家自理或街边快剪。2025年,家用理发器销量同比激增210%,男性进店频次从每月一次降至半年一次。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百元级理发器具备定位梳和吸发功能,满足基础需求。快剪门店数量激增200%,单店日均服务超100人,价格低至10元,取代传统发廊。
![]()
监管部门逐步介入,推动行业规范。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释法,规范预付消费。消费者协会开展专项行动,调解退款成功率上升。
广州一店主取消推销后,客流回暖;江浙快剪模式密集布局。2025年3月,常州一案中,消费者合力讨回23万元预付款。
尽管如此,行业信任重建仍需时日。调研显示,2025年消费者对性价比不满比例升至22.4%,62%主动寻折扣渠道,三成省下资金转向兴趣消费。
这表明,民众并非缺乏消费力,而是拒绝为泡沫买单。理发店若继续高价位而无实质内涵,闭店潮将持续。
长远看,行业需回归本质。高端店应专注技术和服务,低端店靠数量取胜。没有统一考核标准,剪坏头发无处投诉的问题待解。从业者若不反思套路依赖,转向透明定价和品质提升,难以逆转颓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