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涵盖小学至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现有6700余名学生与921名教职员工,占地面积达200多亩,校园内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宿舍楼布局规整,更设有专门的竞赛训练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
学校深耕“自主、责任”教育理念二十余载,以“独立生存能力、自主求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社会责任能力”八大目标为育人导向,构建起“自主课堂、自主作业、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
在自主管理实践中,学校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从宿舍内务检查、校园秩序维护到“育英文化节”“科技周”等活动策划,均由学生主导推进。
例如每周三的“自主反思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学习进度与生活问题,自主制定改进计划;寄宿制环境下,学生需独立规划作息时间、整理个人物品,每年开展的“自主生活能力大赛”,从叠被子到时间规划,全方位检验成长成果。
![]()
作为温州首批“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学校常年邀请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数学教授开展专题讲座,组建数学建模、奥数兴趣小组,每年选派学生参与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近两年累计有32人获国家级奖项。
此外,学校还获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北京大学博雅计划优质生源基地”等称号,办学至今已培养40余名清华北大学子,五大学科奥赛累计斩获58枚全国金银铜牌,成为温州民办教育的标杆。
![]()
2025年11月7日立冬时节,恰逢2026年春节倒计时100天,育英学子在各级竞赛舞台上多点开花,佳绩从国家级赛事延伸至市级赛场,尽显综合素养。
1、国家级赛事:奥赛舞台创突破
在学科奥赛领域,学校延续强势表现。化学奥赛决赛中,李大林教练团队凭借“个性化培养+高强度训练”模式创下辉煌——针对王高鹏同学在有机化学与实验操作上的优势,团队制定“每日一题深度解析+每周两次实验实操”计划,赛前三个月开展12次全国模拟竞赛,最终助力其以全国第二、浙江省第一的成绩摘得金奖,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
![]()
团队中林锦航、苏明哲、郑崎三位同学则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稳定的发挥获全国金牌,均取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近三年已累计培养6名化学奥赛全国获奖者,其中有多人保送清北。
![]()
![]()
![]()
物理奥赛决赛同样传来捷报,谌黎明教练带领的团队聚焦“难点突破+思维拓展”,通过“专题集训+高校专家指导”提升学生能力。周航正同学在电磁学与力学综合题中展现出极强的解题思路,袁隆腾同学则在实验操作环节获高分,二人最终共同摘得全国银牌,使学校物理奥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奖牌入账的纪录。
![]()
![]()
![]()
2、市级赛事:全面开花显实力
在2025年温州市“摇篮杯”学科竞赛中,学校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数学学科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榜眼”,高三(1)班陈诺、高二(3)班吴宇轩获一等奖,团队获“团体优胜奖”;化学学科紧随其后,同样以总分第二斩获“榜眼”,高一(8)班李佳怡等6人获一等奖,团体优胜奖收入囊中。
物理学科虽位列全市第三,但获奖人次达43人(一等奖11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5人),为全市各学校之首;生物学科虽未获团体奖,但14名获奖者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6人),高二王梓涵、高三陈雨桐的实验报告获评委高度评价,学校生物学科获奖率在全市民办学校中排名第二。
![]()
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温州市第六届“阳光少年说”短视频大赛中,我校学子作品脱颖而出。高三(9)班汪子苡、叶谦和、华慧欣创作的《折翼的千纸鹤》,以校园心理辅导真实案例为蓝本,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抑郁情绪的自我调节”,获市级二等奖;高三(4)班马俊杰、林智铭、周若楠的《行过黑暗,自有朝阳》,则以“同伴互助”为主题,用微电影形式传递心理健康正能量,获市级三等奖。
![]()
此外,温州市第十五届普通高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学校表现亮眼:高三(2)班张思语的《瓯江潮涌少年心》,将温州地域文化与青春成长结合,获市级一等奖;高一(5)班李沐阳的《自主成长札记》以学校“自主教育”为切入点,获市级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
站在2026年春节倒计时100天的节点上,温州育英实验学校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依托“数学家摇篮工程”的深厚积淀与奥赛金牌的强劲底蕴,学校正加速推进“顶尖高校合作计划”。已与浙江大学等100余所高校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协议,将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浙大化学、物理实验室开展研学。
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化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即将启动,复旦教授将每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并为竞赛生提供线上辅导;未来还计划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化合作,争取更多“强基计划”推荐名额,进一步扩大国家集训队输送规模。
![]()
在素质教育领域,学校将以心理健康短视频大赛的成功为起点,打造“科技+ 文”特色品牌对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培养学生的编程与创新能力;校园文化节将新增“学科融合作品展”,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模型等形式展现学科知识,进一步打通“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道。
从1996年建校至今,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始终以“自主、责任”为舵,引领学生在成长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成绩与素养同时抵达”的理念,以更优质的师资、更完善的体系、更开阔的视野,让更多育英学子在学术赛场与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育英人”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