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当下,非洲正深陷一场后现代战争的泥沼,基地武装组织发起的攻势如狂风骤雨般袭来,马里首都巴马科被重重阴云所笼罩,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危机已然爆发。据多方消息,大批装备精良的基地组织附属武装组织(TNIM)正气势汹汹地逼近巴马科,局势急转直下,恶化速度令人咋舌。
![]()
巴马科的危机早在 9 月已现端倪。JNIM 于 9 月中旬实施燃油封锁,针对通往首都的燃油运输车队发动 17 次袭击,彻底切断巴马科的能源供给。到 10 月底,市内加油站全部售罄,部分站点外排起数公里长队,公交司机卡里姆・库利巴利在加油站外守了三天两夜仍一无所获,最终因缺油失业。
能源短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依赖发电机供电的医院被迫缩减接诊量,透析设备等关键医疗仪器频繁停机;正值收获季的农业机械全面停摆,大米、小米等主粮价格较往年同期上涨 40%,谷物商贩奥斯曼・道直言 “往年这个时候粮价早降了,今年却贵得离谱”。
![]()
军事层面的压力更为致命。11 月 1 日,JNIM 对巴马科近郊的卡蒂军营发动无人机集群袭击,尽管马里政府军击落 7 架无人机,但仍有 3 架突破防线,造成 12 名士兵伤亡。这种 “低成本绞杀” 战术已成为 JNIM 的标志性手段 ——2025 年 6 月 1 日,该组织对布利凯西军事基地的无人机袭击曾造成 103 名马里士兵死亡,创下极端组织使用无人机的单次杀伤纪录。更严峻的是,卡蒂军营因缺乏燃料,装甲车与火炮无法有效调动,只能固守营区,眼睁睁看着 JNIM 武装在城外 5 公里处建立炮兵阵地。
![]()
国际社会的撤离行动加剧了恐慌氛围。11 月 3 日,美国大使馆发布紧急公告,敦促公民 “立即搭乘最后商业航班撤离”,以色列驻马里大使馆同步开启第三批包机撤离登记。法国 24 小时新闻台的现场报道显示,巴马科国际机场挤满携带行李的外籍人士,停机坪上的 evacuation 航班每隔两小时起降一班,而当地民众则在超市抢购饮用水与压缩饼干,市内多家银行因挤兑被迫暂停营业。此时的巴马科,已陷入能源、粮食与安全的三重绝境。
![]()
中国制武器构筑的防御基石
马里政府军能在绝境中反击,关键在于此前逐步列装的中国制装备。根据 2025 年联合国安理会报告,马里军队通过 2022 年签署的合法军售协议,已接收近 200 辆中国产装甲车辆,其中包括用于城市防御的 VP11 防雷装甲车和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 SH-12 车载榴弹炮。这些装备在瓦格纳集团 2024 年 5 月撤离后,成为马里政府军的核心战力支撑。
2025 年 7 月至 9 月,马里陆军迎来装备补充高峰:7 月接收 36 辆 VP-14 防雷装甲车(总计订购 160 辆),9 月首批 SR-5 模块化火箭炮系统抵达军营,与此前列装的 VN-22 步战车形成完整作战体系。SR-5 火箭炮的列装尤为关键,这款基于 6×6 轮式卡车底盘的装备可混装 122mm 与 220mm 火箭弹,配备制导火箭弹时精度可达 3 米,70 公里的最大射程能覆盖 JNIM 在城郊的所有集结点。更重要的是其快速反应能力 —— 准备时间仅需 5 分钟,撤收时间不足 1 分钟,能有效规避武装分子的反制炮火。
![]()
针对 JNIM 的无人机威胁,中国提供的电子干扰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10 月下旬,巴马科防空系统成功拦截 17 架来袭无人机,其中 12 架被电子干扰设备捕获,这得益于中国协助建立的无人机防御培训中心已完成两期学员培训。VP11 与 VP-14 防雷装甲车则展现出极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其车底可抵御 8kg TNT 当量的地雷爆炸,在 IED(简易爆炸装置)密布的城郊道路行驶时,有效降低了部队伤亡率。截至 11 月初,这些中国制装备虽多数部署在城南军营,但已完成战前调试,随时可投入战斗。
![]()
装甲集群的破晓突击
11 月 5 日清晨 5 时,巴马科城南突然响起密集的引擎轰鸣声。马里陆军第 35 装甲营与新组建的轻型机械化旅主力出动,近 200 辆中国制装甲车与火箭炮组成的突击集群,分三路向 JNIM 防线发起冲击,这场 “绝境反杀” 正式拉开序幕。
尼日尔河大桥成为首个突破口。JNIM 武装在此部署了 12 辆改装自爆卡车与无人机发射阵地,试图依托桥梁阻断政府军增援。马里政府军的 SH-12 车载炮系统率先开火,在无人机校射下,6 发炮弹精准命中武装分子的无人机掩体,瞬间摧毁 3 架待发射的攻击无人机。与此同时,VP11 防雷装甲车在桥面组成移动屏障,车顶上的遥控武器站交替射击,压制桥对岸的机枪火力点。一名参与作战的马里士兵事后向法新社透露:“装甲车的防护性超出预期,对方的子弹打在车身上只留下弹痕,我们得以安全推进。”
![]()
远程火力打击成为击溃 JNIM 的关键。部署在城南的 SR-5 火箭炮集群分批次开火,220mm 制导火箭弹直奔 JNIM 在卡伊斯公路旁的后勤枢纽。卫星图像显示,火箭弹准确命中武装分子的燃油储存点与弹药仓库,引发的连环爆炸持续两小时,彻底切断了围城武装的补给线。这种精确打击能力在 10 月 17 日已得到验证 —— 当时第 35 装甲营使用 SH-12 火炮在锡卡索地区摧毁 12 辆改装自爆卡车,创下瓦格纳撤离后马里政府军的最大单次战果。
至 5 日中午,政府军已收复尼日尔河沿岸 3 个关键据点,解除了 JNIM 对巴马科国际机场的火力威胁。马里国防部在午后发布战报,确认摧毁武装分子车辆 47 辆、无人机发射架 19 个,击毙武装分子 210 人,自身仅伤亡 32 人。战报特别提及,中国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VP11 装甲车加装的电子干扰模块使 JNIM 无人机失效,SR-5 火箭炮的自动装填系统在 3 分钟内完成 6 发急速射,有效应对了武装分子的反扑。
![]()
萨赫勒反恐的深层变局
巴马科解围战的背后,是萨赫勒地区反恐形势的根本性变化。曾经以皮卡、轻武器为主的恐怖组织,如今已进化为掌握无人机战术、实施系统封锁的准军事力量。JNIM 此次围城借鉴了塔利班 2021 年夺权模式,通过切断能源补给制造社会动荡,再以军事打击施压政权,这种 “后现代战争” 模式给非洲国家带来全新挑战。联合国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恐怖组织已形成 “飞行恐怖走廊”,300 美元的民用无人机经改装后,就能瘫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军事设施。
![]()
马里政府军的反击能力提升,源于其装备体系的针对性调整。2024 年瓦格纳集团撤离后,马里军政府加速推进装备更新,放弃了此前 “俄式装备为主” 的思路,转而大规模采购中国制轮式装备。
这种选择并非偶然:SR-5 火箭炮相较于美国 HIMARS,在保持相近火力的同时价格更低,且支持资源交换或分期付款等灵活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中国军售不附加政治条件,这对寻求主权独立的马里政府极具吸引力。截至 2025 年 10 月,马里陆军已完成 3 个机械化步兵营的改装,全部配备 VP-14 防雷车与 VN-22 步战车,形成 “高机动防护 + 远程精确火力” 的作战模式。
![]()
结语
当前,巴马科的局势已趋于稳定,但萨赫勒地区的反恐战争远未结束。马里政府正与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协商建立联合反恐部队,中国已承诺提供通信设备和后勤支持。这场绝境中的反击证明,非洲的安全问题终究需要非洲方案,而外部力量的支持应聚焦于提升当地自主防御能力 —— 正如那些驰骋在巴马科郊外的中国制装甲车,操作它们的是说着当地语言的马里士兵,守护的是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参考信源:联合国新闻:《马里首都巴马科局势缓解 联合国维和部队加强巡逻》
法新社:《中国制装备助力马里军队击退恐怖组织 解除巴马科围城》
路透社:《马里总统呼吁国际援助 应对 TNIM 武装组织进攻》
新华社:《中国与马里深化防务合作 助力地区安全稳定》
马里国防部官网:《巴马科围城解除 军方公布作战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