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八点多,邵升平摇着轮椅,独自背着一个半旧的黑包,穿过熙攘的高铁站台。这是他第三次为冰壶集训北上,背包里除了保温杯等必需品外,还装着他45年人生里最重的一个梦想。“要是这次选上,过年就回不来了。”邵升平笑了笑,眼角细密的皱纹舒展开来,“得去意大利,为2026年冬残奥会拼命了。”
![]()
车厢里,邵升平看着窗外家乡的景致,语气平静:“前两次都在最后一步掉了下来。今年我45岁了,在队里算‘超龄’队员,这是最后一次。”
为了这“最后一次”,邵升平在家提前三个月就开始“自虐式”训练。客厅里,他对着比赛录像一帧帧研究,手上举着哑铃模拟推壶动作。“冰壶这东西,你看着轻巧,其实最难的是控力。20公斤的壶出手那一下,轻了重了都不行。冰面还会变,得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它。”
这条冰壶路,邵升平走了整整十年。
2015年,还在高邮市卸甲镇修鞋的邵升平被镇残联推荐参加市残运会,意外拿下举重季军。那枚铜牌像一束光,照进了他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同年年底,他入选江苏省轮椅冰壶集训队——一个从没见过真冰的高邮人,就这样踏上了冰壶之路。
“第一次举冰壶,小臂抖得像筛糠。”邵升平回忆道,“20公斤的壶,单手举起来都难,还要在冰上推得准。”
为了补上体能短板,2016年备战全国锦标赛期间,邵升平成了训练馆的“幽灵”——每天凌晨五点,当队友还在睡梦中,他已经摇着轮椅在空荡的体育馆里加练;晚上十点,他又悄悄回到角落,对着墙壁一遍遍练习推壶。肌肉拉伤成了家常便饭,膏药贴了一层又一层。
这股狠劲让邵升平从急速推轮椅到引体向上全部达标,最终作为主攻手带领江苏队拿下全国第六。成绩单上还多了一行:“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8年,邵升平作为江苏唯一入选国家队的选手,参加平昌冬奥会备战集训。在哈尔滨零下20℃的冰面上,他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俯卧撑对我这样双腿使不上劲的人来说,简直是酷刑。”邵升平说,“但我告诉自己,既然力气拼不过,那就拼巧劲、拼准头。”
![]()
虽然最终与冬残奥会失之交臂,但是那段经历成了邵升平最宝贵的财富。2019年,邵升平代表中国出征意大利、2021年再战全国锦标赛……成绩单越来越长,唯独缺一个全国冠军。
这个遗憾,在2025年4月18日终于被弥补。代表辽宁队出战的邵升平,和队友一起捧起了第十二届残运会轮椅冰壶冠军奖杯。
胜利的背后,是零下10℃的冰面,是冻得发紫的双手,是每天四五个小时冰上训练后完全麻木的身体。
“比赛只能穿薄羽绒,两个半小时下来,人都冻透了。”邵升平说着搓了搓手,仿佛冰面的寒气还留在掌心里,“但真正冷的不是身体。”他指指自己的头,“是这里。点线、力量、战术,每一个决策都像在冰上下棋。”
从高邮农村的修鞋铺到国家队的冰场,邵升平摇着轮椅走了十年。如今,他再次北上,带着比十年前更沉稳的力量。
“最后一次了。”列车即将发车,邵升平整理了一下衣领,目光投向北方,“这次,我要把每一步都走实,每一投都投进心里。”
来源:扬州发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