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着宠物狗搭乘电梯,如果狗和主人不幸被电梯门分离了怎么办?这样的一幕,相信所有遛狗者都不愿看到。2024年,一对上海老夫妇,在遛狗时,就不幸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宠物狗率先进入电梯后,电梯门随之关闭,牵引绳另一端的陈阿姨,被狗绳拖拽至电梯口。随后,电梯门再次打开,陈阿姨跌入电梯井中,多处受伤。陈阿姨认为,一直“小病不断”的电梯,是造成她此次受伤的主要原因。为此,她将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公司,均告上了法庭。
年迈阿姨遭宠物拖拽跌入电梯井
“电梯怎么又坏了?门一直开着,万一有小朋友跑进去玩,多危险啊!”“我们的电梯关门特别快,很容易夹到人。”“刚刚坐电梯,轿厢突然下降,咣当一声,魂都吓没了!”……这样的对话,在普陀区某小区的业主群里频频出现。小区的电梯,成为了居民们心中的隐忧。
2024年4月的一天,陈阿姨和老伴遛狗回家,在一楼乘坐电梯时,宠物狗先进入了电梯,随后电梯门关闭,牵着狗绳的陈阿姨和老伴尚未进入。
随着轿厢上升,陈阿姨被狗绳拖拽至电梯口,电梯门再次打开,陈阿姨跌入了约1.5米深的电梯井中。恰好此时电梯维保人员来到现场,众人合力将陈阿姨从井下抬出送医。经诊断,陈阿姨多处内脏破裂、肋骨骨折。
陈阿姨认为,事发电梯平日便“小病不断”,事发当日正处于维保作业期间,电梯存在故障致其受伤,于是将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事发时涉案电梯未装监控
收到案件后,本案的承办法官,普陀区人民法院法官吴文俊第一时间与原被告进行沟通,却发现案件办理难点重重:
——由于电梯设备老旧且业主大会尚未通过维修基金使用决议,电梯内没有安装监控,无法还原事发经过,各方当事人对事发经过各执一词。
——电梯内的“智慧电梯”二维码,仅能显示维保日期,无法精确到具体时间,难以直接显示事发时维保操作与原告受伤间的因果关系。
如何才能查明案件事实,确定各方责任?
吴文俊前往事发地所在小区对电梯井道、厅门等关键部位进行勘查,并询问社区工作人员与小区居民,了解电梯日常使用情况。同时,他联系到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电梯监管政策与安全标准,得知“智慧电梯”系统已于2024年底完成数字化升级,目前维保信息已能精确显示起止时间。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吴文俊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案子反映出上海众多老旧小区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电梯设备长时间“服役”、故障率高、监控设施缺失……居民们的乘梯安全如何保障?潜在的纠纷风险如何化解?
“不能就案办案,必须寻求一个能从根本上促进社区和谐、提升治理水平的解决方案。”吴文俊决定将庭审“搬”进社区、“搬”到居民的“家门口”。
涉案公司需支付赔偿款
在本案的庭审现场,原被告双方围绕“被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责任比例如何划分”等争议焦点展开辩论。
“电梯轿厢上升时被狗绳卡住,电梯才会停止,下方的层门随之打开,这属于电梯的自我保护装置。”被告电梯公司组织工作人员重新还原事发场景并拍摄视频,以证明原告是因为自身行为不当才跌入电梯井。
而原告则认为,事发时电梯处于维保状态,但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识,才导致事故发生,并申请两位事发时在场的邻居出庭作证。
在法庭引导下,原、被告都认识到自身行为不当与管理瑕疵,并初步达成了调解意向,但双方对于款项性质和付款方式仍存在较大分歧。
为打破僵局、寻找突破口,吴文俊决定休庭5分钟,采取“背靠背”调解,分别与原被告进行沟通。
休庭归来,大家再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在法官的引导下,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当庭调解:被告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公司分别向原告陈某支付相应补偿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