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私学的开创者之一,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弟子遍布各地。有贤名和记载的足足有七十七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明确记载了孔子弟子的事迹,其中清晰记录的弟子有七十七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有具体的籍贯、言行和成就,是“贤弟子”群体的核心依据。
![]()
“七十二” 的表述:大概率为概数的文化沿用
一方面,古代文献中“七十二”“三十六”等数字常被用作虚数,用来指代“数量众多”,而非精确计数。
而且也有和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这些星象术数的影响,习惯用这些数字来形容优秀的人才。
孔子弟子数量远不止七十七人,《史记》提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的搭配,更像是用夸张且规整的数字,凸显孔子教育成就之高。
另一方面,后世典籍对孔子优秀弟子的计数略有差异,但 “七十二” 的说法因简洁易记,逐渐成为流传最广的表述。比如汉代画像石、后世文庙祭祀中,常以 “七十二贤” 作为孔子核心弟子的统称,进一步固化了这一说法。
孔子七十二贤中比较出名的弟子有哪些呢?
颜回(子渊):
![]()
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位列 “德行” 科之首。他为人谦逊好学,对孔子的思想领悟极深,且安贫乐道,《论语》中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便是对他的生动写照。
他始终潜心钻研学问,很少对孔子的观点提出质疑,孔子多次称赞他“贤哉,回也”。可惜颜回英年早逝,孔子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慨叹“天丧予!天丧予!”。他的德行修养成为后世儒者的标杆,被尊为“复圣”。
仲由字子路:
![]()
性格与颜回截然不同,他直率勇猛、刚正不阿,同时十分忠义,位列 “政事” 科。子路早年性格粗犷,初见孔子时态度傲慢,后被孔子的学识与德行折服,投身门下。
他擅长政事与军事,曾担任季孙氏的家臣,治理地方颇有成效。子路始终坚守道义,做事果断,面对不合理的事敢于直言劝谏孔子。最终他在卫国的内乱中,为守护君主与礼法而战死,践行了自己的忠义之道。
端木赐字子贡:
![]()
以出色的言语能力和经商才能闻名,属于 “言语” 科的核心人物。他能言善辩,极具外交智慧,曾多次出使各国,凭借巧妙的言辞化解鲁国的危机,《史记》中记载他出使期间 “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可见其外交影响力。
同时,子贡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经商有道,“家累千金”,他经常用自己的财富支持孔子的周游列国之行,也是孔子弟子中积极为老师扬名的重要人物。
曾参字子舆:
![]()
在德行与儒学传承上地位极高,他以孝行著称,且治学严谨。曾参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时刻反思自身言行是否合乎道义。
他对孔子的思想领悟深刻,是儒家经典传承的关键人物,相传《大学》便是由他整理并传承,其弟子还将他的言行编撰成《曾子》一书。
此外,“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甚广,体现了他以身作则、重信守诺的品格,而他的孝行也成为后世 “孝道” 观念的重要典范,被尊为“宗圣”。
冉求字子有:
![]()
擅长政事,尤其精通理财与政务管理,属于 “政事” 科弟子。他曾担任季氏的家臣,在治理封地时展现出极强的实际才能,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财政富足。
不过冉求曾因帮助季氏聚敛财富,违背了孔子 “节用而爱人”的理念,遭到孔子的批评。但不可否认他的政务能力,孔子也认可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的治理水平。
卜商字子夏:
![]()
是 “文学” 科的代表人物,尤其擅长对典籍、礼制的解读与传授。他晚年专注于讲学授徒,培养了大量弟子,为儒学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
子夏十分重视学问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这一思想对后世儒者的入世理念影响深远。此外,他还参与了儒家经典的整理工作,孔子去世后,很多典籍的传承都离不开他的努力。
宰予字子我:
![]()
同样属于 “言语” 科,他思维敏捷,敢于质疑,常常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与孔子探讨。比如他曾质疑 “三年之丧”的礼法,认为守孝三年时间过长,会影响礼乐与生产,孔子虽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也肯定了他独立思考的态度。
![]()
很多人记住子我是因为他曾经大白天睡觉,被孔子批评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
但实际上宰予口才出众,后来曾担任齐国的大夫,以言辞能力参与政事,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