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港股基金规模突破万亿的消息,我点开账户看了一眼持仓,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半晌。这场景似曾相识——每次市场狂欢,我的账户总是安静得像停尸房。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明明指数涨得欢天喜地,自己的股票却像被施了定身法。
![]()
一、牛市幻觉:你以为的馅饼可能是陷阱
最近有个老邻居兴冲冲跟我说:"老张啊,牛市来了闭着眼买都能赚!"我看着他手机里满屏飘红的自选股,突然想起2020年那波行情——当时说这话的人,后来在2022年把奔驰换成了共享单车。
市场永远在玩一个残酷的游戏:当多数人觉得"这次不一样"时,结局往往惊人的相似。就拿今年前三季度来说,恒生科技指数涨了21.94%,但你知道有多少散户真正吃到了这块肉?更讽刺的是,就在阿里腾讯被机构疯抢的同时,多少人守着银行股望眼欲穿?
![]()
二、量化显微镜下的真相
上周我翻看交易记录时发现个有趣现象:4月份买的广聚能源曾经浮盈50%,现在反倒亏了15%。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打地鼠游戏——你以为抓住了机会,其实只是市场暂时没收拾你。
这时候就得搬出我的老伙计——那套用了十八年的量化系统。它冷冰冰的数据总能撕开市场的伪装:
寒武纪的K线走得像心电图,但量化数据早在8月暴涨前就捕捉到机构持续6个月的暗中布局(图示①)。那些喊着"估值泡沫"的人,现在看着翻倍的股价作何感想?
![]()
西藏天路更绝,概念爆发前机构早已进场半年。等散户闻风而动时,绿色信号线已经悄悄提示风险(图示②)。这不就是典型的"吃肉没赶上,挨打没落下"?
![]()
三、行为金融学的黑色幽默
你们发现没有?市场最擅长制造两种幻觉:
第一种幻觉:"我的股票一定会涨"。就像现在港股基金93%的仓位里,37%押注科技股。但数据不会说谎——中芯国际被加仓1.22%的同时,银行股正在被机构抛弃3.32%。这哪是投资?分明是击鼓传花的现代版。
第二种幻觉:"调整就是机会"。看看电子板块的走势图吧(下图),像不像过山车?唯一连续上涨的板块,也有四个月是下跌的。散户总想着抄底,却忘了自己既没有机构的资金量,更没有他们的信息优势。
![]()
四、给困局中的你三条锦囊
忘记K线图:那些上下翻飞的线条是市场最好的障眼法。就像寒武纪长达8个月的横盘期(图示②),K线死气沉沉,量化数据却显示机构暗流涌动。
警惕一致性预期:当TOP50重仓股占比飙升到89.04%,当阿里腾讯占据所有基金封面时,想想2015年全通教育的教训。市场永远在奖励少数派。
用工具对抗人性:我见过太多人对着分时图患得患失,却不愿花时间研究量化工具。就像现在港股创新药板块热火朝天,但你知道机构持仓成本比你低多少吗?
![]()
五、尾声:在赌场里做清醒的人
回看开头那条新闻——港股基金规模突破万亿、科技股领涨、创新药受宠…这些光鲜的数据背后藏着多少散户的血泪?市场从来不会雨露均沾,它只会把财富从冲动的人口袋里转移到冷静的人账户里。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十八年来见过太多"这次不一样"的故事结局。与其在消息面和技术指标里打转,不如静下心研究些能穿透市场迷雾的工具。毕竟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战场,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特别声明:本文提及的所有个股及市场观点仅为个人思考记录所用。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再次强调不存在任何收费群或荐股行为,凡以本人名义开展此类活动的均为诈骗。投资路上愿与诸位共同成长,但切记工具只是工具,最终盈亏取决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