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华中腹地的江城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千万人口辐辏,商贾游客云集。近年来,因为走失、迷路、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的人员迷失警情时有发生。围绕如何尽力让每一个迷失人员平安回家,武汉警方充分发挥智慧警务优势,强化警种协作、部门联动,不断完善信息库及时碰撞比对数据,建立警务支援平台支撑协同工作,应用智能钥匙扣、无人机红外成像技术搜寻等有效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武汉警方已助力2.9万余名迷失人员平安回家。
两个信息库搭建“回家桥梁”
围绕快速助力迷失人员回家,武汉警方基于110接处警平台专门开发了两个模块——“迷失人员信息库”和“发现迷失人员信息库”,接到走失报警后,警方通过两个模块的查找比对系统实时比对信息库的数据,快速锁定目标。
“如果是迷失人员亲友报警,我们要求详细询问迷失人员姓名、年龄、体貌、衣着等基本情况,第一时间录入‘迷失人员信息库’;如果是群众在社会面发现身份不明的疑似迷失人员,要求将发现地点、大致年龄、体貌、衣着、口音等信息录入‘发现迷失人员信息库’。”武汉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负责人吴奔介绍说。
这两类数据不仅包含来自110报警的相关信息,也包含分局、派出所、救助站、殡仪馆、医院等所报的信息。一旦录入数据库,处警民警辅警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多次比对碰撞,对比对成功的迷失人员,及时通知其家属。
今年5月21日11时许,市民胡先生报警称其有智力缺陷的19岁儿子在小区地库走失。市局指挥调度中心立即调度东湖高新分局调取监控,详细核查其走失经过、衣貌特征。市局接警员初次比对数据库,未发现相似人员。转机出现在13时10分,110报警台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男青年在高架桥上走,精神恍惚。接警员进行第二次信息碰撞比对,发现两起警情所涉及人员特征高度相似,立即将线索提供给东新分局民警实地甄别。7分钟后,民警将其安全交到家长手中时,家长感动涕零。
警务协同平台“盯办”搜寻进展
“接到报警后,我们根据迷失人员的信息,第一时间搭建警务协同工作群,分3级快速处置。市局负责‘盯办’,分局组织各职能警种合成作战,派出所和警务站开展实地调查取证。今年,我们的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5110’警务协同平台第一时间直接调动相关部门警力参与搜寻。目前,这套机制按照‘研交办督结’的工作闭环运行顺畅。”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焦涛介绍。
今年4月6日9时41分,该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群众报警,称其朋友诗某(化名)在电话中交代后事,疑似要轻生。市局迅速启动“5110”警务协同平台,组织网安、科信等部门跟进支撑,同时提级“盯办”。网安和科信部门迅速反馈,未发现诗某近期有在汉活动轨迹。情况紧急!市局要求“5110”警务协同平台持续跟踪支撑。10时26分,民警终于在一个湖边找到了诗某,经耐心劝解,诗某安全地回到了住处。至此,短短45分钟内,警方成功制止这起轻生警情。
4月7日9时39分,110服务台接到一名初中生家长的报警,称其13岁女儿的李某(化名)因厌学离家出走,外出时并未携带任何通讯终端,无法与之联系,担心出现意外。该局立即调度江汉区分局核查,同步启动“5110”警务协作平台,在警务协同工作群内通报小姑娘的基本特征,发动科信支队以及轨道分局、黄陂区分局在重点部位搜寻。19时15分,终于传来喜讯,黄陂区分局在辖区一地铁出口通道发现了小姑娘,江汉区分局民警闻讯,立即赶往现场将其带回,安全送到父母身边。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武汉公安警务支援平台支撑下,在“黄金48小时”内成功找回迷失人员的占比达到88.3%。这个数据充分显示了“5110”警务协同平台和分级快速处置措施在迷失人员寻找工作中的明显效果。
“人机结合”确保“迷”而不“失”
人机结合,创新搜寻技术,充分利用智能“钥匙扣”和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等新技术、新装备开展搜寻,是武汉警方搜寻迷失人员的又一“法宝”。
为了防止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和精神障碍患者走失,2023年底,武汉警方在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发放“回家的钥匙”的公益行动。小小“钥匙扣”能帮助回家,是因为它自带芯片,可以第一时间定位走失人员的位置,钥匙扣二维码里的信息关联了对应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热心路人扫码后,可以及时联系民警,帮助走失人员回家。
今年9月22日,鲍先生69岁的母亲郭婆婆和老伴散步时走散。慌乱中,鲍先生想起母亲身上有东西湖分局民警胡志红发放的钥匙扣,于是按照胡警官教的方法,打开“回家的钥匙”小程序,定位显示母亲在3公里外的菜市场。他立即通知父亲按照定位寻找,很快找到母亲坐在台阶上发愣。兴奋之际,他连忙将喜讯告知胡志红。截至目前,胡志红通过发放钥匙扣,已经帮助30个省的老人52次平安回到家人身边。据统计,近年来,武汉警方已累计发放了3700个钥匙扣。目前,活动仍在继续开展。
小小的钥匙扣确保了迷失人员“走不失”,而先进的无人机热成像技术,进一步确保了迷失人员“失可寻”。
今年8月7日晚,长江新区分局武湖派出所辖区的张爹爹在环宇工业园附近走失。民警赶到现场,打着手电在漆黑一片的荒地和树林里反复搜寻无果,于是呼叫分局情指中心无人机组支援。无人机组立即携带装备赶到现场,围绕5.27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仔细搜寻。次日傍晚,飞手高东发现一个人形光斑蜷缩在茂密的草丛里。很可能是张爹爹!民警根据准确位置赶去,只见张爹爹气息微弱地躺在那里。经紧急送医治疗,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这并非长江新区分局无人机组首次立功。此前的7月12日,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在水塘边的草丛里找到了失踪3天的老人。目前,这支无人机组已成功完成6次生命搜救。
“人机结合”,也离不开持续更新的城市“天眼”系统。仅去年下半年,汉阳区分局依靠视频追踪,累计帮助60余名迷失人员与家人团圆。
多方联合搜救队伍日趋专业化
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四季风光旖旎,各地游客流连。近年,一些“驴友”冒险探秘,时有迷失山中,甚至危及生命的警情。仅今年以来,黄陂区分局就接到山区迷失警情29起,所幸涉及的40名迷失人员全部成功找回。
“我们不断完善救援机制,持续提升民警的野外搜救能力和水平。搜救中,充分发挥当地民警、驻村辅警熟悉山中地形的优势,让他们担任搜救向导。同时,积极与消防救援部门、民间救援力量、当地群众通力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合救援队伍,确保搜救工作万无一失。”黄陂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7月19日17时许,该分局蔡店街派出所接报警,称6名学生爬山时体力透支,缺少水源等物资,被困于赵家寨山顶。民警立即联系消防救援部门同步开展救助。救援组行至山腰时,热心的村民也加入队伍中。联合救援队伍历经2小时的艰苦攀爬,终于在日落时分找到被困学生,连夜将他们护送下山。
在冬季,危险性更大。2024年10月15日17时,两名“驴友”在大顶山被困,其中1人失温,联合搜救组徒步搜寻4个小时才将他们找到。
目前,黄陂区分局不断完善联合搜救机制,搜救能力也越来越专业。分局还要求辖区内有山地的相关派出所时刻配备救援装备,包括救生绳索、应急光源、工兵铲等,一旦接警,第一时间开展搜救。(夏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