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型H3N2流感进入高发季。发烧、咳嗽、流鼻涕似乎成了“季节标配”,不少人以为“熬几天就好”,然而——甲流从来不是小感冒。
它不仅传染快、症状重,还可能在退烧后留下“隐患”:当病毒、细菌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就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
![]()
在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近段时间就有不少这样的患者:孩子夜里突然耳痛哭闹、成年人退烧后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徐留见主任提醒,这类症状往往意味着——流感已经波及中耳。
1
为什么流感后容易得中耳炎?
![]()
中耳腔通过“咽鼓管”(接鼻子和耳朵的通道)与鼻咽部相连。流感病毒或继发细菌会导致鼻咽黏膜水肿、咽鼓管堵塞,使中耳腔通气受阻、排液不畅,积液滞留后容易感染发炎。
儿童尤其容易中招,因为孩子的咽鼓管比大人更短平直,病毒和分泌物更容易倒流进中耳。
![]()
另外,孩子感冒时,鼻咽部的腺样体常常会迅速肿大起来,肥大的腺样体将咽鼓管口“堵”得严严实实,同时腺样体上还容易藏着好多致病菌,瞅准机会就往中耳里钻,导致中耳炎易发。
徐留见主任指出, 研究显示约20%–40%的流感患儿会伴发中耳炎,这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提醒家长,发烧退了不代表病好了,孩子耳朵的反应要留心。
2
这些信号说明“耳朵出问题了”
流感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怀疑急性中耳炎:
•持续的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未见好转;
•耳痛或胀痛(夜间可能加剧);
•听力下降、耳闷、耳鸣;
•耳内流水或流脓(这是鼓膜可能已穿孔的明确信号);
•(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哭闹、频繁揉耳朵、拒吃奶。
![]()
徐留见主任提醒:急性中耳炎起病急、进展快,发病初期的72小时是控制炎症、避免加重为化脓性中耳炎的关键窗口。
若此时未能有效干预,炎症可能加剧,增加鼓膜穿孔、听力受损,甚至迁延为慢性中耳炎的风险。
3
科学治疗:对症干预最关键
确诊甲流后,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效果最佳,能有效减少病毒复制,从而降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到耳鼻喉专科检查(耳镜、声导抗、听力测试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1
基础药物治疗与症状控制
鼻腔功能改善:通过使用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改善咽鼓管通畅性,促进中耳引流。
止痛退热药:如布洛芬,可以缓解耳痛和发烧症状,使用剂量需遵医嘱。
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需在医生确诊细菌感染后凭处方使用,切勿自行滥用。
滴耳液:若鼓膜未穿孔,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减轻局部炎症。
2
手术治疗(当药物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时)
鼓膜切开术:若中耳积液明显、鼓膜膨隆、疼痛剧烈,医生可在局麻下切开鼓膜排脓减压,创伤小、恢复快。
鼓膜通气管置入术:主要针对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或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影响听力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对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若评估确认其与中耳炎相关,医生可在置管术中一并切除腺样体,以彻底改善通气引流。
3
辅助中医治疗
在规范西医治疗基础上,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常配合鼻负压置换、中药鼻腔冲洗、雾化理疗等中西医结合方法,帮助炎症吸收、改善通气、促进康复。
徐留见主任提醒:中耳炎的治疗讲究“分阶段、对症下药”。盲目拖延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损伤,而随意自行用药也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4
如何预防流感后中耳炎?
![]()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及其并发症风险。
正确清理鼻腔:擤鼻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切勿两侧同时猛擤,以防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
勤洗手、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感冒期间保持鼻腔通畅:适度使用生理盐水喷洗鼻腔,有助于改善通气。
若耳闷、听力下降超两天未缓解,应及时就诊,防止炎症加重。
5
医生提示:早诊断、早治疗
![]()
秋冬交替是耳鼻喉疾病高发季。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针对流感康复后可能出现的中耳炎、鼻窦炎、急性咽炎等并发症,提供规范、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若您或家人在流感症状消退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持续鼻塞、咽痛等不适,请务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排查与针对性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守护耳鼻喉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