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古文明与山顶洞人的伏羲朝历史背景——万古文明与非遗传承公益讲座(第7期)北京文化艺术专题座谈会讲稿
杜钢建
![]()
尊敬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今天在北京举办万古文明与非遗传承公益讲座(第7期),首先要感谢主办单位诺贝尔奖孵化中心会客厅和北京明皇书院。万古文明与非遗传承公益讲座的前几期先后在广东清远、福建厦门、广东佛山等地举办。万古文明与非遗传承公益讲座缘起于我和李老师今年出版的新书《万古文明据证考古研究》。该书分为十六大章,涵盖文字、制火、陶器、青铜、天文、姓氏等领域的考古发现以及非遗传承的历史文化。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北京万古文明与山顶洞人的伏羲朝历史背景
山顶洞人得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于1933~193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主持发掘。最初根据同地点出土的一块兽骨做放射性碳素断代,曾推定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但根据另一块兽骨得出的年代是距今约一万一千年。1980年经过对1930年代所作的兽骨出土编号的重新检视,发现第一块兽骨出于山顶洞下窨,其年代仅代表下窨的动物化石。至于山顶洞人的年代,最新测定结果表明,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之间。
![]()
山顶洞人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通过采用科学家新的测定结果,将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由以往的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改为距今约三万年。测定结果表明,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中学历史教科书取了一个中间数。
人类学家根据新的测定数据推断,早在2.5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缝衣御寒,用穿孔贝壳满足审美要求,并实行埋葬死者,撒赤铁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
山顶洞的人类化石共代表 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由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牙齿的生长情况看﹐其中5个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1个是少年﹐1个是5岁的小孩﹐1个为婴儿。山顶洞人属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
关于山顶洞人的种族,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很像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人。女性头骨之一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具则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人类学者的研究认为与蒙古人种相似程度大于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相似的程度。所有的形态特征也都更接近于蒙古人种。
这里,要思考的问题是,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历史阶段。百余年来,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中华文明被界定在五千年以内。但是,面对南北方考古发现的五千年前、八千年前、一万年前、几万年前乃至几十万年前的考古遗址,中国学术界难以得出正确认识。
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处于伏羲朝五万年治理时期。期间已经出现平面文字、冶金和城郭等文明标志。伏羲朝时期伏制牺牛,治金成器,教民炮食,易九头为九牧,尊事礼仪,龙出纪官,风来作乐。伏羲命降龙氏和率万民,命水龙氏平治水土,命火龙氏炮冶器用,因居方而置城郭。伏羲朝时期已经开启冶金陶器和建造城郭的历史。关于人类文明标准中的文字、冶金与城郭这三大要素,在中国已经有万古历史。这些文明要素是伏羲朝之前燧人朝的人工制火制陶、天文历法、结绳治政和立传教台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从伏羲以后到神农氏经历了七十多个帝王姓氏。《通志•三皇纪第一》记载:“宋均曰:女娲至神农七十二姓。谯周曰:伏羲次有三姓至女娲,女娲五十姓至神农。”根据《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太昊伏羲氏、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亦曰朱顏氏)、粟陸氏、驪連氏(亦曰昆連)、渾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亦曰子襄)、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等十六氏,皆袭伏羲氏之号。
从考古发现看,1942年在湖南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楚帛书记载了包戏即伏羲、炎帝和祝融等事迹。包戏居于睢,睢位于湘西北地区。炎帝命祝融以四神降而奠三天的事迹也在湖南。包戏取(娶)□□子之子,曰女娲,是生子四。是襄而土戋,是各参化法度。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橪,四曰□墨干。除了该四子以外,史书记载伏羲还有子咸鳥传巴楚五姓。根据《华阳志》和《蜀志》的记载,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釐,是司水土;乘釐生厚炤,厚炤生顧相,降处于巴,是为巴人。巴人五子为五姓,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世居武落山,有赤黑二穴,巴氏居赤穴,四姓居黑穴,未有君長,共立巴氏子務相,是为廩君,徙居夷城,后有顾相氏、務相氏。其迁汉中者为車巴,迁略阳者为巴氐。
根据中国最早的宪法文献《伏羲皇策辞》,在距今约6万余年前伏羲国开创之际,共工氏担任伏羲国双相中的上相。从文字的起源历史看,几万年前伏羲时期创八卦造书契的活动地点在大湘西。后来黄帝时期仓颉在伏羲时期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造字的活动地点也主要在大湘西。从8000年湘西高庙遗址考古看,古彝文和甘桑石刻文的一些字符在高庙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双墩遗址距今7300年左右的陶片有630个文字。距今7000年柳林溪遗址在三峡湖北库区秭归县茅坪镇庙河村。柳林溪遗址陶片上的文字符号达232个。所有这些文字的基础在于伏羲时期的文字创造。
朝鲜大儒李栗谷论道统时说:“道统始于伏羲,终于朱子。道统至于孔子而集大成,为万世之师,孔子以下,道成于己,不能行于一时。道统之传止于孟子而中绝。道统传自伏羲止于孟子遂无传焉.荀卿毛苌董仲舒杨雄诸葛亮王通韩愈之徒,立言立事,有补于世教。而荀杨皆偏驳,毛苌无显功,王通见小而欲速,皆少可观。惟仲舒有正谊明道之论。诸葛亮有儒者气象。韩愈排斥佛老,视诸子为优。但仲舒流于灾异之说,亮近于申韩之习,愈疏于践履之学。此所以不能接孟子之统也。”世界道统的开启自伏羲始,终于朱子。这是明朝时期朝鲜大儒李栗谷先生的基本判断。李栗谷的思想受到岳麓书院程朱理学的影响很深。
万古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并且传播和影响到世界各地,其中原因之一是伏羲开创的世界道统和工匠文明在延绵不断。
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北京山顶洞人所处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属于伏羲朝治理时期。关于伏羲朝的历史,需要学术界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确认伏羲朝的真实存在。
【责任编辑】刘冰
来源:今日头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