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成都
镜里镜外的山水美
滕林君
推开窗,绵延的绿意铺陈眼底;抬眸处,壮丽的雪山横亘天际,这幅揉进成都民众生活中的画,仿佛近在咫尺。
近几年,成都市区的观山天数持续上升。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9日,观山天数已达71天。这些数字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直观体现,更是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沿着白鹭翩飞的轨迹,一步步走进现实的鲜活写照。
定格雪山城市的深情
当人们站在窗前,拿起手机,记录雪山美景时,摄影爱好者任志刚正半蹲在镜头前,耐心等待那一帧最满意的构图。
轻柔的晨雾、圣洁的雪山、城市的绿意相映成趣。无车马之喧,唯有山水之趣。这样的景致,曾经无数次在他梦里出现,如今尽收眼底。一阵“咔嚓咔嚓”声后,他直起身,裹紧外套,哈出一口热气,心满意足地望向前方。
这张命名为《氤氲天府》的成片,获得了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2025年“窗含西岭千秋雪,全‘成都’是取景框”成都生态文明主题摄影大赛二等奖。
10月14日,“碳索成都 绿色新程”2025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正式启动。作为采风团一员,笔者在图书馆负一楼展厅,看到了从4500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93幅获奖作品。
其中,就有任志刚的《氤氲天府》。画面上,乳白晨雾漫过春雨吻过的成都平原,绕上天府农博园的屋檐,欢喜地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金光。却不想,一下扑进西岭雪山胸膛,与天边的云彩撞了个满怀。让人一时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
![]()
《氤氲天府》(任志刚 摄)
还有《雪山下的元通古镇》《雪山骑行》《清晨的城市》等佳作,无论哪一幅,都能触动观者的心灵。原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竟如此美好。
任志刚说,他小时候就对摄影感兴趣,一部海鸥相机开启了他对镜中世界的探索。因工作原因,直到七八年前,他才正式跨入专业摄影队伍,潜心投入这份爱好中。
规划路线、走点、蹲守、拍照成为他的日常,与朋友谈论最多的是值得拍的景或片子背后的故事。有时,为了拍好一处景,扛起沉重的设备翻山越岭也甘之如饴。这份执着与热爱,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共有的品性,也是他们对生活、对脚下的土地深情的表达。
回顾在天府平原穿梭、无数次按下快门的瞬间,任志刚最大的感受是成都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环境治理开始后,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西岭雪山也从“稀客”变成“常客”。
而这一切改变源于成都的蓝天保卫战。在具体实施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大气“一号工程”,通过实施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化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精细管控来进行环境把控。其治理经验,已被生态环境部纳入2024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案例通报推广。
据了解,这一举措更是让2024年成为成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全年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7微克/立方米,历史上首次实现达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考核任务;优良天数达295天,同比增加10天,创造了不间断优良天历史最长(65天)、“优”的天数历史最多(113天)等多项纪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2位,同比提升39位,达到历史最高位。
任志刚相信,未来,成都会有更多的日子与雪山同框,这也是所有成都市民的心愿。
凝望东安湖的生态蝶变
城市烟火照,“窗含”雪山图。生态的意趣,无论是在镜头里,还是生活中,都绽放得如火如荼,一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东安湖火炬塔顶升腾的火焰。
东安湖,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与龙泉山隔城守望。龙泉山,北起绵阳安州,南至乐山五通桥,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地理分界线。沉稳的山体,挡住风沙;茂密的植被,涵养水源;舒适的气候,滋养生灵。千百年来,它一直是蓉城最坚实的生态屏障。
而东安湖,则是龙泉山给予城市最好的馈赠。它依托龙泉山地势,通过东风渠引进岷江水,经人工打造,以“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二十四座桥梁”的景观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
走访东安湖,远山如黛,近水含情。太阳神鸟火炬塔、巴蜀风情的竹境、二十四桥的诗韵……步步是景,处处蕴文化。银沙滩乐园上,孩子们尽情奔跑的身影和欢快的笑声,成为东安湖边最灵动的一道风景线。
然而,谁能想到,这片生态会客厅,建设前曾是一片杂草丛生、湖水浑浊的荒地?
东安湖的定位是生态价值转化为中心的城市河湖,如何保持优质水质是考虑的重心。初期,建设团队结合专家建议和地势实际情况,采取河湖分流、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后期,则以生态修复为主。
“2019年以来,我们创新采取了‘改—构—提—增—维’五步水生态修复法,对水环境、水生态等进行修复,并成功入选‘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都市龙泉驿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杨寒稀表示,东安湖的生态修复是难点也是亮点。
治理成效,直观地书写在湖光水色之间。曾经的一潭死水被彻底激活,清澈的湖水中,水草随波起舞,鱼群穿梭嬉戏,连珍稀的禽鸟也在此安家。这幅生生不息的图景,正是湖泊与城市共同跳动的、有力的生命节拍。
湖边围坐的居民们,在茶香笑语间,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春探桃夭,夏览荷香,秋观芙蓉,冬访梅韵,这流转于湖畔的四季篇章与湖水的蜕变,充盈着他们与日俱增的幸福感。
北宋画家高克明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四川正式发行纸币——交子后,身为少府监主簿的高克明前往成都,进行铁币和纸币流通调研。在此期间,他多次走访龙泉驿,小住驿马河边。很快,他就被这里错落有致、空灵的风光深深吸引,并将它们选作《溪山雪意图》画作的部分素材。常怀忧国忧民之心的高克明甚至认为,这是“日出东安胜地”“溪山东安之乡”。
日出东方,心安之所。从古至今,人们对安定祥和的期盼从未褪色,对青山绿水的眷恋也从未消减。
据了解,2024年,龙泉驿全区纳入市级以上考核的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可以说,东安湖的蝶变,是龙泉驿区乃至整个成都守护绿水清河的行动缩影。
东安湖的升华,实现了生态空间向人文场景的跨越,成为市民“小确幸”的聚集地。专业赛事在这竞技,音乐盛宴在此奏响,它正以多元化的形态诠释着活力与温情,成为人们心中那永不落幕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
东安湖采访现场
绘就公园城市的山水梦
水利万物而生,山护百川而安,一个城市有山有水,便兼具了生机与底蕴。
在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成都正在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始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系列行动,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这些行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与东安湖的碧波涟漪在现实相拥。湖山入梦,共同构成了蓉城居民每日可感可触的生活底色。
![]()
![]()
2025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滕林君(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理事,《环球人物》特邀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