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在增程市场饱和期入局更像是一场技术豪赌。
11月6日晚,小鹏汽车旗下首款增程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版正式开启预售。新车提供Max与Ultra两个版本,其中1602 Max版起售价35万元,1602 Ultra版起售价37万元。作为参考,目前在售的小鹏X9纯电版售价区间为35.98万-41.98万元,增程版与纯电版的定价略有差异。
![]()
作为小鹏汽车旗下首款增程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版定位7座中大型MPV,核心配置上搭载华为DriveONE高压增程发电系统,在动力层面配备小鹏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同时采用800V高压平台与5C超快充技术;在续航表现上,该车C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达452公里,综合续航里程更是突破1602公里,被官方认定为“全球续航最长的大七座MPV”,可以说是小鹏汽车在超级增程领域的首款标杆之作。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是2024年11月小鹏汽车科技日发布的全新电动体系。其中“鲲”对应超级增程系统,搭载下一代增程技术;“鹏”则指代小鹏成熟的纯电体系,形成“增程+纯电”双轨技术架构。
彼时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汽车再做一款普通增程车没有意义,我们要做的是‘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这一表态不仅解读了技术体系的核心定位,同时正式宣告小鹏汽车入局增程赛道——而这与何小鹏2022年对增程技术的否定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
何小鹏对增程技术态度的转变,核心动因正是2024年增程赛道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增程汽车全年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幅高达78.7%——这一增速不仅远超新能源汽车行业35.5%的平均水平,更显著领先纯电22.6%、插混76.3%的同比增幅,在三大新能源细分市场中稳居增速榜首。
与此同时,增程车型的市场地位持续跃升,占有率从2021年的3.6%飙升至2024年的9.1%,短短三年间占比接近翻番。这种强劲的市场势能,也吸引了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凭借增程车型实现规模突破。
![]()
然而进入2025年,增程汽车的高速增长势头却戛然而止,甚至陷入同比下滑的困境,与2024年78.7%的全年高增幅形成鲜明反差。以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为例,乘联分会数据显示,7-9月国内增程汽车零售量分别为10.3万辆、10万辆、10.9万辆,同比表现仅8月实现0.3%的微增,7月和9月则分别同比下滑11.4%、8%,结束了此前连续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不仅如此,在这期间不少车企纷纷布局增程赛道,如极氪、阿维塔、智己、零跑等。其中,零跑自推出增程版车型后,今年以来多次跻身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前三甚至第一,并且提前实现了季度盈利,成为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这在业内看来,此时切换赛道的小鹏汽车已经错失先机。
不过,在何小鹏看来增程市场近期的销量波动并非颓势信号。他将近几个月的销量变化定义为“可能是抖动”,同时提出另一种判断“整个市场都在期盼超级增程”,并强调“未来的油车用户会更多地首先采用超级增程”。
而他这份判断的底气源于对自家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绝对自信。这套“超快充大电池+大油箱”组合,搭载第三代1.5T高效增压中冷发动机,具备纯电续航长、充电速度快、非常接近纯电的体验且没有补能焦虑等优势。在何小鹏看来,这种“长续航+快补能+纯电级体验”的组合,较行业主流的400V平台增程技术形成代际优势。
![]()
尽管技术亮点突出,但小鹏仍面临多重严峻挑战。首先是价格竞争压力,其35万元起售价显著高于竞品——魏牌高山、岚图梦想家(参数丨图片)、腾势D9多款主力车型定价也低于该区间;其次是用户认知壁垒,小鹏长期以纯电品牌形象深耕市场,部分核心用户对其转向增程路线存疑;此外,政策红利持续消退,上海等城市已明确取消增程车型绿牌资格,且行业长期存在增程技术"过渡性"的路线争议,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这样来看,小鹏在增程市场饱和期入局更像是一场“技术差异化+市场补缺”的战略博弈。这场博弈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力的市场验证,更关键在于其能否在赛道中建立起长期竞争力。一旦失手,恐将重蹈理想曾面临的“增程与纯电双线承压”的困境。不同的是,小鹏既要维系纯电基本盘,又要突破增程路径瓶颈,陷入资源分散、战略摇摆的被动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