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贫寒家庭走出,一路拼搏成为五星上将,最终走进白宫,成为美国的掌舵人。他就是艾森豪威尔,身高179厘米,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二战结束时,他是举足轻重的军事领袖,更是美国唯一一位在军事、政治领域都荣获最高荣誉的总统。出身贫寒的他,凭借骨子里的坚韧和过人的才能登上世界巅峰,其以身作则的领导智慧,至今仍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
1890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出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市一个贫困家庭,在7个孩子中排行老三。因家境贫寒,他的6个兄弟均未接受高等教育。他选择投身军旅,并非出于远大志向或父母期望,纯粹是生活所迫。母亲是和平主义者,本不愿儿子当兵,但当时战事频仍,军旅生活对年轻人仍有不小吸引力。
![]()
1915年,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以少尉军衔开启军旅生涯。一战期间,同学们纷纷奔赴法国战场,他却留在国内负责训练,还创建了美军首个战车训练营。28岁时,他晋升为少校。早期军旅岁月中,他先后追随潘兴、麦克阿瑟长达6年,后又获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赏识,赴巴拿马服役3年,这段经历极大提升了他的军事素养。
1941年成为艾森豪威尔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参谋长马歇尔在一次演习中注意到他擅长解决后勤问题,便将他记在心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极力主张“先欧后亚”战略,推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他的晋升速度堪称美军纪录:1940年还是上校,1944年便晋升五星上将,仅用4年;而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耗时近20年。
![]()
1942年6月,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他又相继担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成功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意大利的登陆作战。1943年12月,他出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站上军事生涯巅峰。1944年,作为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他凭借卓越的外交手腕协调英美关系、整合军队力量。6月6日,他亲自指挥300万盟军、2万余艘战舰发起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这场战役也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登陆前,他坚持将英国空军纳入统一指挥,面对哈里斯的反对,态度强硬表示“问题不解决我就辞职”,最终争取到战略空军指挥权。
艾森豪威尔治军严格,领导秘诀是以身作则,曾用“推绳不动,拉绳则随”比喻自己的领导艺术。他处事公正、待人宽厚,更擅长用幽默化解尴尬。一次前线视察时,他在雨中滑倒引官兵哄笑,却坦然道:“这样的小插曲可比演讲更能鼓舞士气。”盟军合作中,他充分展现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赞“军人、政治家、外交家”。即便遭蒙哥马利等人轻视,他仍以大局为重,维护盟军团结。1944年阿登战役期间,德军突破美军防线,艾森豪威尔需调动巴顿部队,面对其拒绝,他亲笔致信,提及过往情谊并感谢可能的救援,最终打动巴顿促成调动。
![]()
二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后,他成为首位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退役将领。1950年,他出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告别军界参加总统选举,以绝对优势当选。1953年至1960年,他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上任后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兑现“结束朝鲜战争”的承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向国会递交中东政策特别咨文,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该主义授权总统在中东开展军事援助与合作,必要时可动用武力对抗共产主义。当时英法在中东的侵略战争惨败,美国试图借此排挤欧洲势力,实现对中东的独家掌控。然而,这一政策引发埃及、叙利亚、沙特、约旦四国强烈反对。
![]()
任期内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他与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开创了冷战时期美苏首脑会晤的先河。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离世,结束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79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