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每年立冬,朋友圈里总有人晒饺子、炖肉、糯米饭,还要配上一句“立冬进补,来年打虎”。说到这儿,老一辈常念叨的“立冬五宝”你听过没有?到底是哪五样,真的有用吗?怎么吃,吃多少,啥人适合,这些问题总绕在脑子里。今天咱们不说模糊套路,直接把权威指南和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连起来,看看“立冬五宝”到底是不是保暖的好帮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点。这个节气常被视为冬天的开端。气温下降,白天明显变短,风一吹,感觉身体也冷了三分。中医历来强调“冬令进补”,现代营养学也建议顺应气候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冷天要注意能量和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证基础代谢和身体活动的需要。
![]()
关于“立冬五宝”,很多地方传承着各自的习惯。南方人喜欢吃羊肉、糯米、红枣、板栗、萝卜,北方人则更钟爱饺子、牛肉、鸡肉、山药、蘑菇。其实,每样“宝”都有自己的道理。下面咱们来一一盘点,看看每一宝的本事和讲究。
羊肉:高蛋白,高铁,温补代表。
一到冬天,羊肉汤馆的生意开始火爆,热气腾腾的羊肉锅,闻着就让人觉得暖和。羊肉脂肪含量比猪肉低,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铁元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把瘦羊肉归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羊肉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热量。气温低时,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可以延长胃排空时间,让身体产热更持久。
不过,吃羊肉有门道。指南建议每周畜禽肉摄入量在300-500克,过量食用容易增加肠胃负担。有高尿酸、肾功能不全等问题的人群,建议选择瘦肉且不要吃太多。羊肉偏温热,体质燥热、口腔溃疡频发的人,最好别吃太多。
![]()
糯米:主食中的能量担当。
冬天容易觉得饿,糯米饭、糯米粥、八宝饭这些美食总让人心心念念。糯米富含淀粉,能快速补充能量。指南鼓励多样化主食,糯米能量高,适合体力消耗大、活动量多的人。不过糯米不易消化,肠胃功能弱、老人小孩、大病初愈的人建议少吃。米饭还是要和粗粮、杂豆搭配着来,避免血糖波动太大。
糯米点心吃多了容易口干舌燥,不妨配点萝卜丝、蔬菜汤,帮助消化。
![]()
红枣:补铁补气,甜在嘴里,暖在心头。
冬季市面上新鲜红枣、干枣都很常见。红枣富含维生素C、铁元素和多酚类物质。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平日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水果,红枣正合适。红枣不但能入菜,还能煮粥、泡茶。
红枣甜度高,糖分含量高,糖尿病人群食用要适量,别被“补气补血”的说法忽悠了。枣皮较硬,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注意,避免消化不良。
![]()
山药:冬补食材中的“全能选手”。
冬天的山药脆甜细腻。山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多糖。指南指出,山药属于薯类和杂豆类,能增加膳食多样性,帮助肠道蠕动。山药中黏液蛋白有助于保护胃黏膜,适合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偏弱的人。
山药低脂肪、低糖,可煮粥、炖汤、蒸食。体内湿气重、容易腹泻的人建议控制用量。
![]()
萝卜:冬季蔬菜中的小能手。
冬天萝卜上市量大,价格亲民。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低热量、易饱腹,适合调节油腻膳食。指南推荐,冬季要多吃各类蔬菜,萝卜正是不错的选择。
萝卜性凉,肠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萝卜也别和人参、补药同用,以免影响药效。
说到这里,立冬五宝的组合,既有高蛋白、高能量的肉类和主食,也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基本涵盖了冬季身体御寒和营养补给的需求。
这套组合背后是顺应自然、顺应身体的智慧。气温一降,机体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热量和养分。肉类、糯米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山药、萝卜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红枣则提升口感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能帮助身体适应寒冷、增强体质。
![]()
传统说法里,立冬不补,冬天手脚冰凉、抵抗力下降。实际情况没这么绝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提出,均衡膳食、合理搭配,才是关键。进补不是多多益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人群,冬天饮食更要注意总能量和脂肪、糖分的控制。
瘦肉优于肥肉,主食粗细搭配,蔬果要丰富,少油少盐不过量,这些饮食原则比“立冬吃啥”更重要。
除了吃,冬天保暖也不能光靠食物。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文件建议,冬季要注意添衣保暖、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有些人进补后出现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大概率是饮食不均衡或者进补过度。出现这些问题,建议调整饮食,多喝水,多吃蔬果。
关于“进补”,民间还流传着“冬补三九,来年无病”这句话。现代医学认为,进补要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方。身体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进补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平常身体健康、饮食均衡的人,立冬吃点“补”的食物没坏处,但不必过度迷信“补药补品”。
![]()
有些人会问,冬天吃辣椒能不能御寒?辣椒能刺激血液循环,让人短时间觉得发热,但这种作用比较短暂。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适量食用有益,但别指望靠辣椒抗寒。真正让身体暖和的,是合理的能量摄入、优质蛋白、足够的蔬菜和规律作息。
冬天进补,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把“补”理解成“多吃肉”,其实油腻食物吃多了反而容易导致代谢负担加重,血脂升高。立冬五宝虽然有肉有主食,但搭配蔬菜、杂粮、薯类,才算科学。指南倡导的“食物多样化”,在立冬饮食里同样适用。
![]()
老传统和现代科学,碰撞中也有共识。冬天适当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注意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主食与蔬果,减少油盐糖摄入,是目前权威机构推荐的饮食方向。立冬五宝不是神药,而是一种温暖心情的象征。身体健康,饮食适度,科学进补,才是冬季不生病的关键。
总结起来,立冬吃五宝,是中国人顺应自然、乐享生活的智慧体现。选对食材,吃对方法,量力而行,保暖也要讲科学。每一口热腾腾的冬日食物,都是对身体最好的照顾。冬天不怕冷,吃得舒服,活得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冬季健康生活提示[EB/OL].http://www.nhc.gov.cn/, 2023-12-01. [3]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性病患者冬季饮食建议[J].中国健康管理,2023,17(1):45-4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