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绪魔方 心灵解忧”
--阳光心理守望者团队开展青少年儿童心理团辅志愿服务
![]()
![]()
为帮助青少年儿童有效识别与应对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2025年10月25日下午,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阳光心理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举办了一场以“情绪魔方 心灵解忧”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本次活动共有25名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围绕“情绪识别—情绪释放—情绪调节-情绪共情”4个环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
![]()
情绪彩虹桥:在画里梳理彩色心情
活动伊始,关于情绪的小提问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纷纷用各色水彩笔在纸上描绘属于自己的“情绪彩虹桥”,以缤纷色彩诠释不同心境,并在画作旁记录下触发情绪的具体事件。活动巧妙采用“梳理情绪+奖励机制”的形式,鼓励孩子们主动分享画作。他们在真诚的表达与专注的倾听中,逐步学会辨识并接纳自身情绪,收获积极反馈,真正理解“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呼吸气球操:给心灵一个深呼吸
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以“小松树”姿势站定,学习“腹式呼吸法”。通过关键指令“鼻子慢吸123,腹部如气球般鼓起;嘴巴轻呼,时间加倍,腹部缓缓回落”,孩子们掌握了“抓、停、放”的情绪遥控技巧。随后的“团队气球大合唱”将活动推向高潮,众人围成一圈,跟随视频节奏同步呼吸,感受呼吸如海浪般齐进齐退的和谐韵律。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将“呼吸气球操”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心跳如鼓之际默念“气球”,便能自动启动慢呼吸程序,实现情绪的即时调节。
![]()
情绪垃圾桶:仪式感中清空坏心情
活动为每位孩子发放三张色彩缤纷的便签纸,引导他们匿名地写下具体的不快经历,实现情绪的“具象化”。在“仪式化释放”环节,孩子们依次将象征烦恼的便签投入“情绪回收站”,并大声宣告:“再见,我的生气!”年长的孩子还可选择将纸条撕成碎片,以强化释放效果。志愿者适时引导,强调“情绪如同垃圾,丢弃它并非软弱,而是让自己更轻松”,帮助孩子们在健康的释放中实现心理减负。
![]()
情绪小剧场:在角色中学会情绪回应
孩子们四人一组,围绕“考试没及格”和“弄坏同学东西”等情景剧本,分别扮演“有情绪的主角”、“安慰者”和“观察者”,展开十分钟的沉浸式演绎。表演结束后,志愿者引导三方交流感受:观察者点评安慰是否理解情绪,主角分享是否感觉被懂得。通过“情景演绎—角色体验—感受分享”的完整流程,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从识别情绪到回应需求的共情沟通路径。
![]()
本次“情绪魔方 心灵解忧”活动巧妙地将情绪管理知识融入“彩虹桥、气球操、垃圾桶、小剧场”等一系列趣味互动环节中,使孩子们在绘画、呼吸、仪式与扮演的体验中,真正领悟到“读懂情绪,做情绪的小主人”。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心理关怀如同春风化雨般,陪伴每一位青少年在接纳与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来源: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编辑:单可琦
图片来源:自贡市儿童福利院
团队成员:单可琦 淦欣 李靖雯 徐娅轩 王诗涵 欧家羽 刘显枰 喻科霖 谢天煜 杨心蕊 高富碧
指导老师:李静 彭秋果 吴晓博 夏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