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承伟: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老区振兴必须强化理论指引

0
分享至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份交界地区,很多属于欠发达地区。资料显示,全国共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市、区、旗)(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近50%),面积约为270万平方公里,约占有革命老区省份国土面积的45%;2020年,革命老区户籍人口7.02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长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河北阜平、西柏坡,到山东沂蒙、福建古田、安徽金寨,再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一个个革命老区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针对当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革命老区发展重要论述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革命老区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强化理论指引。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的政治意蕴

深刻领悟关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

深刻领悟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老区建设,必须立足老区实际,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老区自身优势,从过去简单要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趋同,向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转变。从地理分布看,我国革命老区分布广泛;从资源禀赋看,不同老区也千差万别。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充分认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历史阶段,革命老区的不同目标定位,遵循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的原则,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指导革命老区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找准定位,继续加大精准性差别化支持政策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加快发展。

深刻领悟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路径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前提下,要优先向老区安排”。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路径,是革命老区“振兴什么”“怎样振兴”的行动指南。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聚焦解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重点支持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领域,既充分考虑地方差异性,又着力避免政策碎片化。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振兴发展;以培育新动能为重点,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以巩固生态优势为重点,促进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以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为重点,促进革命老区民生改善。

深刻领悟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革命老区调研考察,都会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旧址等地重温革命历程,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用好老区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推动围绕革命历史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在干部培训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大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力度;统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深刻领悟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建立统筹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框架,搭建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四梁八柱”。要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完善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省部会商和省际协商机制。要研究建立发达省市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重点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革命老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老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战消除了老区绝对贫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继续长足进步,突出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色产业与红色经济深度融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等。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加上经济下行、国际贸易摩擦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十五五”时期,推进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优化升级面临较大压力。在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传统优势产业大多依赖资源开采,产业附加值低,且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平台竞争力不强,缺乏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能力,限制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吸引外部投资存在较大困难,资金短缺普遍;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人才流失,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严重制约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老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仍需改善。公路、铁路网络不完善,缺乏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部分地区尚未实现通硬化路,自然村之间的交通联系不便;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覆盖不足,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乡防洪排涝能力较弱,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灌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重大电源点建设不足,电力供应存在缺口;部分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滞后,电力设施老化,供电质量不稳定;能源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信息化水平较低,网络覆盖不全面,部分地区存在信号盲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难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字鸿沟明显,城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较大。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差;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红色资源开发广度不足,主要是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资源难以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开发模式单一,不仅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难以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内在价值;宣传推广不足,许多优质的红色旅游产品和项目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外界对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红色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要是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科技支撑。

四是生态治理任务仍较重,绿色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生态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产业结构单一且层次不高。

五是人才缺乏问题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培养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

三、明确“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发展方向与重点

“十四五”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指引下,革命老区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十五五”时期,革命老区将更注重高质量发展,以对口合作、新质生产力培育、城乡融合为核心,加快推进老区全面振兴,确保老区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一要深化区域对口合作与开放。重点推动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地区发达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探索“东部研发+老区制造”“东部市场+老区产品”等模式,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二要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生态农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设产业园区和研发平台。

三要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完善交通网络,聚焦建设产业路、文旅路,提升县域物流枢纽功能。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覆盖。

四是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重点加强革命遗址保护,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扩大文化传播力。

五要统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六要促进城乡融合与壮大县域经济。重点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作者系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2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526文章数 159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