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都是假的?里面还藏着一个真人?
当小鹏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迈着猫步轻盈亮相时,没人想到这场科技展示会演瞬间变成一场“真人打假”风波。
面对大家的“机器人内藏真人”的疑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用一把剪刀划破机器人的腿部覆盖件,一镜到底录制视频做出了回应。
11月5日的2025小鹏科技日,本是一场聚焦技术突破的行业盛会。
但当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出现在舞台中央,迈着堪比模特的猫步缓缓走来时,现场观众和直播间的网友都被“惊到了”。
它的步态没有传统机器人的僵硬感,关节转动自然流畅,甚至连手臂摆动的幅度、身体重心的转移都与真人别无二致,加上耳朵等细节部位的逼真设计,让不少人产生了视觉错觉。
![]()
网友瞬间怀疑这是真人穿了机器人外壳吧在表演,背后是不是有拉链,里面藏着舞蹈演员的弹幕瞬间在直播间刷屏,相关话题很快冲上热搜。
短短几小时内,“小鹏机器人内藏真人”的猜测在社交平台发酵,有人甚至扒出机器人亮相时的细节截图,试图找出藏人的证据。
更有网友调侃,如果真没人,那这技术也太超前了,超前到让人不敢相信。
长期以来,人形机器人要么卡在步态僵硬的瓶颈,要么因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自然动作,大众对其的认知还停留在笨拙机械的层面。
![]()
而小鹏IRON机器人的突破,恰好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边界,当一项技术先进到“不像真的”,反而容易引发质疑。
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不仅影响着大众对小鹏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也让即将召开的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小鹏而言,这场质疑已不再是简单的网友调侃,而是关乎技术信誉的信任危机。
面对愈演愈烈的猜测,小鹏没有选择沉默。
11月6日上午,何小鹏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一镜到底无剪辑”的视频,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质疑。
视频中,IRON机器人再次完整展示了猫步步态,随后机器人团队成员走上前,拉开了机器人背部的拉链,内部结构一览无余。
镜头近距离扫过,背部的晶格肌肉与控制器紧密排布,肩膀处的运输固定器设计精巧,耳朵位置的麦克风阵列清晰可见,手部的谐波关节灵活转动,每一个部件都在无声地证明“这不是真人”。
何小鹏在视频中无奈又坚定地表示:“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今天早上我们机器人团队强迫我拍个一镜到底的视频,希望大家辨别真假,也帮助我们澄清一下。”
这条视频的发布,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反转。
不少网友表示被打脸了,原来内部这么精密,之前确实想多了、一镜到底没剪辑,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下该信了。
![]()
有科技博主分析:“晶格肌肉和谐波关节都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不是简单伪装就能实现的,小鹏这波是用技术细节说话。”
11月6日晚,小鹏X9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现场,当议程进行到机器人环节时,舞台灯光聚焦在IRON机器人身上。
此时的它处于通电运行状态,腿部的覆盖件紧贴着机械结构,与之前亮相时别无二致。
何小鹏走上舞台,手里拿着一把剪刀,神色凝重却语气坚定:“此前我们没有在机器人通电状态下剪开过皮肤和肌肉,但今天我们决定这样做,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
![]()
话音刚落,工作人员上前,在机器人保持站立运行的状态下,用剪刀缓缓划开其腿部的覆盖件。
随着覆盖件被剪开,内部的机械关节、传动结构、线路排布清晰地暴露在全场观众面前。
丝毫没有真人的痕迹,只有精密运转的机械部件,每一次关节活动都与机械结构的传动完美契合。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硬核瞬间。
而此时的何小鹏,情绪再也无法抑制,一度哽咽。
![]()
他看着眼前的机器人,像是看着自己倾注心血的孩子:“做前沿科技太难了,我们想把最好的技术呈现给大家,却要一次次证明它的真实性。但我相信,真正的技术不需要反复辩解,今天这一刀,是为了让大家看到真相,也是为了让我们更专注于技术本身。”
这场终极证明很快传遍全网,之前的质疑声彻底消失。
网友们被这份坚持打动,何小鹏哽咽的那一刻,突然懂了科技创业者的不容易,用剪开机器人的方式回应,这波操作太绝了。
而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截至11月6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直线拉升,报89.4港元/股,最新市值约1704亿港元,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小鹏技术的信任。
这场最后一次证明,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辟谣。
![]()
对于小鹏而言,背后承载的是其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更是中国科技创业者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突围决心。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曾说:“未来三年内,中国的机器人创业公司一定会带来更高阶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语言交互、自主行走,还能完成简单任务。这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把机器人推向量产。”
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行业的前沿赛道,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而大众的信任是其走向量产、走进日常生活的关键。
![]()
这次质疑与回应,让小鹏更清楚地认识到,先进的技术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信任。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的关键期,各国企业都在加速布局,但“技术真实性、实用价值”等质疑始终伴随行业发展。
小鹏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质疑,不仅为自身正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众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顾虑,为行业信任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无论是一镜到底的视频,还是现场剪开覆盖件,都是用事实说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烈的辩解。
![]()
这种用技术回应质疑的态度,正是科技企业最该有的底色。
正如何小鹏所说,真正的技术不需要反复辩解,当技术足够成熟、足够透明,信任自然会随之而来。
2026年底的量产目标,对于小鹏而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段路上,或许还会遇到新的质疑、新的挑战,但这场最后一次证明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小鹏的决心与勇气。
![]()
当剪刀划过机器人的覆盖件时,露出的不仅是精密的机械结构,更是中国科技创业者直面质疑的坦荡,是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科技的发展总是在打破认知、遭遇质疑、证明自己的循环中前行,而信任的建立,需要企业的真诚与坦荡,也需要大众的包容与理性。
![]()
对于小鹏来说,最后一次证明之后,终于可以卸下自证的包袱,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与量产筹备中。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当面对那些超出想象的科技突破时,不妨多一份耐心与理性,给中国科技企业多一点信任与空间。
毕竟,那些敢于挑战未知的创业者,正在用技术改变我们的未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