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雪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11月的黑龙江齐齐哈尔,气温已跌破零下10摄氏度。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间房站编组场的股道间,一群00后铁路青年已身着厚重棉工装,在钢轨间穿梭。他们来自云南、四川等地,如今是这个站的连结员。
从彩云之南、巴蜀大地到松嫩平原,数千公里的跨越,让这些习惯了温润气候的南方小伙,即将再次迎来严寒考验。
“去年第一次在东北过冬,裹着棉衣都觉得寒气往骨头里钻。”来自云南红河的22岁小伙颜发,至今仍记得初到东北时的“暴击”。和他一同入职的5名南方青年,都经历了类似的适应期。
工作生活上的落差主要体现在饮食和语言方面。在南方的餐桌习惯了酸香麻辣,可到了东北,馒头、炖菜成了日常。
![]()
正在工作的连结员。王雪天/摄
“刚开始因为饭菜油大,不少人闹肚子,不吃又没力气干活,因为听不懂师傅们说的‘沙愣的’‘扒拉’等东北方言,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四川小伙周翼说道。
今年冬天,是这帮南方青年独立顶岗后的首个冬运。他们将再次迎来严寒挑战。就拿调车作业摘接风管来说,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里,软管冻得像钢管一样坚硬,摘接时需要极大的力气。
“第一次独立摘接冻硬的软管,使出全身力气都没接上,手还被磕得生疼。”来自贵州的小伙李磊回忆此前的经历。
为此他们今年制定了健身计划,休班时相约去健身房练臂力。如今,再难接的软管,他们咬咬牙就能搞定。
三间房站作为黑龙江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冬煤夏储”“新粮外运”的列车都要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
“原来,我们每连挂一列车,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温饱。”颜发说。
现在,这些南方小伙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厨房里做东北菜的烟火成了每个“小家”的味道。
他们对未来也有着不同的规划:颜发计划明年在齐齐哈尔买房,把相恋5年的女朋友接过来定居;周翼准备考驾驶证,等休假了开车回老家一趟;张春祥也在今年单位组织的交友联谊活动中牵手了一位东北女孩,准备过年带回家见见父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