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人类最自然、基因里自带着的一种爱,它不需要人类社会的教化,母亲自然就可以去爱。
而世间最锋利的刀刃,莫过于以爱为名,或是威胁母亲,或是勒索孩子——
这就是人们痛恨“人贩子”、“诈骗犯”最根本的原因。
![]()
臭名远扬的人贩子“梅姨”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向来停留于道德层面的问题,到了今天,竟演化成一种第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现象。
1993年湖北老妇走失,故事的开端,就要从一利用母爱行骗的男子说起。
男子为骗得三百块钱将老妇骗往广州,六位子女悬赏百万苦苦寻母28年:妈妈,你到底在哪里?
![]()
六兄妹寻亲
章家的主心骨
谈到章家,崇阳县新塘岭村的村民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章老汉自幼就是个苦命人,父母双亡,在世的亲人唯姐姐一人。
1949年,姐姐嫁到了新塘岭村,章老汉也一并迁移了过来。
如今姐姐已嫁为人妻,章老汉这个“外人”,自然也不好意思再赖着姐姐一家。
可眼下别说耕田种地、双手创造财富,章老汉就连区区容身之所都难以找寻。
怎么办?东拼拼西凑凑,日子再苦也得继续过。
![]()
章老汉年轻时
好在章老汉的运气不错,1950年土改政策发行,章老汉因此分得了一间瓦房。
瓦房不大,建筑面积仅仅只有20平米,但这对居无定所的章老汉来说已经足够了。
可惜的是,章老汉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瓦房的到来而走向明媚。
之前日子是怎么过的,现在仍是怎样过。
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章老汉也因为贫穷找不到媳妇。
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那个年代,传宗接代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
传宗接代释义
虽说父母已经逝世了,但眼看岁数越来越大,章老汉的姐姐都跟着一同着急起来。
时间一晃来到了1963年,而此时的章老汉仍是孤身一人。
再不娶妻,章老汉就真的要“寡”一辈子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放低要求”:
将目光转向了年纪大而未嫁,又或是早年丧夫的寡妇身上。
尧菊梅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
尧菊梅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了章老汉,大儿子六岁,小儿子两岁。
在这之后,尧菊梅又陆续为章老汉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于是,章老汉的人生目标又从娶妻生子,紧急跳转到养家糊口上。
毕竟现在加上两个大人,家里一共八口人,八张嘴要吃饭。
![]()
农村家庭
好在家有“贤内助”,章老汉也不至于哭天喊地。
在街坊邻居眼中,章老汉娶的这个媳妇那叫一个了得。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又忙着整理家务。
这夜以继日的劲头,让外人看得是啧啧赞叹。
尧菊梅就像章家的主心骨,在她的带领下,章老汉总算拥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孩子们嬉戏打闹,夫妻二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不再是有了上顿没下顿。
可要说奔向小康还是有些为时过早——家里八张嘴要吃饭,劳动力却只有两人。
但这也并不能难倒尧菊梅。
除开下地赚工分外,尧菊梅还搞起了“兼职”:养猪、养鸡。
养猪卖钱,养鸡生蛋,再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
尧菊梅从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她只知道,过日子得脚踏实地。
而尧菊梅的性格就如她的做事风格一样,沉默而又踏实,内敛而又干脆。
邻居卢老太回忆道:“她性格直,话又少,总是在埋头干事。”
提到对孩子的教育,卢老太又补充道:“她总能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对自己却不怎么上心。”
是啊,天底下的母亲总是这样。
善良得坦然,伟大得不顾自我。
但抛开母亲的天性,尧菊梅之所以这般奔波,还因为她希望孩子们都能拿上课本读书。
尽管她本人连大字都认不得一个。
在尧菊梅的坚持下,章家陆续出了好几个高材生。
大儿子考上了崇阳师范学院,大女儿考上了电大,三儿子考上了成都工学院。
其余几个孩子,该读高中的读高中,该念初中的念初中。
章家就这样立了起来——
都说莫欺少年穷,但也别小看母亲之于一个家庭的影响。
![]()
章家合照
居心叵测的村民
前段时间某平台上有一句话很火,“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虽说只是玩笑打趣,但有一点必须要正视:没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除了嫉妒心作祟,“幸福”还有可能成为他人作恶的筏子,就比如知道章家过上好日子的邻村青年。
上回说到章家屡出高材生,这事其实还有后续:三儿子章方良赴美留学。
章方良的留学无异于平地惊雷,炸得新塘岭村的村民们说不出话来,连连感叹章老汉是祖坟冒青烟。
![]()
赴美留学宣传图
1993年,在美国的章方良往家里寄了300美元。
虽说不是什么天降巨款,但这笔数额,足以让章家新盖处住宅。
也足以支付一张去往广州的车票。
邻村的一个小青年听别人都在说广州好挣钱,于是也便心生出前往广州打工的念头。
可他两袖空空,别说去广州安定下来,他甚至连一张车票都买不起。
怎么办?小青年将心思打在了章家身上:
这家儿子有出息,刚刚才往家里寄了一大笔钱。
![]()
广州
于是,小青年编了一个漏洞百出,却又精妙绝伦的谎言——
哄骗尧菊梅,说她小儿子在广州过得很不好。
说它精妙绝伦吧,但这个谎言又经不起推敲。
说它漏洞百出吧,又将母亲的爱子之心拿捏得透透彻彻。
更重要的是,小青年还懂得结合时事:尧菊梅的小儿子的确在广州。
![]()
广州
“你还在这干活呢?你那小儿子在广州饭都要吃不起了!”
小青年煞有其事地描绘起尧菊梅小儿子的落魄潦倒:吃不起饭、睡在桥洞里……
果不其然,尧菊梅在听了这话后,脸色唰地惨白起来。
小青年又顺势抛出鱼饵:
“大嫂子你看这样行不行,你给我点钱当路费,我去广州找你儿子,日后也好互相帮衬!”
尧菊梅怎会不心动,但她更想亲眼去看看孩子。
“你行个方便,带我一起去广州,我去接他回家!”
小青年还是低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眼看自己的谎言就要胎死腹中,小青年紧忙劝阻。
“大婶子也想去广州?这可不行!坐火车需要身份证,你有身份证吗?”
这可说在了尧菊梅的心坎上:是啊,自己没有身份证怎么去广州呢?
在身份证还未普及的年代里,老一辈人多数都是些“黑户”。
不是嫌麻烦,就是压根不知道要去办理。
![]()
居民身份证号码
但尧菊梅仍是没有放弃,她向同村的一个人借了身份证,央着小青年带她一同前去广州。
事情到了这一步,小青年哪还有什么理由搪塞,他只好带着尧菊梅来到了广州。
好在小青年还存有良心,他将尧菊梅带往了小儿子处,便灰溜溜地跑路了。
小儿子看见尧菊梅的到来大吃一惊,他连忙问起整件事的脉络来。
两人一对证,这才知道尧菊梅上当受骗了。
小儿子后怕不已,母亲大字不识一个,普通话也不会说。
若真孤身一人来到广州,那多半是凶多吉少。
![]()
广州
尧菊梅对此却是不以为然,她只是拍了拍小儿子的衣服呢喃道:“瘦了。”
母亲从来不会为自己考虑,即便蒙受了欺骗,即便自身的安全存在隐患。
她只会庆幸,庆幸孩子并不是真的过得不好。
小儿子闻言心酸不已,他后悔自己没常回家看看,这才让母亲不管不顾地来到了广州。
好在最后是有惊无险。
尧菊梅好不容易才出一次村,小儿子本打算带着母亲四处逛逛,再送她回家。
可工作上的琐碎,让他无法抽身。
无奈之下,小儿子只好请求老乡,让老乡顺路带着尧菊梅回家。
临行之际,就像多年前送别自己一样,小儿子对着尧菊梅千叮咛万嘱咐。
“妈你就跟着他走,火车站人多,千万别走散了!等我忙完手上的事,马上回来看您!”
![]()
早年的火车站
尧菊梅点头答应,目光仍久久缠绕在小儿子身上。
尧菊梅的话虽然少,但她对孩子的爱,远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多。
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尧菊梅没等到小儿子回家看望,小儿子也没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因为,尧菊梅失踪了。
妈妈,你在哪里?
在那个身份证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更别说线上购票了。
想到尧菊梅年岁渐大,老乡便为尧菊梅找了个位置休息,自己前去排队买票。
火车站人来人往,购票的队伍更是长得不见首尾。
![]()
早年的火车站
等老乡买到票已是六小时之后,而当他来到之前告别的地方一看,顿时就慌了。
原本坐在台阶上的尧菊梅,竟不见了踪影。
老乡连忙四处打听寻找,可把火车站都翻遍了,都还是没有找到尧菊梅的下落。
他连忙联系小儿子,将尧菊梅失踪的消息告知。
小儿子一听也是慌张不已,在出发前去火车站前,他紧忙赶慌地给其余的兄弟姐妹通了电话。
![]()
早年的广州站
妈妈不见了!
孩子们哪还坐得住,连忙将手里的事抛下,紧急赶往了广州。
就连远在美国的章方良,也立马买票赶回了国内。
人海茫茫,找人犹同捞针。
几人先是报了警,可在调查取证后,警方也表示搜寻工作困难重重:
尧菊梅的身份证是借来的,但那张借来的身份证没有任何购票信息,也没有任何生活痕迹。
换而言之,科技手段行不通,只能靠人力寻找。
于是,几人便印了厚厚一沓寻人启事。
![]()
寻人启事
逢人就问,逢街就贴,愣是将广州大大小小的街道都走了个遍。
而远在家乡的章老汉在得知此事后,也是心痛不已。
可老去的身体、语言上的沟通困难,让他只能干着急。
可每每念及此事,他都会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期盼尧菊梅会突然回家。
“我老伴苦了大半辈子了”——为何还会落得如此晚年。
章老汉痛恨那个青年,更痛恨命运的戏弄。
可直到去世前,章老汉仍没有长舒掉这口气:尧菊梅下落成迷。
“我走了,我先下去给你妈造房子,她跟着我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找到她以后,你们记得告诉我一声。”
就这样,章老汉怀着对妻子的思念,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望着逝去的父亲,再看着这一层不染的家,六个孩子更加坚定了找回母亲的想法。
![]()
尧菊梅的寻人启事
就比如尧菊梅的大儿子,孙学奇。
孙学奇常年定居在湖北,为了更方便寻找母亲的下落,他直接搬家搬到了广州。
他放弃了自己稳定的生活,也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只是简单找了个司机的活儿。
此后,孙学奇一边挣钱养家糊口,一边穿梭于广州的各条街道。
短短几年的时间,孙学奇几乎走遍了广州。
每次路过拾荒的老人,他都会下车仔细端详一番。
他生怕错漏每一个行人,生怕与尧菊梅擦肩而过。
![]()
章家合照
孙学奇的女儿也是如此。
孙学奇的女儿在填报志愿时,就专门挑选了在广州的大学。
对比其他几个孙辈,小孙自小就是奶奶看着长大的,所以她与奶奶的感情更加深厚。
来到广州后,小孙利用课余时间,四处张贴着寻人启事。
而同学们在得知此事后,也自发加入了贴寻人启事的队伍。
仅仅一年的时间,小孙和同学就发放了共计两万份的寻人启事。
![]()
尧菊梅的寻人启事
他们满大街地转悠着,口中高喊着,“奶奶,你在哪里?”
只是这一声声脆生生的呼唤,仍然没有得到尧菊梅任何的回应。
而六个孩子中最有出息的章方良更是悬赏百万,只为求得尧菊梅的下落。
其实悬赏金额最初只有20万,但眼看时间流逝,章方良索性将金额直接提升到了一百万。
失踪时间越长,找回的几率越低,章方良必须要和时间赛跑。
放出悬赏令后,章方良的手机常年占线。
![]()
尧菊梅的寻人启事
提供线索的人络绎不绝,可要么是年纪对不上,要么就是相貌对不上。
可即便每一次都是空手而归,下一次,章方良仍会欣然前往。
一次次欣喜,又一次次失望,他却从未间断过寻找。
酬金的出现,壮大了搜寻的队伍,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隐患。
一次,武汉有一支自称是爱心组织的人找到了章方良,说可以帮忙寻找一年。
章方良想着爱心组织的寻人渠道肯定比他们更多,于是便答应了。
可一年后,这伙人直接带了两车人找到章方良,开口索要一百万的酬金。
人没找到,张口闭口就是酬金,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
![]()
尧菊梅
而除了张贴寻人启事、四处打听之外,几个孩子还参加了不少寻亲节目,向媒体求助。
节目越上越多,报道也是一篇着接一篇,尧菊梅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可六兄妹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无论生死,都必须寻找到母亲的下落。
尧菊梅到底去了哪儿?答案至今未知。
世间最令人绝望的,莫过于在胜利到来之处,熄灭了曙光。
尧菊梅苦了大半辈子,眼看就要过上颐养天年的好日子,可下一秒却是泯于人海。
![]()
尧菊梅
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对比那些坏事做尽的恶人,尧菊梅落得这般结局,即便是外人看来也是愤慨不已。
从尧菊梅失去下落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28年,六兄妹仍然流走于广州各地。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母亲或许早已不在人世。
他们又比任何人都信心满满,即便是坏消息,也欣然接受。
这是一种很踏实的幻灭,一种很真诚的期翼。
屏幕前的您,或作为子女,或作为父母,对于“寻亲28年未果仍苦苦等候”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不竭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