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管控的实践中,一场由传统“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的监管革命正在发生。2025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部署的5公里热成像监控网络,通过捕捉秸秆焚烧产生的微小热温差,将火点识别精度提升至98%以上。这一技术突破不仅破解了夜间监管盲区难题,更推动秸秆焚烧管控从“被动扑救”转向“主动预警”,为全国环保执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一、热温差识别:破解秸秆焚烧监管的“火眼金睛”
秸秆焚烧产生的热辐射具有独特的物理特征:燃烧区域温度可达300-600℃,与周围环境形成200℃以上的温差。传统红外监控设备受限于探测器灵敏度,仅能识别50℃以上的温差,导致小火点或隐蔽焚烧行为难以捕捉。而新一代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将灵敏度提升至5mK(毫开尔文),配合AI算法构建的“温度-光谱-形态”三维识别模型,可精准区分秸秆焚烧、工业热源、居民炊烟等不同热源类型。
在泰安市宁阳分局的实践中,搭载热温差分析系统的无人机群已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动态阈值调整:根据昼夜温差、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自动修正火点识别阈值。例如,夜间湿度高于70%时,将亮度温度阈值从360K下调至340K,避免漏报。
多光谱融合验证:同步采集可见光、近红外、中波红外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比对热源形态特征。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将误报率从12%降至1.8%。
三维定位追踪:结合北斗卫星定位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火点经纬度、海拔高度、燃烧面积的毫米级定位。在祁阳市羊角塘镇的实战测试中,系统成功锁定300米外田间焚烧点,引导执法人员10分钟内完成处置。
![]()
二、从“人防”到“技防”:监管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1. 全天候监控网络构建
湖南省部署的“铁塔哨兵”系统整合了1280座通信铁塔资源,每座铁塔搭载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形成覆盖全省农田的监控网格。在永州市的典型应用中,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升级:
分级预警机制:根据火点规模自动触发三级响应。当燃烧面积<10㎡时,推送预警信息至村级网格员;10-50㎡时联动乡镇执法队;>50㎡时直接调度县级应急分队。
燃烧过程溯源:通过热辐射强度变化曲线,判断焚烧是否“烧透”。例如,若某区域热辐射在30分钟内从峰值600℃降至环境温度,则判定为有效焚烧;若持续高温则标记为违规焚烧。
跨区域协同处置:在泰兴市与新高区交界处的“三不管”地带,系统自动划定电子围栏,当火点跨越行政边界时,同步推送预警至双方指挥中心,避免推诿扯皮。
2. 非现场执法模式创新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的实践表明,热温差分析技术推动执法模式发生三大变革:
证据链智能化生成:系统自动截取焚烧前中后三阶段热成像视频,叠加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农户信息等元数据,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包。在2025年第三季度,该技术支撑完成127起非现场执法案件,办案效率提升60%。
差异化监管策略实施:基于历史焚烧数据,系统生成“秸秆焚烧风险热力图”。对高风险区域(如机场周边5公里、国道沿线2公里)实施24小时重点监控;对低风险区域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模式,节约30%监管资源。
执法资源动态调配:通过分析焚烧高发时段(如夜间0-6时)与区域负荷,系统自动调度无人机编队与执法车辆。在沅江市的实战中,该机制使夜间执法响应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2分钟。
![]()
三、技术赋能下的治理生态重构
1. 监管成本的结构性优化
湖南省财政厅的测算显示,热成像监控网络的建设成本虽达2.3亿元,但年度运营成本仅为传统人工巡查的1/8。更关键的是,技术替代效应显著:祁阳市羊角塘镇的案例表明,单座铁塔监控范围相当于20名巡查人员的工作量,且不受疲劳、天气等因素影响。
2. 农耕文明的现代转型
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的双重作用下,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24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91%。热成像系统不仅用于禁烧监管,更成为农业生产的“智慧助手”:
精准农业服务:通过分析田间热分布,识别病虫害高发区域,指导农户精准施药。
碳交易数据支撑:系统记录的秸秆焚烧数据,为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提供可信依据。
乡村治理创新:将禁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结合热成像监控数据开展“红黑榜”评选,形成“技术约束+文化认同”的治理闭环。
![]()
四、未来展望:从精准执法到智慧治理
随着AI大模型与量子传感技术的融合,秸秆焚烧监管将迈向更高阶的智慧化阶段:
预测性执法:基于气象预报、作物生长周期、农户行为模式等数据,构建焚烧风险预测模型,实现“未燃先防”。
区块链存证:将监控数据上链,确保执法证据的不可篡改性,破解行政复议中的证据争议。
元宇宙应用:在虚拟空间中模拟不同管控策略的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当热成像摄像机在夜空中划出数据轨迹,当每一缕热辐射都被转化为治理智慧,秸秆焚烧监管正从“人防技防”的物理叠加,迈向“数据驱动”的化学融合。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不仅守护着蓝天白云,更在重构中国乡村的绿色发展基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