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进公开课教室,轮到点评环节就手心冒汗?
要么盯着天花板半天憋不出一句正经话,要么只会翻来覆去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听得认真”,连自己都觉得敷衍?
其实不光你这样,好多老师都怕评课时“词穷”——夸不到点子上,提建议又怕得罪人,最后硬生生把专业点评变成了“社交尬聊”。
今天就给你整理一套实在话术,从开场到收尾,覆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生反馈这些核心环节,每句都接地气、能落地,下次评课照着说,保准你既不冷场,还能让人觉得“这点评真说到点子上了”。
一、开场别硬夸!“肯定+小观察”才显真诚
评课开场最忌一上来就“放空炮”,比如“这节课非常成功”“老师准备很充分”——听的人没感觉,说的人也没底气。
其实开场不用复杂,抓一个具体细节夸,再轻轻带一句小建议,既给足对方面子,又显得你真的认真看了课。
比如你可以说:“这节课从开头的导入到最后总结,整个流程特别顺,像串珠子一样没断档。尤其是中间那个小组PK的环节,学生一下子就坐直了,看得出来老师特意琢磨过怎么调动积极性。 要是下次能把小组讨论的时间再匀出1分钟,让慢一点的学生也有机会说,就更到位了。”
你看,这样说不是光喊“好”,而是点出了“流程顺”“PK环节调动积极性”这些具体细节,对方听着知道你真的关注了课堂;后面的小建议也不是挑刺,而是“锦上添花”,既真诚又不尴尬。
要是遇到稍微有点瑕疵的课,也能这么说:“这节课的重点抓得很准,尤其是讲解难点的时候,用生活里的例子帮学生理解,特别实用。就是开头导入的时候,视频有点长,后面练习时间稍微紧了点,要是调整下时长,节奏会更舒服。”
先肯定核心优点,再提具体可改的地方,谁听了都能接受。
二、评教学设计:别光说“有逻辑”,要说出“好在哪”
好多人评课时一说到教学设计,就只会说“环节设计合理”,可“合理”到底是啥样?
其实教学设计好不好,看两个地方就行: 一是“目标有没有落地”,二是“环节能不能勾着学生走”。
要是想夸目标落实得好,你可以说:“这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特别明确,没跑偏课程要求,而且不是老师光讲,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答案——比如那个测浮力的小实验,学生一边做一边喊‘哎,真沉下去了’,这比老师直接讲公式管用多了,知识点算是真学进去了。”
这话不是空说“目标明确”,而是用“实验”这个具体场景,证明目标真的落到了学生身上。
要是说环节衔接,别讲“过渡自然”,可以说:“从讲理论到做练习题,再到让学生自己编题,一步一步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没跳步。
尤其是中间那个‘错题找茬’的环节,刚好接住了前面学生容易错的地方,既复习了知识点,又没让学生觉得重复。”
你点出“错题找茬接前面的漏洞”,就说明你看课的时候,不仅看了“环节是什么”,还想了“环节为什么这么设计”,专业感不就出来了?
当然提建议也不用绕弯子,比如:“老师用的教学方法挺多的,有讲有练还有小组讨论,要是下次能多留30秒等学生回答——有时候学生举手慢,不是不会,是还在组织语言,多等会儿可能会有惊喜。”
这样说不是否定,而是给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小调整,对方听着也觉得实在。
三、评课堂互动:别只看“热闹”,要看“谁在参与”
好多人评互动,只会说“课堂气氛活跃”,可有些课看着热闹,其实就那几个学生在说,大部分人都是“观众”——真正好的互动,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动起来、说出来。
你可以这么夸:“今天课堂上举手的学生特别多,不光是前排的,后排那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跟着同桌一起讨论了,说明老师平时就没让他们‘当透明人’。
尤其是老师提问的时候,不是只等学生说‘对’或‘错’,还会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学生一下子就跟着想深了,这比单纯回答问题管用。”
这话点出了“后排学生也参与了”“追问引导思考”,证明你看互动没只看表面热闹。
要是想提建议,也别笼统说“要多互动”,可以说:“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聊得挺欢的,但我注意到有两个学生没怎么开口,可能是插不上话。
下次要是分组的时候,老师先指定个小组长,让组长招呼着每个人都说说,就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了。”
你指出“两个学生没开口”这个具体情况,再给“指定小组长”的办法,对方听着就知道你不是随口提建议,而是真的为课堂考虑。
四、评学生反馈:别猜“学没学会”,要看“具体表现”
评课最忌讳“我觉得学生学会了”——你觉得不算数,学生的表现才算数。
比如学生的眼神、练习的速度、回答问题的细节,这些都是判断“学没学会”的关键,评课时把这些说出来,比空说“教学效果好”管用多了。
比如你可以说:“今天上课的时候,学生盯着黑板的眼神特别专注,尤其是老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好多人都往前凑。
后面做练习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三分钟就做完了,而且错题很少,说明重点知识确实掌握了。
要是最后总结的时候,能让学生自己说一句‘今天我学会了啥’,不用老师代劳,就能更清楚知道他们到底懂了多少。”
你把“眼神专注”“做题快错题少”这些细节说出来,谁都能看出来你是真的观察了学生,而不是瞎猜“效果好”。
要是遇到难点没讲透的情况,也可以委婉说:“今天那个抽象的概念,老师举了个超市算账的例子,好多学生点头了,但做练习题的时候,有几个学生还是对着题目发呆。
下次要是能再拿学生的作业本举个例子,比如‘咱们上次作业里有个题,就是用这个概念算的’,学生可能会更明白。”
先肯定“举例子帮学生理解”,再点出“练习时有人发呆”这个具体反馈,提的建议也落地,对方也容易接受。
五、评教师素养:别夸“专业能力强”,要夸“细节贴心”
说起教师素养,别总说“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这些太笼统了。
其实老师的功底,都藏在小细节里:比如语速、板书的位置、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应对,评课时抓这些细节夸,比说“专业”更让人觉得暖心。
比如你可以说:“老师说话的语速刚好,不快不慢,而且讲到重点的时候,会稍微停下来等一下,还特意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中间,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 走动的时候也没只站在讲台前,时不时走到两边,跟学生眼神对一下,感觉学生更敢举手了。”
你夸的不是“教态好”,而是“语速刚好”“关键词写中间”“走到学生身边”这些小细节,既具体又真实,听的人也会觉得“原来我这些小举动被看见了”。
要是遇到课堂上有突发情况,比如学生突然提了个超纲的问题,老师应对得好,你可以说:“刚才有个学生问‘要是反过来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没在教案里吧?
但老师没慌,还笑着说‘这个问题特别好,咱们一起琢磨琢磨’,最后还让全班一起讨论,既没冷场,还让学生觉得‘我的问题有价值’,这应变能力是真扎实。”
这样说不是光夸“应变好”,而是把当时的场景说出来,显得你真的关注了课堂上的“小意外”,点评也更有说服力。
其实评课不是“挑刺大会”,也不是“表扬大会”,而是大家一起琢磨“这节课怎么能上得更舒服、更有效”。
不用追求说多华丽的话,只要你真的观察到课堂细节,夸人夸到点子上,提建议提得实在,就算说的是大白话,也比空泛的“专业术语”管用。
下次评课时,你不妨先在笔记本上记一个小细节——比如“导入用了学生的作业”“互动时叫了后排学生”,再照着今天说的话术组织语言,保准你不词穷、不冷场,还能让对方觉得“这次点评真帮我想到了不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