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三年前,老公袁艺被公司裁员了。
彼时,他39岁,我36岁,女儿刚刚上小学。
我们的坐标是无锡。
也是我俩大学毕业后,心心念念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白手起家,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娃。
尽管同时也背上了车贷房贷,但当时我们都觉得以我们的收入,没有问题。
可谁能想到,裁员说来就来。
袁艺前一天还在加班准备新项目书,第二天就被HR叫到了办公室。
用他自己的话说:“整个过程就像做梦一样。”
02
刚被裁的那些日子,袁艺还在努力装坚强和无所谓。
一边办理离职,一边跟我说:“拿着赔偿,就当带薪休假了。”
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
自参加工作,他休息的时间真的都数得过来。
一年365天,不加班的时候很少。
尤其是过了35岁之后,感觉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三天两头感冒、拉肚子,时常出现各种过敏反应。
甚至有一次出差时,鼻炎引发哮喘,当时他并不知道是哮喘反应,只是觉得整个身体开始不受个人支配,意识也在丧失。
同事打了120,等待救护车时,他用全部力气与意志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艰难地交代“遗嘱”:“把我的骨灰带回恩施老家……”
所以,事已至此,我俩都努力往好的方向去想:他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留得青山在。
03
那段赋闲在家的日子,袁艺每天睡到自然醒。
早上我送娃,他晚上接,并顺路买菜做饭,一家人也终于可以吃上团圆饭了。
而且,辅导孩子功课,以及带下楼玩的任务,袁艺也都顺理成章地接手,并乐在其中。
有时,看到他陪女儿和小区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跑,沉浸式带娃,我忍不住眼眶一热。
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啊!
04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个月,袁艺自己率先坐不住了。
毕竟,家里有车贷房贷要还。
而我的工资,也仅够一家的生活费而已。
总不能继续这样坐吃山空下去。
他开始投简历,各种给前同事、朋友打电话,寻求新的工作机会。
尽管内心一再降低期待,但我们还是低估了整个大环境。
想要从事本专业,几乎没有可能。
袁艺在朋友的引荐下,去一个教培机构当编程老师。
可是,做了两个月,被劝退。
原因是技术确实过硬,但讲课能力一般,学生课堂体验差。
这件事,对袁艺的打击有点大。
因为他个人还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而且,他一边教学,还一边兴致勃勃地备考教师资格证。
后来,他又去了几个教培机构,但试用期过后,都没有留下。
袁艺又又又失业了。
05
为了尽快上岗,他甚至把搜索范围扩大,锁定江浙沪,觉得这样就业的机会更大一些。
可是,几次外出,都是失望而归。
在他原来的行业,他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因此,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准备送外卖或者开滴滴。
但滴滴的路很快被自己放弃了。
我们家的油车跑起来不划算,换电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车的钱跑出来。
打听了周围好几个滴滴司机,都说现在的活儿不好接。
于是,袁艺决定去跑外卖。
06
跑外卖的第一天,路线不熟,体力不行,不但没赚到钱,还因为超时和物损,赔了二十。
一周后,慢慢熟悉,每天可以赚到100元左右。
见到了收入,积极性也就上来了,原本说好每天中午、晚上各跑三个小时。
但,知道多送有奖励后,袁艺出家门越来越早,回来得越来越晚。
午饭、晚饭不能按时按点吃,胃病犯了,整个人吃啥吐啥,晚上时常疼醒。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才肯去医院做胃镜,被查出严重胃溃疡,医生对他的健康发出警告。
走出医院,袁艺脸色惨白,看着刚才检查的各种收据,满脸苦笑:“进一趟医院,这些天相当于白跑了。”
07
那些日子,我看着他让他在家里养病。
可是,我一上班,他便偷偷去送外卖。
结果,有一次往没有电梯的9楼送餐,下楼时,胃疼难忍,一个恍惚,一脚踏空。
那次,他的右胳膊粉碎性骨折。
这一次,他不想休息也必须休息了。
出院后,在家养伤的那段日子,袁艺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不爱说话,食欲不振,不再陪女儿下楼,时常一个人关在卧室里刷手机。
我知道,他在失眠。
常常趁我睡着了,跑到厕所里打游戏。
尤其是每月到了还车贷、房贷的日子,他提前一天就会各种烦躁,站不住,坐不住。
他从前最讨厌二手烟,我居然在他换洗的衣服兜里发现了烟。
我知道,再这样下去,他真的会抑郁。
08
于是,我给婆婆打了个电话。
跟她实话实说了袁艺的现状,想让婆婆以自己身体不适之名,让他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
要知道,从前工作忙到全年无休的日子,袁艺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回老家待上几天,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从日升到日落。
婆婆给袁艺打来电话后,他一听说婆婆生病了,急三火四地回了老家恩施。
那一次,他待了两个半月。
回来后,整个人都让我眼前一亮。
胖了一些,眼睛里也有光了。
提及在老家的日子,他神采奕奕,并发出灵魂拷问:“既然老家的生活才是向往的生活,那当初拼了命考出来的意义是什么?”
09
我也是小镇做题家,从苏北小镇一路走到无锡。
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袁艺的想法。
因为我知道老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那是真正的慢生活。
早晨六点就会自然醒,去院子里伸个懒腰,简单打扫一下院子,然后就可以吃上纯天然绿色的早餐,自己磨的豆浆,新腌的小菜,冒着热气与香气的酱香饼,尤其是炕洋芋,真的是百吃不厌……
饭后去村子里走一走,和邻居家的小黄狗玩一会,再去池塘边转转,阳光打在身上,像被拥抱一样。
10
不经意地抬腕,发现居然还不到八点,时间过得悠长惬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还可以有好多时间,什么都不必做。
美美地吃完午饭,居然可以打个盹,在房间或者在院子里都行。
醒了,喝点自己家炒的茶,特别熟悉的味道,一再地提醒你:回家啦。
也提醒你:有喝茶的时间与心情,过的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村子真安静,安静得连前院的胖婶打鸡蛋的声音都清晰可见。
小时候,觉得这种静真寂寞,长大后,觉得这种静真奢侈。
只不过,那声音此时与自己的胃肠发生共鸣,肚子咕噜噜的声音,让人惊奇地发现:天呢,居然这么快就饿了,在老家,食欲也太好吧。
于是,又像一个孩子一样期待晚饭,吃嘛嘛香。
晚饭吃得早,有大把的时间去遛个弯,慢条斯理地洗漱,躺到床上时,还不到九点,但的确困了,毫无心事地睡下,也很快就睡了,知道自己明天六点钟就会自然醒,就算六点没醒其实也没关系……
11
袁艺不是话多的人,可是,回到无锡,提起老家,他滔滔不绝。
从前对花草那么无感的人,居然开始下单各种花花草草,寄回老家,让婆婆帮他种植、照看。
每次婆婆跟他视频,他就像多少年没回家了一样,一会儿看看地里的庄稼,一会儿要求跟邻居家的大黄打个招呼,看到自己的花草被婆婆照看得生机盎然,欣喜之余又感叹:“我要活成它们该多好。”
这话,太辛酸了。
少小离家,人到中年,袁艺开始拼命地想家。
终于,回无锡一个月后,他跟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咱们回老家吧?”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卖掉现在的房子,按最低价计算,还掉贷款,剩下的钱,在老家改造老屋绰绰有余。
车子贬值太厉害,就开回去代步。
每年的采茶季和收土豆的季节,都有零工可以做。
而且父母还有一些地,粮食和日常蔬菜其实是不需要花钱的。
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没有城市的社保报销比例高,但至少也是有保障的。
“再在这儿生活下去,我真怕自己活不到用医保的时候。”
12
说到回老家,袁艺已经是归心似箭了。
再对比城市生活,他要多不屑就有多不屑。
我很明白他的感觉。
城市生活,让他充满挫败感,压力山大。
在这种情况下,对比老家的生活,他自然会觉得眼前一切都是浮云,像个笑话一样,活得不如牛马。
可是,喜爱老家的生活归喜欢,我心里顾虑还有很多:
首先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其次,如果我也辞职了,一旦回到老家不适应,那么,再想回来找工作,太难了。
再次,田园牧歌看起来很美,但乡村生活也有它的不便,我怕自己和孩子很难适应。
13
但,袁艺是铁了心的。
他已经开始着手将房子挂到中介,并对家里的东西做断舍离。
他收集了各种农村现代化住宅的视频,每天推给我无数条,兴奋地问我:“喜欢哪一个?老公盖给你。”
我不忍心扫他的兴。
重要的是,我知道,他回不来了。
继续呆在城市里,他真的可能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所以,人生短短,我愿意和他回归田园,奔赴未知。
哪怕错了,我们重头再来也没关系。
14
我唯一的纠结,是女儿对回老家的强烈反对。
她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所以,她对老家几乎无感。
每次回去,我们依依不舍,但她毫无留恋。
那里没有她的小伙伴,没有带马桶的卫生间,经常会踩到一脚泥巴,还会被“没有教养的鹅撵得满街逃窜”……
她不仅仅是不喜欢农村,她甚至是讨厌农村。
而且,我们一路从小镇做题家到无锡的市民,有很大部分的原因与动力,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吗?
所以,我的头脑现在是一片浆糊,理不清,想不透。
面对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决定,我一方面想支持袁艺,一方面又患得患失。
太矛盾了!
我怕自己和袁艺此时都陷入片面的狂热,所以,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在线等。
感谢小念,感谢大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