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政府当“红娘” 银企“一线牵”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记者 陈燕

“以前贷款,流程复杂又漫长;现在通过机制,银企直接对接,省了太多周折!”在日前举办的全区政金企融资对接大会现场,一企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这场对接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促成22笔企业与银行的融资意向签约,授信金额919亿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为了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广西创新建立全区发展改革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打通银企信息壁垒,强化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供给,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共计举办融资对接活动23场,推送重点项目6799个,总投资7.31万亿元,融资需求3.69万亿元,促成项目获授信超6500亿元,为广西扩大有效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破信息壁垒,银企双向奔赴

“像我们这样融资经历少的企业,对市面上各个银行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了解较少,不清楚从哪些渠道能够真正快速获得资金支持。”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信息掌握不充分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由于企业较为分散,我们在寻找贷款客户、获取项目融资需求上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信息不对称同样困扰着不少银行。

如何疏通这样的堵点卡点?202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全区发展改革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将全区重点投资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开竣工项目清单推送给银行金融机构,并面向业主单位发放重点投资项目服务手册、自治区金融服务手册,通过举办项目融资对接活动、项目推介路演等方式,搭建起了银企互动、高效对接的桥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像‘项目红娘’,既要摸清企业的‘择偶意愿’,更要读懂银行的风控底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负责同志解释道,为了增强对接实效,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收集发布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及融资需求,通盘考虑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项目,以及各个银行的融资产品、服务,根据企业、项目的所属行业、规模及需求特点,精准推送对应的金融机构。

当前,广西项目融资对接活动已常态化举办,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对接”,让银企互动从“偶尔碰头”变成“日常往来”。目前,广西创新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不仅有规模较大的融资对接大会,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短平快”的融资信息发布会、吹风会、线上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小型对接活动,不到半天就完成政策解读、项目推介和一对一洽谈等,不少企业和银行甚至当场达成融资意向。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西已举办8场大型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累计发布项目4641个,总投资达3.57万亿元,融资总需求1.81万亿元,促成签约授信超3500亿元,交出一份亮眼的“融资成绩单”。

资金精准滴灌,润泽重点领域

在广西北投低空公司的库房内,一批新采购的无人机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专注地调试,准备将其投入实际应用。

“今年5月,我们通过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成功获得中信银行6000万元授信。”该公司业务经理覃甜甜介绍说,在机制的积极协调下,数家银行机构快速对接、高效响应企业融资需求,使该公司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关键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为我们实现业务板块快速扩张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一案例正是广西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生动写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广西正紧密结合国家推动“两新”建设、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导向,将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与金融资源实现有效对接,促进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深度融合。

为提升融资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机制还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分专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对接活动。已先后举办“两重”、“两新”、自治区重大项目等领域数场重点项目专题融资对接会,以及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路演等特色活动,持续增强银企双方的匹配度。这些举措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1%,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8%,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授信总额达703亿元,规模排名位居西部第二。

不同行业领域、甚至不同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往往“千人千面”。当前,机制积极引导全区多家银行聚焦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差异化、多样化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机构“量体裁衣”,创新开发更多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

“我们得知广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较大融资需求后,考虑到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但企业项目启动资金和抵押物不足等情况,我们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提高授信额度。”桂林银行梧州分行客户经理廖隆庆说,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一户一策”差异化信贷服务机制,银行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融资方案,确保金融服务与项目建设节奏相匹配。

“对企业支持,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广西鼓励企业拓展传统信贷服务,积极探索其他融资方式。例如,多次召开专场股权对接活动,推动私募基金、天使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类资本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倾斜,将投行思维贯穿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各环节,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良性发展新格局。

强化跟踪服务,实现长效赋能

“政府依托机制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融资成本最低的方式,解决了困扰公司多年的财务问题。”时任广西农投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黄毅回忆道,早些年,公司日常经营有较大资金需求,但是高昂的融资成本让公司犯了难。“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反映了我们的融资需求和经营难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接到诉求后,依托机制协调多家银行上门调研,并提出了一揽子针对性解决措施。“在机制的推动下,我们与多家银行初步敲定共10亿元低息贷款,这让我们整体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黄毅说,不仅如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帮助其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申请到1200万元节能降碳专项补贴,极大降低了公司项目的建设成本。

这本“实惠账”的背后,是广西持续深化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实践。

“我们不做‘一推了之’的甩手掌柜,要盯着资金落地、看着项目见效,真正打通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企业提出融资需求,到金融机构授信审批,再到资金最终投放,机制将全程跟进服务,推动银企双方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尽可能达成合作。

为让融资服务不仅“来得顺”,更能“留得住、发展好”,机制还定期组织业务辅导,围绕项目谋划、资金申报等关键环节,为项目业主等讲解政策要点,让企业真正读懂政策、会用政策。​

如今,除了融资功能,机制日益成为协调各类融资堵点问题、政策宣贯、智库支持的重要平台,其服务链条正不断完善。

在这一机制的护航下,越来越多企业不仅能顺利拿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的“及时雨”,更能获得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升级全生命周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这种“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良性互动,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成为广西稳投资、促增长、强实体的重要支撑,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继续优化全区发展改革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4936文章数 559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