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快来点个关注,下次串门不迷路。

如今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成了“必需品”,上到八九十的老年人,下到七八岁的小学生,似乎都难逃刷手机的诱惑。
年轻人就更别提了,沉浸在短视频、短剧、游戏里无法自拔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离开视线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不自在。
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现在想办张手机卡,却没有那么容易。
![]()
这几天,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报道:
“办卡需要审核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银行流水或居住证明,有的还要预存500-1000元话费?”
据相关报道,有用户在江西某运营商处办理新手机卡入网时,被对方要求提交“无犯罪证明”,更有甚者,用户还要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审核本人房产证或营业执照等。
据运营商工作人员的说法,这种要求是出于反诈工作需要。
然而,等新闻事件发酵后,在舆论的指责下,该项政策又被官方紧急叫停。
等记者再次致电运营商,工作人员给出了与此前不同的说法。
![]()
新闻曝光前,用户想入网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证明或银行流水三选一”,现在则只需要身份证就可以办理。
景德镇一营业厅说得更有意思。
工作人员解释从8月份起不再要求预存和工作证明,同时澄清用户上周电话咨询时得到的信息并非来自官方工作人员,而是外聘修手机人员,因此不准确。
不是官方工作人员,这样的说法,在以往很多的负面新闻事件中经常出现,就像“临时工”常被网友调侃成甩锅的“不二人选”一样。
外聘的修手机人员,如果不是营业厅的解释,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原来一家营业厅里的人员组成还这么复杂。
就算是外聘,在职能上是不是能够代表电信为用户办理业务?
如果能,推翻他们此前的观点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最起码,仅用“外聘”这个说法显然还不够。
如果不能,那么用户以后还能放心把手机交给其维修吗?
这就好像近些年银行屡屡被曝出储户存款被忽悠买成保险一样,银行只说业务员不是银行员工,却很难解释为什么她们会身穿与银行员工同样的制服,还以银行名义推销保险?
运营商也是如此,穿着同样的制服,让用户如何分辨谁才是“正式工”,又怎么去判断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
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铁扇公主对至尊宝说的一段台词很到位:
“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确实,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之前说的不对。
而且,说实话,我们也非常理解这些年出于反诈工作的需要,不管是银行还是运营商,都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
因为这两个行业,确实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非常关键的环节。
这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一方面要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避免给用户带来不适。
想要让两者都满意,这显然很难,也可以说根本做不到。
在这种现实压力下,部分运营商做出一些过于严苛的规定,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工信部仅规定了客户办卡需要“身份证实名、本人办理、实人认证等要求”,这也是全国各地统一的共识。
![]()
但要求“无犯罪证明”“房产证/居住证”、“预存款 500-1000 元” 等规定,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暂无全国统一法规明确授权运营商必须在异地办卡时这样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有运营商把这类额外条件作为必需条件,那就需要有合法的地方规范作为实施依据,否则很难被公众所认可。
不过,有网友也表示,这事其实没必要过度解读。
作为运营商,其实也不愿意给用户入网增添不必要的限制,要知道,随着携号转网政策的推行,想留住客户已经不容易,哪还会有运营商愿意主动把客户往外推。
这与银行询问取款用途的“不得已”,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能配合,就没必要大动干戈;如果觉得不合理,投诉举报也没有问题,问题总能解决。
公众的监督,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逃避问题。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澎湃新闻(2025-11-04 18:38发布)“多地办电话卡需工作证明、无犯罪证明”续:江西相关运营商已调整口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