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现在不是美国敢不敢打中国的问题,是中国让不让美国打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国博弈的一个深层逻辑发生了改变。
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也是正在改变着传统大国博弈的格局,这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上的变化,更是实体经济实力跟战略主动权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的经济的坚实基础首先还是源自于强大的一个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基础。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10月份发布的最新预测,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会达到40.72万亿美元,占据着全球经济总量的19.8%,美国是在30.51万亿美元,占比是14.75%。
这一个计算方式是剥离了汇率波动的一个影响,更能反映出各国实际产出的一个能力。
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的,2024年占据着全球比重的接近30%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也是让中国的全球供应链里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显示2025年的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是增长了9.7%,9.6%,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是达到了22.4%。
出口结构优化同样也是验证了这一个产业升级的成效,前三季度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是分别达到了11.9%,9.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是12.4%。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是正在实现从跟随到并跑乃至是领跑的一个转变了。
![]()
国家发改委2025年三季度的数据是显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一个发展已经是成为了中国经济强劲的趋势,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分别是增长了43.2%,29.8%,新能源汽车汽车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是增长了29.7%、46.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的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据了全球的45%了,在部分技术领域已经是达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了。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也是给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显示中国2025四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是达到了3.4万亿元,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研发投入强度是达到了2.6%。
![]()
面对复杂多变的一个国际环境,中国也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定力,体现在对民生保障和发展质量上的持续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的夏粮稳产丰收,早稻是实现了增产,秋粮生产具有比较好的一个基础,全年的粮食有望在后
能源的保障同样是有扎实有力的,截止到 2025年的10月27号全国统调电厂存煤是2.2亿吨,可以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经是完成了年度注气的任务,实现了满库入冬。
![]()
在扩大有效的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期是安排了5000亿元的资金,是用于补充地方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的,这些资金的重点是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更新领域。
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深远的一个变化,全球的经济增长重心是持续的向东方进行转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的话,信息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了全球GDP的比重达到了60%,这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首次超过了发达经济体!
![]()
这一个经济版图的重构主要呈现了三大特征:东方经济体全面崛起,新兴市场国家集体上扬,全球增长重心持续的东移。
中国40万亿美元的一个经济规模,不仅是创造了数字奇迹,更加是通过了完整的一个工业体系和规模效应,确立了全球供应链的一个稳定器的核心地位。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中国是以坚实的一个实体经济基础,持续的创新投入和稳健的战略定力,也是给世界的经济注入了确定性。
![]()
这一的积累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经济数据上面,更加是转化为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数据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国家统计局2024年统计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