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三年里,俄罗斯靠着一支“影子船队”,硬是在西方的重重制裁下,把石油卖向了全世界,撑起了战争的财政命脉。可就在今年十月底,一艘原本驶向印度的油轮“富里亚号”却在丹麦与德国之间的海峡突然掉头返航。据媒体报道,这是因为印度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造成的。
这一幕,看似孤立,却标志着一个转折——俄罗斯的“能源命脉”正在被一点点掐住。而在这背后,正是美国三年布局,不断收紧绞索的结果。那么,当石油收入被彻底斩断,克里姆林宫还能撑多久?曾经的“影子船队”还能继续穿越风浪吗?这又会对俄乌战争带来哪些影响?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俄乌刚一开打 美国就掐断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可实际情况是,美国对俄罗斯能源企业真正采取制裁是今年年初才开始的。
冲突爆发后,美国政府曾经反复讨论 是否要直接制裁俄罗斯石油企业,但一直迟疑不决。原因很简单,对美国而言,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不只是打击对手,也有可能伤到自己。
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占到全球的13%,不仅对莫斯科至关重要,也关系到全球能源供应格局。贸然动手,可能引发油价飙升,甚至在全球市场掀起连锁震荡。而油价每涨10美元,华盛顿的通胀指数就会抬升0.5个百分点,这对美国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所以,开始的时候美国选择了一个既施压、又不会引发恐慌的方式。只针对单艘油轮、中介公司或次级能源企业实施制裁,目的是增加俄方出口成本、制造不确定性,而又不至于直接切断核心出口通道。甚至在欧盟对俄油禁运后,还专门设置了“能源支付中介”豁免条款,允许各国银行、代理机构、保险公司继续为俄罗斯的能源交易提供服务。
直到2024年6月,美国才取消“能源支付中介”的豁免,但仍保留了“减量豁免”,允许部分亚洲买家通过本币或第三国银行付款。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美国的制裁看似严厉,其实留了很多口子。
但三年过去,局面已经变了。欧洲和美国都完成了“去俄油化”的大部分布局:液化天然气、页岩油和中东原油渐渐补上了空缺,俄油在西方能源体系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于是,美国就开始了对俄罗斯能源企业的制裁。
![]()
今年1月份,拜登在卸任前一刻,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实施了制裁,并将183艘“影子船队”油轮、30余家油田服务商 和俄本土保险公司拉入“黑名单”,取消了能源支付的豁免,直接削弱了俄油出口的能力。
但这仍然是一种“有限制裁”,主要是试探市场反应。原因在于,这两家企业在俄能源行业属于第二梯队,海外销售仅占俄油对外销售的20%。制裁生效后,“影子船队”的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俄罗斯仍然可以维持石油的大规模出口。当发现油价波动可控、供应链稳定后,今年10月底,特朗普政府终于对俄罗斯能源使出了“杀招”。
10月23日,美国财政部,将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纳入制裁名单。这两家是俄罗斯国内最大的能源企业,分别是国企的巨头和民企的龙头。与一月份已制裁的两家企业合计,它们的产量占俄罗斯原油总量的50%,控制的海外销售渠道更是占到了80%。也就是说,美国连续两次出手,就几乎封死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主要通路。
不仅如此,美方还明确警告,与这四家企业进行交易的银行、保险公司和买家,都可能面临二级制裁。这意味着,凡是和这些企业发生交易的第三国公司,无论是否使用美元结算,都可能被切断美国市场和美元体系。这一刀下去,不只是俄罗斯的难题,也成了买家的难题。
![]()
就在美国制裁威胁发出后不久,特朗普就放风说,印度已经承诺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方面虽然既未确认也未否认,但包括运营全球最大炼油综合设施的信实工业公司在内,多家印度炼油企业都宣布暂停购买俄罗斯石油。甚至一些原本驶往印度的油轮也在中途掉头,其中就包括视频开头提到的“富里亚号”。
紧接着,土耳其方面也开始行动。爱琴海炼油厂减少了俄罗斯石油进口量的一半;另一家主要炼油企业图普拉斯则决定完全终止进口俄罗斯原油。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四大石油公司也已决定停止俄罗斯石油的海运进口。
要知道,2024年俄罗斯总出口石油约2.4亿吨,其中印度、中国和土耳其就买入了约2亿吨,占总出口量的83%。这些关键买家的退出,对俄罗斯石油出口造成的冲击不言而喻。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以前俄罗斯都可以靠“影子船队”维持石油出口,这回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实际上,“影子船队”只是一个由船东、中介、离岸公司、替代保险与非主流结算构成的灰色链条。它的运作并不是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因为美国曾经对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看看“影子船队”的运作过程就知道了。
![]()
2022年西方对俄罗斯原油实施限价与禁运以后,莫斯科就组建了一支总数高达1000艘的运油船队。
这些船只基本都是即将退役或者报废的旧油轮,不再受国际海事组织严格监管,也无需强制配备AIS(自动识别系统),本身就为“隐身”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进一步“隐身”,油轮还会被转移到迪拜、新加坡、塞浦路斯等地注册的空壳公司名下,悬挂“方便旗”,进一步“去身份化”。
“方便旗”是国际航运业一种惯用的手法,是指船东把船舶注册到某个与其真实经营地几乎毫无关联的小国,并悬挂该国国旗,从而逃避本来的高税收、劳工保护和监管。比如巴拿马 利比里亚 马绍尔群岛 巴哈马等国,通常只收取少量年费,而对船员国籍、船舶建造标准、公司背景几乎不做审查,也不要求船东在当地有任何业务存在,因此成为很多船舶注册的首选。
经过这样一番“改造”,传统监管体系就已经很难直观地识别出真正的船东和真实的运输链了,于是就有了“影子船队”的称呼。然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影子”船队的准备工作,真正规避监管的戏法是从原油装船后开始的。
“俄油”在本国装船离港后,油轮就会关闭自动识别系统,并通过更换船名和船旗,以及虚拟坐标等手段避开追踪。随后,它们通常会驶向国际海域或第三国附近的公海临时锚地,在那里与另一艘“二传手”油轮进行船对船转运。也就是把原油从一艘油轮倒腾进另一艘油轮。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从装货港到卸货港的直接可追溯记录,为下一步伪造石油来源创造条件。
接下来,“影子船队”会替换石油的原产地文件,提单上的装货港会摇身变成与俄罗斯无关的第三国。而为了让伪装更彻底,部分油轮还会继续开往沙特、巴西或土耳其的港口,与当地桶货原油混兑,也就是所谓的“洗油”。然后再转运到其他国家,西方海关即便抽样也难以通过同位素指纹锁定来源。结算时,影子船队也会绕开美元主导的清算体系,改用非美元结算或更复杂的中转账户体系。
就是靠着这样一套复杂的流程,“影子船队”得以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源源不断地将原油从俄罗斯运往世界各地。然而,“影子船队”之所以能够运作,本质上依赖的是整个全球航运体系的“共谋式容忍”。而美国这次制裁打断的,正是这种容忍。而它冲击的也不是几笔订单,而是俄罗斯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基础。
![]()
因为,石油出口不仅是一个贸易问题,更是俄罗斯财政与战时运转的根基。
首先,能源收入是俄罗斯财政的支柱。2024 年,俄油气收入达到 11.1 万亿卢布,占联邦预算的三成;若将油气产业链带来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矿产开采税等算入,实际比重接近50%到60%。换句话说,克里姆林宫每支出10卢布,就有5到6卢布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财政部估算,每当国际油价每桶下跌10美元,联邦预算收入就会减少约0.7 个百分点,这也是俄方在编制预算时最为敏感的变量。
其次,能源收入也是卢布汇率的“压舱石”。俄罗斯的外汇供给几乎完全依赖石油与天然气出口。2024年出口总额为 4339亿美元,其中碳氢化合物贡献高达92%。这意味着,只要油气出口顺畅、美元流入充足,卢布就能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油价下跌或出口受限,外汇流量骤减,卢布便会迅速贬值、进口价格飙升。通胀压力也会随之传导到民生领域。
更关键的是,能源收入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战时经济的“血脉”。整个能源综合体 占到总GDP的25%以上,同时还带动了运输、造船、钢铁、电力、油田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固定资本投资、五分之一的就业岗位都与油气相关。石油收入不仅支撑养老金、公务员薪资等社会开支,更是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命脉——从前线弹药、军人工资,到国内安保和宣传体系,几乎每三卢布的支出,就有一卢布来自卖油。
可以说,“石油卢布”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俄罗斯国家的循环体系,成为政权运作的“血液”。油价的高低决定预算的松紧,出口的畅通与否决定战争的耐力。其战略意义远超经济层面,而是维系政治稳定与对外投射力量的核心支点。
换句话说,过去三年,俄罗斯能顶住制裁、维持战线,靠的正是石油出口换回的外汇收入和对军工的稳定供给。现在这根支柱一旦松动,俄罗斯不是“少赚点钱”,而是整个体系都会感到震动。
![]()
面对新的困局,俄罗斯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一方面,莫斯科会继续“东转”战略——加大对亚洲、非洲和拉美的推销力度,甚至用更大折扣换订单;另一方面,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影子船队”的隐蔽性,例如利用土耳其、马来西亚等中间港重新混油、改证、转运;同时,也可能加大与中国和印度的“以物易油”等去美元化实验。
但这些手段能否解决根本问题,现在也很难说。折扣意味着利润进一步缩水,影子船队越隐蔽,成本越高,越无利可图;至于去美元化结算,也无法解决美国的二级制裁问题。
所以从长期看,如果原油收入持续下降,导致财政赤字在未来几个月迅速扩大、外汇收入持续下滑,影响到居民就业、社会福利,甚至波及到弹药、燃料、军工设备的生产。俄罗斯就可能被迫调整战场策略——放慢攻势、压缩消耗,甚至重新评估外交选项。
如果出口锐减持续半年以上,而替代市场又无法弥补损失,那么俄罗斯将不得不在经济和战争之间做出艰难取舍。到那时,停火谈判的可能性就会上升。但若莫斯科能通过折扣、灰色贸易和亚洲买家部分填补缺口,来“消化”制裁带来的压力,那么俄乌战事就能被拖延一年甚至更久。
换句话说,美国这次的制裁虽然精准,但能否让俄罗斯屈服,就要看接下来几个月俄油出口的走势。莫斯科能否维持现有战线,不只是军事能力的较量,更是对全球能源体系依赖、制度性压力与外交耐力的综合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