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面对这样的三季度成绩单,陈海强董事长坐得住吗?
2025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仍处于“息差收窄、信贷需求弱复苏”的行业周期中。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浙商银行,其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下称“财报”)呈现出“规模微增但盈利深度承压、风险缓冲持续弱化”的特征。
《刻度财经》解析财报发现,从营收净利润双降,到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再到流动性指标显著恶化,一系列数据暴露出这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在行业周期与自身转型中的多重困境,其问题的严峻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01
盈利端“双降”加剧:
息差收窄与非息塌陷的双重绞杀
盈利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而浙商银行本报告期内的盈利表现堪称“近三年最差”。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1亿元,同比下降6.7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下降9.59%,净利润降幅较营收高2.81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与风险损失对利润的侵蚀已进入“加速期”。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作为银行盈利的核心支柱,利息净收入的疲软是浙商银行盈利下滑的首要原因。财报显示,2025年1-9月,该行利息净收入344.38亿元,同比减少11.49亿元,降幅3.23%;同期净利息收益率(NIM)年化1.67%,较2024年同期的1.80%下降0.13个百分点。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一息差水平不仅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据Wind数据,2025年三季度股份制银行NIM均值1.72%),更创下浙商银行2019年以来的最低值。深究原因,可归结为“负债成本上升”与“资产收益下降”的双向挤压。
2025年9月末该行吸收存款规模达20597.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4.84亿元,增幅7.15%。但存款规模的扩张伴随成本压力,在银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背景下,浙商银行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导致利息支出降幅(12.28%)小于利息收入降幅(8.42%),利息净收入自然收缩。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此外,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62.72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2.11%,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信贷增速(4.8%)。信贷投放的“保守”,一方面源于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导致利息收入增长乏力,2025年1-9月利息收入779.27亿元,同比减少71.63亿元。
2025年三季度,该行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0.01亿元,同比骤降18.45%,远超单季营业收入8.88%的降幅。这意味着三季度息差收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且风险损失计提对利润的“吞噬效应”已显著增强。
在息差收窄的行业背景下,非利息收入本应成为银行“盈利补位”的关键,但浙商银行的非息业务却呈现“断崖式下滑”。财报显示,2025年1-9月,该行非利息净收入144.93亿元,同比下降14.26%,降幅是利息净收入的4.4倍。
非息收入的大幅下滑,本质上暴露了浙商银行“摆脱息差依赖”的转型失败。与招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非息收入占比38.2%)、平安银行(35.7%)相比,浙商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仅29.6%,且仍在下滑,业务结构失衡问题已愈发严重。
02
资产质量“隐忧”:
不良余额逆势增长,拨备缓冲垫持续变薄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安全底线”,而浙商银行财报中“不良率微降”的表面数据下,隐藏着“不良余额增加+拨备覆盖率下滑”的双重风险,其风险抵御能力正逐步削弱。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56.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7亿元;不良贷款率1.36%,较上年末微降0.02个百分点。这一“微降”看似积极,实则是“贷款规模增长稀释不良率”的结果,2025年以来,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增长2.11%,而不良贷款余额同步增长0.65%,不良率的下降并非“风险化解”,而是“分母扩张”的统计效应。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值1.18%,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且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27亿元。浙商银行1.36%的不良率不仅高于行业均值0.18个百分点,更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8位,资产质量已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信贷投放的“保守倾向”。
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贷款增速仅2.11%,远低于股份制银行4.8%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期GDP增速(3.5%)。这种“不敢放贷”的心态,一方面源于对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软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行对“新增贷款可能转化为不良”的担忧,陷入“风险担忧→信贷收缩→利息收入降→盈利差”的恶性循环。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是银行抵御不良风险的“缓冲垫”,而浙商银行这一指标的大幅下滑,已成为其资产质量的“最大隐忧”。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159.56%,较上年末的178.67%下降19.1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17%,较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
尽管159.56%的拨备覆盖率仍高于监管要求的120%-150%区间,但“大幅下滑”的趋势已不容忽视。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此外,财报显示,2025年1-9月该行信用减值损失192.44亿元,同比减少22.17亿元,降幅10.33%。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并非“资产质量改善”,而是“盈利承压下的被动缩减”,这一操作虽短期缓解净利润下滑压力,却为长期风险埋下隐患。
03
资本与流动性“双承压”:
业务扩张受限,短期偿债风险上升
资本充足率决定银行的“业务扩张空间”,流动性覆盖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浙商银行本报告期内这两项核心指标的同步恶化,意味着其经营灵活性正被大幅压缩,在行业竞争中的主动权逐步丧失。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开展信贷、投资等业务的“资本约束”。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浙商银行总资本充足率12.15%,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1%,与上年末持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0%,仅较上年末微升0.02个百分点。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一资本水平看似满足监管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5%,总资本充足率最低8%),但结合业务发展需求,问题已逐步显现:从资本补充能力看,2025年1-9月该行净利润116.68亿元,扣除分红(按2024年30%分红率测算,约35亿元)后,可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金额仅81.68亿元,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仅增长1.91%(从1731.72亿元增至1764.75亿元),资本内生补充能力薄弱。
资本充足率的下降直接制约信贷投放规模。按“总资本充足率12.15%”测算,该行未来一年可新增风险加权资产约400亿元,对应新增贷款规模约500亿元,增速不足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增长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更严峻的是,该行目前无存续优先股,应付债券余额(含各类债券)达5458.32亿元,接近监管对二级资本债“不超过核心一级资本50%”的限制(核心一级资本1764.75亿元,50%为882亿元,目前二级资本债已超限额),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也面临瓶颈。
流动性覆盖率(LCR)衡量银行“未来30天内应对现金净流出的能力”,是银行短期流动性安全的“核心指标”。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浙商银行流动性覆盖率255.02%,较上年末的322.75%下降67.73个百分点,降幅超21%,是该行2018年实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来的最大单季度降幅。
![]()
图源: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一指标下滑的背后,是“流动性资产减少”与“现金流出增加”的双重挤压:
- • 资产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HQLA)从2024年末的3829.38亿元降至3706.76亿元,减少122.62亿元。HQLA主要包括国债、央行票据等可快速变现资产,其规模减少意味着该行“应急资金储备”不足;
- • 负债端,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从2024年末的1186.49亿元增至1453.50亿元,增加267.01亿元。现金净流出增加主要源于“同业存单到期”与“部分企业存款集中支取”,反映出市场对该行流动性的信心有所下降。
尽管255.02%的流动性覆盖率仍远高于100%的监管红线,但“储备减少+流出增加”的趋势若持续,可能引发“流动性收紧→融资成本上升→盈利进一步下滑”的连锁反应。尤其在2025年四季度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预期偏紧的背景下,浙商银行的短期资金周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报所暴露的问题,并非孤立的“季度性波动”,而是其长期以来“业务结构失衡、风险管控薄弱、转型动力不足”的集中体现。从盈利端的“息差非息双降”,到资产质量的“不良拨备双忧”,再到资本流动性的“双承压”,以及股权与成本的“隐性风险”。
但在当前银行业“强监管、低增长”的环境下,这些措施的落地效果仍需时间检验。若无法快速扭转盈利与风险的恶化趋势,浙商银行可能在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进一步被边缘化,甚至面临“市场信心流失、估值持续低迷”的更大挑战。对于投资者与监管层而言,需重点关注该行后续信贷策略调整、风险处置进展与资本补充计划,这三大因素将决定其能否走出当前的转型困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