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最近收集小红书用户评论,发现一个现象:
KOC们已经不是在种草了,她们是在代写品牌PPT。
标题是品牌定位,正文是竞品分析,结尾还有一句高情商总结。
你说这是内容平台,我觉得是洞察提前泄题的平台。
“这文案,我要是品牌总监,直接贴官网”
比如一个面膜KOC写:
“这款是敏感肌修红+强韧屏障+急救面膜,适合泛红期和换季前后,主打成分是XX+XX,质地类似X品牌经典款,但敷感更轻柔。”
你看这结构:
用途人群✔️
成分对标✔️
使用场景✔️
和竞品对比✔️
这不就是你花十万做用户研究+策略整合+营销说辞,最后老板不看的一页PPT吗?
而KOC呢?
她一个人写出来了,还配图,还调色,还能在镜头里哭着说“救命太好用了”。
你连自己产品都讲不清,她一句话把你卖了。
品牌读完笔记的反应:
“她怎么没提我们用了XX植物萃取成分?我们这个成分好贵的。”
亲爱的,你不是贵,你是自恋。
人家没提,是因为她知道用户关心的是:
“我敷完疼不疼”
“能不能搭妆”
“对比XX牌好不好”
“多少钱不心疼”
她们不是产品经理,却比产品经理还懂需求顺序。
她们不是营销人,却用最少的字,讲清了用户旅程。
“品牌在拍年会视频,KOC在写战略报告。”
说句大实话:
你PPT里的“用户洞察”是“我们发现用户渴望安全感”,
她笔记里的用户洞察是:
“敷上不刺激,感觉脸被哄好了。”
你总结的是消费心理学第七章,
她写出来的是用户真实情绪表达。还带tag。
她写得越接地气,你就越想用你的空话盖住她。
“我们写的是报告,她们写的是结论。”
品牌说:“我们想找一批用户说说好话。”
KOC说:“我不是你找的,我是你该听的。”
你以为她们是打工人,
她们其实是你没付钱的品牌顾问。
她们把品牌语调写得通俗易懂,你非要回去继续说“科技力”“成分党”“科研壁垒”。
你以为你高端,结果你高冷得没人听懂。
品牌人做调研的流程是:
1、发问卷
2、做焦点小组
3、用AI跑语义分析
4、得出结论:“用户觉得我们‘不错’。”
KOC的流程是:
1、用过
2、有感
3、写下
4、爆了
然后你还在问:“她们是真的用户吗?”
不是,她们是真的比你还像品牌人。
道听途说:
一个新锐品牌说:
“我们产品其实有很多优点,但大家都说不清楚。”
专家说:“你去看你们KOC的笔记了吗?”
对方说:“那个不是内容吗?”
不是,那个是你们没有看完的产品说明书。
她们讲得比你还清楚,不是你不会讲,
是你不想承认——你已经被用户超车了。
结尾|写给每一个还在搞“调研”的你:
品牌不是你写出来的,是别人写出来的你有没有读懂。
KOC不是内容生产者,是真实用户用你品牌说人话的最后机会。
她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你听得太慢。
所以,下一次别急着开会输出洞察了。
先打开小红书评论区,看看你家用户已经替你交了哪几道题。
不然你不仅错过了KOC,
连品牌自己都写不出品牌了。
本文已结束,KOC已上吊,品牌已假装没看见,
你如果笑了,请关注我,不然下一个上吊的就是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