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桂圆啊,是我每天的‘小确幸’。”
每天晚上,李姨都会泡上一杯热腾腾的桂圆红枣茶,屋里弥漫着一股甜香。她说,以前一到秋冬就手脚冰凉、脸色发白、晚上睡不好。
后来邻居告诉她,别光想着吃红枣、黄芪,不妨试试桂圆。
起初她还半信半疑,直到坚持吃了一个月,发现手脚没那么凉了,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
“这桂圆,真是小小一颗,暖到心里。”她笑着说。
那桂圆,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成秋冬养生的“秘密武器”?
一、比红枣补血?比黄芪补气?
从营养角度看,干桂圆确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食物:
- 富含葡萄糖和蔗糖,能快速补充能量;
- 含有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缓解焦虑与疲劳;
- 含铁、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造血和维持心脏功能;
- 还有一定的多酚类抗氧化成分,对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中医认为,桂圆性温、味甘,入心、脾经,有补气血、安神、健脾的功效。
简单说,红枣主补血、黄芪主补气,而桂圆——气血双补、兼能安神,正是秋冬季节最适合滋养的方向。
但要注意:它并不是“药”,而是一种温补型的食材,效果在于日积月累的调理,不是吃几次就能立竿见影。
二、为什么秋冬吃桂圆,刚刚好?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体阳气内敛,脾胃功能相对变弱,这时候很多人会出现:
- 手脚冰凉、气色差;
- 睡眠浅、易醒;
- 精神不济、容易心慌。
而桂圆偏温性,入心脾,正好能补养心脾两虚之气。
尤其是脾虚气血弱的人群,吃点桂圆可以帮助气血运行顺畅。
而且桂圆的甜香气味本身就能让人放松,搭配红枣、枸杞一起煮水喝,不仅香气浓郁,还能安神助眠、调理气血。
晚上一小杯温热的桂圆红枣茶,暖胃又暖心。
![]()
三、桂圆虽好,但吃错就容易“上火”
别看桂圆小小一颗,营养虽足,但性温偏热,吃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① 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
比如平时脸上容易长痘、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的人,吃多桂圆可能加重“上火”。
② 糖尿病、高血糖人群要谨慎
干桂圆含糖量极高(可达70%~80%),这类人如果食用,血糖可能迅速升高,不利于控制。
③ 感冒发热、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吃
桂圆性温助火,若身体内火重,会加重燥热不适。
④ 孕妇、产后初期也要酌情食用
虽然古方中有“产后用桂圆补血”的说法,但现代营养学建议——若产妇体质偏热,应少量或不食,以免引起虚火或便秘。
四、桂圆怎么吃才刚刚好?
一天几颗,胜过乱补一堆。
桂圆要想吃出好气色,关键在于“适量”和“搭配”:
![]()
✅ 日常推荐量:
干桂圆3~5颗/天即可。女性经期、产后或体虚可适当增至8~10颗,但不要天天吃太多。
✅ 吃法建议:
桂圆红枣茶:干桂圆5颗、红枣3枚、枸杞一小撮,开水冲泡或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可暖身、助眠、补气血,适合秋冬常喝。
桂圆莲子银耳羹:银耳、莲子、桂圆同煮,润燥养颜,补气又安神。
特别适合失眠、心慌、易疲劳的人群。
桂圆小米粥:将桂圆肉和小米一同煮粥,能健脾养胃、温补气血。
五、别忘了,食补≠治疗
虽然桂圆有不错的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药物,更不能“包治百病”。
如果长期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症状,一定要先去医院查清原因,例如贫血、甲减、心脏功能问题等,切勿盲目自查自补。
![]()
桂圆只是一个调养身体的小帮手,真正的健康,离不开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请记住:温补要有度,身体不适先就医。食养,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仅作参考,与内容无关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