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1月6日,葛兰素史克(GSK)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成功举办“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卸古,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GSK副总裁、中国传播与政府事务负责人赵伦等来自临床、行业协会、创新企业代表等齐聚GSK进博会展台,就“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共抗乙肝,协力消除”主题开展对话,共议融合发展,强化乙肝消除目标的协同推进,聚力构建肝炎防治的医防融合创新生态,为实现“没有乙肝的未来”凝聚更广泛、更坚实的力量。
活动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向葛兰素史克中国授予 “爱心企业”荣誉称号,以认可其三十年来在中国乙肝防治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贡献。GSK副总裁、国际区企业事务负责人章英伟、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益项目管理部主任张慧洋等出席并见证。
![]()
爱心企业授牌仪式
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表示:“本届进博会,GSK将为大家呈现“防治结合、全生命周期” 的产品布局和健康解决方案,肝病全周期管理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我们也期待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与相关机构、临床专家及行业伙伴等紧密协作,深度参与并推动中国乙肝防治事业发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战场。历经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疫苗接种普及、基层筛查下沉和诊疗体系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构筑起坚实的公共卫生防线。
徐卸古副理事长现场就《乙肝综合防治调研报告》进行解读。他表示,我国乙肝综合防治虽成效显著,但在实现消除目标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存量患者治疗任务艰巨。据统计,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人,其中需抗病毒治疗患者约1700万人,而实际治疗人数仅约300万。“面对挑战,需聚全社会之力从政策指导、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保障等全方面共同行动实现破局。我们很高兴看到像GSK这样的企业,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从创新药物到医患支持的长期努力,这对支持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徐卸古副理事长表示。
在这一进程中,政策支持也在持续加强。日前国家疾控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为推进临床治疗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梁晓峰副会长表示,该政策为乙肝防治规划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凝聚全社会之力,实现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构建医防融合新机制,这将夯实‘社会共治消除肝炎’的基础。”
消除乙肝是一项需全社会持续投入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协作与优势互补。作为长期深耕中国的全球乙肝防治先行者与中国肝炎治疗三十年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GSK致力于构建从预防到治疗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一方面,GSK始终关注贯穿乙肝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防治需求,推动创新研发。从1994年预防端的乙肝疫苗,到治疗端的乙肝核苷酸类药物,再到探索有望实现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创新疗法,GSK坚持以创新回应中国公共卫生需求。活动上,梁晓峰副会长解读《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时指出,“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积极研发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创新方案”两大关键政策的衔接与呼应,将共同构筑起推动乙肝治疗范式转型的制度基石。梁晓峰副会长强调:“国家以强有力的政策导向鼓励肝炎防治创新攻坚,期待功能性治愈方案早日落地,切实为公共卫生体系与患者带来双重减负。”
另一方面,葛兰素史克也长期致力于通过公益项目提升乙肝防治认知与能力建设。与多方携手开展医疗培训、义诊筛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益项目,推动防治理念在基层落地;并持续赋能基层医生,提升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其中,由葛兰素史克公益支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开展的《“肝愿为您”中国西部地区肝炎健康促进与防治项目》正是重要的践行成果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