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的替代路线
——阿拉伯国家试图激活绕过中国和伊朗中转走廊的贸易通道
沙特阿拉伯将红海与波斯湾相连。这一被阿拉伯媒体称为“陆地桥梁”的规划,被部分分析人士视为绕行霍尔木兹海峡的替代方案。此类分析认为,后续其他阿拉伯国家将加入这条中转走廊,霍尔木兹海峡的贸易重要性将因此减弱。
![]()
沙特阿拉伯将红海与波斯湾相连。这一被阿拉伯媒体称为“陆地桥梁”的规划,被部分分析人士视为绕行霍尔木兹海峡的替代方案。这些分析指出,随着更多阿拉伯国家加入该运输走廊,霍尔木兹海峡的贸易枢纽地位将受到冲击。
交通运输业资深专家阿里·齐亚伊向《东方报》表示,该走廊虽不能完全取代霍尔木兹海峡,但实质上是中东能源与粮食走廊的延伸,其战略目的在于削弱中国在地区运输路线中的影响力。
他强调,目前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已悄无声息地启动了这条走廊,尽管该路线尚未完全建成,但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美国重返中东战略布局
距离特朗普首任总统竞选口号“美国撤出中东”提出尚未过去太久。当年特朗普将中东视为美国及其纳税人的沉重负担,但俄乌战争及随后爆发的加沙冲突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促使美国重拾中东战略决心。
在特朗普首任期间,其撤军令曾引发盟友严重不安,而继任者拜登更借贾迈勒·卡舒吉遇害事件指责沙特王室侵犯人权,随后将也门胡塞武装移出恐怖组织名单并撤走沙特境内部署的“爱国者”防空系统。
沙特对此作出强硬反应,转而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其他阿拉伯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战略调整。
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始终与石油利益深度捆绑。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导致欧佩克成员国决定对美实施石油禁运。
1974年3月禁运解除时,油价已从每桶3美元飙升至12美元,涨幅达四倍。
这场危机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当时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之一,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命脉系于原油,这促使美国在中东地区——尤其是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牢牢站稳了脚跟。
此后美国得以成为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之一。美国的石油储量属于非传统石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油价的上涨,美国页岩油的开采具备了可行性,使美国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三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之一。
美国成为三大油气生产国之一后,其介入中东地区的动机减弱,并将伊拉克、沙特和阿富汗视为额外的负担。
因此,美国关于撤出该地区的舆论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促使中方与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多项大型油气合作协议。
然而,这仅是开端,中国通过布局运输通道开始悄然深化地区影响力——中方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试图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全球特别是亚洲运输网络。俄乌战争的爆发为此敲响了警钟,引发美国和欧洲盟友的高度警觉。
作为全球三大油气生产国之一,俄罗斯原本占据欧洲天然气市场40%的份额。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俄实施油气制裁,这一艰难决策导致能源价格飙升,使欧盟通胀率跃升至两位数水平。
美国通胀率也逼近四十年来高位,欧美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俄乌战争改变了全球能源贸易的路线,同时俄罗斯也开始寻求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关系。
与此同时,巴以冲突导致曼德海峡与红海航道对以色列及其盟友变得危险,也门胡塞武装为抗议以色列进攻加沙,开始袭击以色列往来商船。这使得曼德海峡与红海区域的贸易成本急剧上升。
随着冲突波及伊朗,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安全也引发深切担忧。这一系列事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促使美国再次认为其在中东的战略存在十分重要。
拜登执政初期曾试图修复与沙特的破裂关系,但其访问遭遇沙特王室冷淡回应。在拜登之后,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内将中东之行作为重要外交议程,访问利雅得期间签署了多项重大经济协议。
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博弈
在这些协议中,一项备受关注的规划提出建立连接印度、中东乃至欧洲的运输走廊。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乔纳森·芬纳指出:“该倡议将是美国、印度、沙特、阿联酋、欧盟及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国共同签署的铁路航运运输走廊谅解备忘录。”
多数观点认为,该项目实质上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更具雄心的应对方案。芬纳同时指出,该项目的另一目标是“缓解中东地区动荡与不安全因素带来的紧张局势”。
此外,波斯湾六国近期宣布将共建联合铁路网。这条新通道突破性地绕开了伊朗恰巴哈尔港,直接经以色列海法港延伸至土耳其。虽然该铁路全长2177公里,但以色列官员透露现有线路已大部分贯通,仅需在沙特和约旦境内新建300公里路段。
此外,两年前七国集团领导人在峰会上承诺,为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通过“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投资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承担2000亿美元。
如今,沙特宣布将修建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铁路连接波斯湾与红海。据《海湾新闻》报道,沙特正推进一项耗资70亿美元的高速铁路项目,旨在连通红海与波斯湾。该规划通过连接主要城市重塑半岛运输贸易格局,使红海沿岸的吉达经利雅得与波斯湾边的达曼相连。
沙特官方表示,项目完工后利雅得至吉达的行程时间将从12小时汽车车程缩短至4小时火车车程。这项工程是“2030愿景”的核心支柱,计划将沙特铁路网络从5300公里扩展至8000公里以上,使沙特成为波斯湾和阿拉伯世界至关重要的物流运输枢纽。
这个名为“陆地桥梁”的雄心勃勃的项目被许多人形容为“沙漠奇迹”,它将通过利雅得把红海沿岸的吉达市与波斯湾的达曼连接起来。
此外,沙特铁路公司计划建立一个货运和客运站网络,将阿卜杜拉国王港与大型工业城市,特别是延布连接起来。作为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已订购了15列新火车,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
同时,沙特在推进“陆地桥梁”项目之余,正筹备启动“沙漠之梦”豪华旅游专线——一个从利雅得至古拉亚特(全长1290公里)的观光铁路体验项目。
发展规划还包括采用氢动力列车,彰显沙特对清洁能源与可持续交通的承诺。报告指出沙特民众对铁路出行兴趣日益浓厚,仅2025年第二季度乘车人数已超260万人次。
有分析认为,这是阿拉伯国家规避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举措。他们指出该项目获美国资本支持,且沙特投入70亿美元不仅为发展吉达-利雅得旅游,更是重要物流工程——沿线设有七座陆港,预计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
这些分析人士认为,该线路将使沙特摆脱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石油等货物可畅通运输,从而削弱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优势。
交通运输业资深专家阿里·齐亚伊向《东方报》表示:“该走廊虽不能完全取代霍尔木兹海峡,但实质上是中东能源与粮食走廊的延伸,其战略目的在于削弱中国在地区运输路线中的影响力。”
阿里·齐亚伊强调,目前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已悄无声息地启动了这条走廊。尽管该路线尚未完全建成,但已被阿拉伯国家投入使用,特别是在红海局势不稳时更会启用此通道。
这位专家解释道,虽然巴以战争使《亚伯拉罕协议》项目被边缘化,但该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已经超越外交辞令,在积极激活并推动这条路线的发展。
尽管伊朗对海法的袭击以及以色列对卡塔尔的攻击,使一些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对该路线安全性产生疑虑,但阿拉伯各国政府决心启动这条通道。
阿里·齐亚伊预测,阿拉伯国家启动这条路线时,不会以“亚伯拉罕和平协议”的名义,而是会以“加沙和平”的名义向公众舆论进行宣传。
译自:伊朗外交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原作:《东方报》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译员及“伊政会”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