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甲申秋登云山留别李县长》
民国·陈宝仓
清流九曲绕云山,砥柱西南第一关。
上下谁能临绝顶,往来无不仰高颜。
似宫炉火增灵秀,石洞钟声破梦闲。
未对名岩留半日,边城四望正多艰。
有大家才能有小家。
人间的美好让人留恋,可是当家国沦陷,谁还能置身事外?
当巍巍青山化作焦土,当潺潺溪流染成血色,我们终将明白:唯有擎起家国的苍穹,方能庇护屋檐下的温暖。
这片土地上的每缕炊烟都系着五千年的文明血脉,每个家庭的灯火都映照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就像参天大树与枝叶的依存,国家的昌盛与个人的福祉本就是同气连枝的命运共同体。
历史长卷中那些破碎的王朝,无不用血泪印证着"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真理。南宋临安城头的残阳里,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不仅是闺怨,更是山河破碎时每个小人物的共同悲鸣;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敌机轰鸣中仍坚持"刚毅坚卓"的校训,用知识守护着文明的火种。
这些鲜活的生命印记都在诉说:当灾难的飓风席卷而来,任何个体都不过是风暴中的一叶扁舟。
而今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更应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就像敦煌壁画中那些飞天衣袂相连的构图,十四亿人的命运早已通过文化的丝线编织成网。
从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到边疆战士的绿军装,从实验室里的显微镜到田野间的播种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构筑着家国的铜墙铁壁。
这份守护不仅是责任,更是对生命最深的敬畏——因为唯有让文明的长明灯永远不灭,我们才能在未来子孙的瞳孔里,继续看见希望的星光。
![]()
02
这首诗就是他在德保任职期间所作。当时正值抗战烽火连天,陈宝仓作为国民政府派驻广西的军政要员,肩负着整顿地方、巩固后方的重任。云山苍翠,秋意渐浓,他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家国情怀的七律。
诗中"边城四望正多艰"一句,道出了乱世文人的共同悲怆。陈宝仓虽身处偏远山区,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战事。他与李县长的离别,不仅是同僚之谊的惜别,更蕴含着对国运的深切忧虑。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成为永诀。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未对名岩留半日",恰与《沉默的荣耀》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遥相呼应。历史上的陈宝仓确实如此——看似文弱书生,实则铁骨铮铮,更甘于隐蔽。在德保期间,他整顿吏治,安抚百姓,为抗战后方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正是民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如今重读这首诗,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跃动的那份赤子之心。云山依旧在,而当年那位登高赋诗的志士,早已化作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诗作与事迹,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
03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并借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清流九曲绕云山”:清澈的溪流蜿蜒曲折,环绕着云雾缭绕的山峦。“九曲”强调了溪流的曲折蜿蜒,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云山”则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
“砥柱西南第一关”:将眼前的地方比作西南地区的中流砥柱、最重要的关卡。“砥柱”象征着坚固、稳定,暗示此地在地理位置或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
“上下谁能临绝顶”:发出疑问,有谁能够攀登到那高耸入云的山顶呢?“绝顶”体现了山峰的险峻和高耸,表达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
“往来无不仰高颜”: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的人,路过此地时,无不对眼前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地势表示敬仰。“仰高颜”既指对高山的仰望,也可能暗指对某种伟大力量或精神的崇敬。
“似宫炉火增灵秀”:山上的炉火(可能是山间的烟火或道观、寺庙中的香火)仿佛给这秀丽的山川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神秘。“似宫”将山间的景象与宫殿相类比,暗示此地如同仙境一般。
“石洞钟声破梦闲”:从石洞中传来的钟声打破了人们的闲适梦境。钟声往往具有警醒、超脱的意味,它让人们从悠闲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禅意。
“未对名岩留半日”: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在这著名的岩石景观前多停留一段时间,好好欣赏这美景。
“边城四望正多艰”:当诗人放眼四望边城时,看到的是一片艰难的景象。这里的“艰”可能指边疆地区的战乱、民生的困苦等,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先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秘,然后通过尾联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04
陈宝仓这首《甲申秋登云山留别李县长》,道尽情怀,人生里心怀家国天下需意志坚定。
在那烽火连天、山河飘摇的岁月,这样的意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漫漫长路。
陈宝仓站在云山之巅,极目远眺,那蜿蜒的清流、巍峨的云山,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坚韧。他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彼时,西南大地虽有这雄关险隘作为屏障,但外敌的铁蹄却不断地践踏、侵扰着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他想起了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不顾生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他们的意志,就像这云山的砥柱,坚定不移。每一次冲锋,每一滴鲜血,都饱含着对家国的热爱与忠诚。
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人倒下了,但更多的人却前赴后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家国,还我山河。
而在后方,无数的百姓也在为了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节衣缩食,支援前线;他们日夜劳作,生产物资。他们的意志,同样坚不可摧。
妇女们用柔弱的双手,为战士们缝制着军装;老人们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年轻一代奔赴战场。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敌人。
自己作为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的意志,早已与家国紧紧相连。在这云山之上,他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他要像这云山的清流一样,虽曲折却始终奔腾向前;他要像这西南的第一关一样,成为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
时光匆匆,岁月流转。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但那份心怀家国天下的意志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05
如今,当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依然能感受到陈宝仓那份坚定的意志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要心怀家国,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要像他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在未来的岁月里,或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心中有家国,意志如磐石,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铭记陈宝仓的精神,让这份心怀家国天下的意志,在的心中永远传承下去。
致敬沉默的荣耀!今天不再沉默!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