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在尝试一种很特别的吃法——被称为“肝脆薯了蒜了”。
![]()
视频中,博主们将搭配好的食物一口咬下,表情夸张地表示“上头”“绝配”。不少人跟风尝试过后,都表示解锁了“神仙吃法”。还有一些博主称,其实这种吃法不仅很好吃,还不伤身、很健康。那真的是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种新的“邪修吃法”。
什么是“肝脆薯了蒜了”
为什么会爆火?
“肝脆薯了蒜了”并不是一道传统意义上的菜肴,而是一种零食的组合吃法。它的核心在于将猪肝、薯片和蒜片混合食用。
![]()
谐音梗+猎奇+流量,很多人纷纷效仿
发明这种吃法的博主将其称为“肝脆蒜了”,谐音“干脆算了”,符合一些上班族面对繁重工作或烦心事时的内心写照。后来进一步演变为“肝脆薯了蒜了”,形成了一个充满戏谑和自嘲意味的网络流行语。这种“梗文化”极大地降低了传播门槛,让它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扩散。
除了谐音梗,大家对这种新奇的吃法也存在猎奇心理。猪肝、薯片和蒜片,无论是口感还是风味都具有强烈的反差。猪肝的醇厚、薯片的酥脆、大蒜的辛辣,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味觉体验。很多人跃跃欲试,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效仿的视频。
用蒜平衡薯片,自以为很健康
在众多测评和讨论中,不少人提到加入蒜片是为了“解腻”或“平衡薯片的不健康”。
尝试之后,可能发现确实有解腻的作用,毕竟薯片是高脂肪的,猪肝的口感厚腻。不过平衡健康的观点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营养抵消”心理:认为通过添加一种公认的健康食材(如大蒜),就可以抵消另一种不健康食材(如薯片)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自我安慰让一些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减轻了负罪感。这道组合不仅是猎奇,还被赋予了某种养生的意味。
然而,这种想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营养成分大起底
真相究竟如何?
猪肝:营养宝库,但“缺点”也不小
猪肝是这个邪修美食中营养密度最高的部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9克、铁23.2毫克、维生素A约6502微克(相当于成年女性每日所需的10倍),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₂、B₁₂、叶酸和锌,有益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维护视力与皮肤健康。
虽然优点突出,但缺陷也不示弱:
慢性病风险:每100克猪肝里含有275毫克嘌呤,属于高嘌呤食物;另外卤好的猪肝胆固醇高达469毫克,痛风和血脂异常的朋友可得悠着点。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脂升高、痛风发作。
维生素A过量:虽然含量丰富,但过高稍微多吃点就容易蓄积中毒。每天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3000微克,就是说超过这个量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而50克的猪肝就超量了。
![]()
薯片:高油高盐,还藏“丙烯酰胺”
薯片虽香脆诱人,但热量很高,营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下面这款薯片为例,图中的含量是每30克的,换算成每100克的含量,相当于含有脂肪33克(约占成年轻体力女性每日推荐摄入量的70%)、钠727毫克(接近每日建议量的50%)。
![]()
△某品牌薯片的营养成分表
妥妥的“高油高盐组合”,长期食用有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薯片在高温油炸中会产生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对人类可能致癌)。偶尔吃一点问题不大,但频繁或大量食用薯片,会让身体承担额外风险。
蒜片:好处多,吃多刺激肠胃
生蒜片在“肝脆薯了蒜了”的组合中,主要扮演了提供刺激口感和风味的角色,是这道“邪修料理”的灵魂所在。
![]()
除了口感,还有人试图用大蒜的“利”来平衡薯片的“弊”。大蒜的健康功效主要来自大蒜素和硒,经研究发现,大蒜素有抗菌、抗氧化、调节血脂等作用,而硒的抗氧化能力很强,少量摄入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过量或空腹吃大蒜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肠胃不适。此外,大蒜气味易残留口腔,影响社交。
适量食用能提香添味,过量则可能伤害肠胃。“肝脆薯了蒜了”中点缀几片无妨,但不建议大量生吃。
“尝鲜”vs健康
可以这样平衡→
既然“邪修美食”的诱惑难以抵挡,那么如何在“尝鲜”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控制量、频率,注意搭配,严控摄入量和次数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健康成人每月吃动物内脏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每次猪肝摄入最好控制在50克以内,不超过当天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同时考虑薯片的健康风险和大蒜的刺激性,建议“肝脆薯了蒜了”每次吃2~3组即可。
搭配建议
在吃高油高盐零食时,应搭配大量低卡、富含膳食纤维和钾的新鲜蔬菜或水果,如黄瓜、西红柿、猕猴桃等,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减轻油腻感。
除此之外,尽量不喝甜饮料,可以喝白开水或茶水来代替,以免增加额外的热量摄入。
更健康的替代方案
如果仅仅是追求“脆”的口感和“鲜”的风味,完全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替代方案,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兼顾健康。
比如将卤好的猪肝切片用葱丝和彩椒丝凉拌,即能获得猪肝的营养,又有彩椒的清爽解腻,还有葱丝独特的风味。可以将馒头切薄片烤脆(但注意别糊了)当主食,这口感别提有多带劲儿。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猎奇的“尝鲜”体验,“肝脆薯了蒜了”偶尔少量尝试一次,对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不会造成长期的健康危害。但不建议将其作为正餐或解馋的零食经常吃,避免高油高盐对身体的持续负担。
是什么驱动当代年轻人追捧“邪修美食”?
养乐多调制叉烧酱汁,马克杯微波做出焦糖布丁……
近日,“邪修菜谱”凭借新奇创意与实用属性,迅速成为网络平台上年轻群体热议的焦点,“邪修做饭”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目前,抖音话题#邪修做饭有多简单#播放量达18.1亿次。
![]()
抖音话题#邪修做饭有多简单#播放量达18.1亿次。
所谓“邪修做饭”,核心是打破传统烹饪的常规,以意想不到的食材搭配和简单便捷的烹饪手法,创造出美食菜式。许多网友表示,“复杂菜式用‘邪修’手法,一下就变得简单了。”
“以前看菜谱像看‘天书’,现在跟着‘邪修’教程,10分钟就能搞定一餐!”刚参加工作的“00后”李彦娇,曾是“厨房手残党”,跟着抖音博主@主母邪修做饭的教程视频,做出了美味的“微波炉葱油面”,让她重拾了烹饪信心。
快节奏的生活,让“邪修做饭”成为上班族的高效选择。从事互联网行业的陈晶,每天加班到很晚,她直言:“传统做饭要备菜、翻炒、刷锅,一套流程下来需要近一小时,根本没精力。”她最近常做的“电饭锅焖饭”,只需把大米、腊肠、土豆块、胡萝卜块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和生抽,按下煮饭键,出锅前拌上一勺老干妈,“半小时就能吃上年夜饭级别的焖饭,省时又管饱。”
健康,同样是“邪修做饭”的吸粉关键。“不用爆炒就可以吃的水油焖菜!”抖音博主@厚皮橙中在分享中提到,冷锅放青菜,撒点蒜末、油、生抽,中火焖三分钟,就可以得到一盘“低卡”又美味的蔬菜。她还尝试了简易版的蒜香鸡翅,“既满足了嘴馋,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
不少“邪修”做法以少油、少盐、少添加为核心,比如,用番茄代替糖给菜品提鲜,用烤箱代替油炸制作小吃……这些健康的烹饪方式,也是吸引年轻人尝试“邪修做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也是厨房“小白”,或者正在为每天吃什么而烦恼,不妨尝试一下“邪修做饭”,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网、科普中国、澎湃新闻、华声在线等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