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方寸荧屏间密织电磁天网,于无形战场中捍卫空天安宁。他们是将毫厘之差磨砺为打赢底气的“匠心”传人,是在电磁迷雾中精准识敌的“尖刀”利刃,更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克敌密码的“智胜”先锋。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如何以技为刃、以网为阵,决战决胜,书写新时代的强军答卷——
01
丁武:多留一手,才能得心应手
![]()
人物名片
1999年入伍,空军二级军士长军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1次,被评为空军“百名优秀雷达操纵员”、军区空军“优秀士兵标兵”和“神眼操纵员”、战区空军“北疆兵匠”。
“根据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一次空情研讨交流会上,丁武正在与战友们分享空情处置经验。
![]()
空情研讨、战例复盘、平战转换——这是丁武和雷达站官兵的日常写照。方寸荧屏连着万里空天,他们始终保持闻战则喜、向战前行的战斗姿态。当兵26年,丁武荣誉满身,是大家眼里名副其实的“标杆”,他自己却说:“坚守岗位的雷达兵成千上万,咱只是其中一个。”
![]()
2014年,丁武转岗来到新单位,装备变化、环境变化让他从“行家里手”变成了一个“门外汉”。几次跟班下来,压力与挫败感一同袭来,可生性不服输的丁武不愿做这个“门外汉”,他说:“既然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在这儿扎根站稳!”
为了能尽快担负值班任务,丁武记不清翻烂过多少张测报纸,推演过多少遍航线,专注时甚至睡觉时脑子里都是测报声。获得值班“上岗证”后,丁武更是加足了马力,除了值班就宅在学习室,抽空就熟悉装备原理。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如今,他已熟练掌握多种雷达的操作维护技能,处理各类空情经验丰富。
丁武有几个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各型装备的性能参数和各类数据,翻开笔记本,扉页上面写着:多留一手,才能得心应手。这些笔记本不仅承载着一名老兵与装备共同战斗的激情岁月,更记录着雷达兵转型路上的坚实足迹。
02
刘增鑫:毫厘不差,就是打赢底气
![]()
人物名片
2009年入伍,空军一级上士军衔,在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空军第一、全军第六的优异成绩,荣获装配钳工项目优胜奖,同年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某部表彰为“强军尖兵”。
2024年,全国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拉开战幕,来自各军兵种、武警部队以及军工集团的数百名军地“工匠”同台竞技,角逐荣誉。这场由军地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是装备维修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竞赛。
装配钳工项目比赛现场,刘增鑫在众多参赛选手中格外显眼——皮肤黝黑,利落的寸头透着一股子沉稳的干练,汗水模糊视线却寸步不离台前,双眼紧锁指尖下的工件。经过理论、实操两个课目的比拼,刘增鑫凭借出色表现,取得空军第一、全军第六的优异成绩。
![]()
为了备战“匠心杯”,刘增鑫日夜苦练,把自己“钉”在操作台前,加工、测量、再加工……短时间内制作十几种尺寸工件,再进行测量筛选,哪怕毫厘之差也要推翻重来。两个月的苦练,他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让空军蓝闪耀国赛舞台。
![]()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工种。随着现代化机床的发展和普及,很多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一些最精密的产品零部件,依然需要靠手工来完成。作为雷达装备的“家庭医生”,刘增鑫说:“维修装备,就得像医生对待生命一样。毫厘不差,就是我们的打赢底气。”
03
李昕哲:以智助战,方可不负所学
![]()
人物名片
2010年入伍,空军专业技术少校军衔,工学博士,先后牵头创新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军委“强装杯”三等奖1项,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2次。
“严密监控目标动态......”李昕哲边下指令,边敲击键盘,全神贯注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参数。这套动作,他已经练习了上百次。
![]()
他是博士军官,也是科技骨干。初到基层,很多官兵问他,“你这么高的学历,为什么不去科研院校这种条件优越的单位,反而选择来到基层?”他坚定回答:“相比实验室,我更向往基层,这里更需要我。在这里,我可以直接把所学应用到备战打仗实践中。”
他是技术大拿,也是主力参谋。“发现目标信号,建议使用第X套预案应对”,演习指挥所里,李昕哲为指挥员决策提供着精准建议。近几年,他在演习演练中研练战法,步履未曾停歇。
![]()
他是备战能手,也是官兵心目中的“高手”。在一次与官兵交流中,听到有人吐槽食品采购、出库消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和难题,李昕哲便跟着炊事班验收食品、制定食谱,每天采集数据样本,构思逻辑框架,为后勤官兵编写了一套智能分析采购软件。
04
张帅:创新求变,才能制胜无形
![]()
人物名片
2015年入伍,空军上尉军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某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4年被评为某部“强军先锋”。
从演训任务的制胜先锋,到战法创新的牵头人,张帅用一次次坚守与突破,在无形战场写下属于自己的强军答卷。
“平时研透敌情,战时才能克敌制胜!”这是张帅挂在嘴边的话。每次部署到新地域,他就带头研判态势。近几年,张帅和连队官兵共同奋战在练兵备战第一线,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同类领域空白。
![]()
在一次跨区演练中,面对新型作战平台,传统战法“失灵”,张帅意识到:“老办法挡不住新威胁,必须创新战法主动破局。”
他带着骨干反复验证装备性能边界,研究新型装备特点,创新系列战法,打破了装备传统运用模式。
![]()
为了解决主战装备人工调整天线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张帅带领技师团队解构分机性能、绘制设计图纸、联系厂家论证,经过数十轮的修改验证,研发了《某型装备天线方位自动控制系统》。
05
齐贺贺:练精技能,就能守住阵地
![]()
人物名片
2012年入伍,空军一级上士军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2023年因任务表现突出受到空军参谋部表彰。
在战位上,总能看到一个眼睛紧盯屏幕、双手敲击键盘的身影,他就是齐贺贺。
带着对本专业的热爱,齐贺贺白天练装备,晚上学理论,教材被翻得卷了边,数据没日没夜地背……凭借这种不服输的钻劲和争第一的拼劲,他逐渐成为了本专业的“大拿”。
![]()
一次演习中,他操纵的装备突然遭遇干扰,屏幕上的目标信号瞬间模糊。关键时刻,齐贺贺凭借对设备性能和目标特征的详细了解,极短时间便从强干扰中剥离出真实目标信号,为上级指挥决策提供了关键数据。
熟悉齐贺贺的人都知道,他要求自己比要求他人更严格,战友都说:“跟着他学专业是第二位,学做人是第一位。”
![]()
他经常对战友们说:“平时练精技能,战时才能守住阵地。”他严格组训、倾心带教,把单位打造成为主战装备的“尖刀”,多次在演习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2次荣获集体三等功。
从列兵到一级上士,13年的军旅生涯,他在无形战场屡创佳绩,用实力诠释“精于技、忠于责”的使命担当。
文章作者:孙嘉浩 徐梦玥 荆琦 连华东 徐振岳
图片作者:孙嘉浩 张宇豪 张哲 季永琦
视频作者:孙嘉浩
文章校对:段艺强 倪龙敏
![]()
【微信号:skdjwz】
主 办: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176期
立即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支持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