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考事业编咋比公务员还卷?”2025年各地事业单位招聘陆续收官,不少考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以为事业编是“退而求其次”的稳妥选择,没想到如今热门岗位竞争比突破1000:1,备考难度直逼国考省考。
其实不是大家的错觉,2025年的考编赛道确实变了天。随着就业市场对稳定性的追捧,加上招考政策的调整,事业编早已不是“公务员的低配版”,两者的竞争强度越来越接近。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和政策,聊聊为啥事业编越来越难考,以及普通考生该咋找突破口,看完心里就有数了。
先给大家摆组直观数据,看看2025年的竞争有多激烈。国考这边,2025年报名人数达340万,平均竞争比83.5:1,极端岗位甚至16702人抢1个;而事业编这边,全国联考招录12.3万人,看似招录规模更大,但平均竞争比也达到25:1。
别觉得25:1比83.5:1轻松太多,要知道事业编的“水分”更少——很多岗位是教育、医疗等专业岗,报考者都是同专业精英,专业门槛筛选后,竞争对手的实力更均衡,反而比公务员的“三不限”岗位更难突围。像杭州、宁波这些热门城市的事业单位管理岗,2025年竞争比普遍超过50:1,部分省直单位岗位更是突破1000:1,和省考热门岗位的激烈程度不相上下。
更关键的是,事业编的备考群体越来越“卷”。以前考事业编的多是应届生或在职试水,现在不少“考公二战三战党”把事业编当成保底选择,这些人有完整的备考体系,直接拉高了整体竞争水平。加上2025年考研人数下降86万,很多原本准备考研的学生转头加入考编大军,让本就激烈的竞争雪上加霜。
为啥事业编会变得这么难?核心是4个新变化,彻底改变了考编赛道的格局。
第一个变化:报考门槛“松中有紧”,报名人数暴增。和公务员相比,事业编对户籍、专业的限制确实更宽松,很多岗位不限制应届生身份,甚至部分基层岗放宽到40岁。但这种“宽松”恰恰吸引了更多人报考,尤其是“三不限”的综合管理岗,往往成为“万人坑”。
同时,热门岗位的门槛又在悄悄提高。2025年机构改革后,事业编新增了不少数字政务、网络安全等新兴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专业对口,还明确需要Python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级证书等资质,相当于在学历之外又加了一道“技能筛选”。一松一紧之间,普通考生的选择空间被挤压,竞争自然更激烈。
第二个变化:考试内容“趋同公务员”,备考难度升级。以前事业编考试以公基为主,知识点杂但难度不高,现在却越来越偏向“行测+申论”的模式。2025年全国联考中,职测题量从100题增加到110题,新增了“政治理论”和“基层治理”板块,和国考行测的考察方向高度重合;申论也不再是简单的写公文,而是强调政策理解和实践分析,和公务员申论的难度差距越来越小。
更麻烦的是事业编的考试形式不统一。除了全国联考,还有省统考、市直单招、单位直招,不同地区的考试科目、题型差异很大。比如有的地方考公基+职测,有的考专业知识+写作,甚至同一省份不同地市的考试内容都不一样,考生想“一套备考方案走天下”根本行不通,得针对性准备,备考成本大大增加。
第三个变化:招录向基层倾斜,热门岗位“僧多粥少”。和公务员一样,2025年事业编的招录重点也在基层,县乡级岗位占比超过60%,湖北、云南等省份的基层岗占比甚至达到90%以上。这些基层岗虽然竞争相对较小,但大多有5年最低服务期,且工作地点偏远,很多考生不愿意去。
而大家挤破头想考的省直、市直单位,以及热门城市的岗位,招录名额并没有明显增加。2025年某省直事业单位招录10人,报名人数却超过2000人,这种“核心资源稀缺”的情况,让热门岗位的竞争烈度直逼公务员。简单说,不是事业编整体变难了,而是大家都想要的“好岗位”越来越难考。
第四个变化:待遇差距缩小,吸引力比肩公务员。以前大家觉得公务员待遇比事业编好,现在这种差距正在缩小。2025年多地调整了事业编薪酬体系,绩效工资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省直、市直事业单位的待遇和同级公务员基本持平,部分科研、医疗单位的技术岗待遇甚至更高。
加上事业编的晋升路径越来越清晰——管理岗可以走职级并行,专业岗可以评职称,只要能力达标,就能稳步提升。稳定的待遇+清晰的发展路径,让事业编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和公务员平起平坐的“香饽饽”。
面对越来越卷的考编赛道,普通考生不是没机会,关键是找对方法。结合2025年的政策导向,给大家3个实在的建议。
首先是选岗要“精准避雷”,别盲目跟风。优先选限制条件多的岗位,比如要求专业证书、基层工作经验、党员身份的岗位,这些条件能帮你筛掉一大批竞争对手。比如2025年某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岗,要求有CISP证书,最终竞争比只有12:1,远比“三不限”岗位好考。
同时可以关注基层岗位的“结构性机会”。2025年中西部省份的乡村振兴、基层医疗岗扩招明显,这些岗位竞争小,而且有政策倾斜,服务期满后考公务员还能加分。如果不是非热门城市不去,基层岗其实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其次是备考要“针对性发力”,别盲目刷题。先搞清楚目标岗位的考试科目——教育类考《教育综合知识》,医疗类考《医学基础知识》,综合类考公基+职测,针对性准备才能少走弯路。比如职测新增了政治理论板块,就要重点关注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时政热点,别再抱着旧题库刷题。
另外可以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现在粉笔等机构都推出了智能批改、个性化学习计划,能帮你精准找到薄弱环节,比盲目报班更省钱高效。但要注意,AI只是辅助,核心还是要靠自己理解知识点,多做真题模拟,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是心态要“理性看待”,别死磕一条路。考编确实是稳定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2025年考编热预计还会持续,但长期来看,随着职业透明化推进,热度会逐渐降温。如果连续备考两年还没上岸,不妨试试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或者关注国企、央企的招聘,这些单位同样稳定,竞争压力还小一些。
其实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2025年的核心趋势都是“优中选优”。以前靠运气就能上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拼的是实力、选岗技巧和备考效率。事业编越来越难考,本质上是大家对优质就业资源的竞争加剧,这既是挑战,也说明事业编的价值在提升。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正在备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2025年的招考政策变化,对你的备考计划有影响吗?你觉得考编最难的是选岗、备考还是心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交流经验,少走弯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