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砺初心实干铸传奇
——记在艰难岁月中淬炼成长的企业家龚绍荣
![]()
在川蜀大地的沃土上,总有一些身影,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披荆斩棘,用实干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资阳市蜀宴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龚绍荣,便是这样一位从偏远农村走出,在艰难岁月中不断淬炼、持续成长的企业家。他的创业之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却也闪耀着执着与坚守的光芒,从一辆自行车起步,到打造出辐射全国的食品品牌,他用三十余年的光阴,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内涵。
1965年,龚绍荣降生在资阳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路蜿蜒,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们世代靠着几亩薄田谋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贫生活。龚绍荣的童年,是在泥土与汗水的浸泡中度过的。他亲眼目睹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作却难以温饱,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困苦记忆,让他从小就萌生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不愿像父辈那样被命运束缚在田垄之间,决心打破世代相传的生存模式,走出大山,去寻找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龚绍荣也曾怀着满腔憧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读圣贤书,希望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家庭贫困、学习条件有限,他的学业进展并不顺利。当意识到读书这条路难以走通时,这个骨子里透着倔强与韧劲的少年,没有陷入消沉与迷茫,反而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的决定——弃学经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盛行的年代,这个选择无疑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反对,但龚绍荣心意已决,他坚信,只要肯拼搏、敢闯荡,经商同样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
天生不甘平庸的龚绍荣,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度。他从小就喜欢围在村里的小商贩身边,听他们谈论市场行情、分享经商心得,那些关于“买卖”的门道,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创业的第一步,总是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用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买了一辆自行车,这便是他创业的全部家当。从此,每天天还未亮,村里的小路上便出现了他的身影。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周边的村落之间,挨家挨户收购村民家中的鸡鸭鹅,再顶着烈日或风雨,骑行到城市里的集市贩卖。
山路崎岖不平,自行车载着沉甸甸的货物,每一次颠簸都让他浑身酸痛;遇到刮风下雨,泥泞的道路更是让他举步维艰,浑身湿透是常有的事。饿了,就啃一口随身携带的干硬馒头;渴了,就喝一口路边的山泉水;累了,就靠在树干上歇一会儿。贩运家禽的生意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遇上市场行情低迷,辛苦跑一趟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亏本;有时候运输途中家禽意外死伤,只能自认倒霉。但龚绍荣从未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常说:“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来。”每次遭遇挫折,他都会迅速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重新出发。正是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不仅积累了微薄的资本,更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长期收购鸡鸭鹅的过程中,龚绍荣发现镇上一位罗师傅的锅盔摊子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刚出炉的锅盔香气扑鼻,供不应求,生意火爆异常。善于捕捉商机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深耕的项目。于是,他鼓起勇气,带着十足的诚意找到了罗师傅,表达了想要拜师学艺的想法。罗师傅见他憨厚老实、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便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原以为做锅盔是件简单的手艺活,真正学起来,龚绍荣才发现其中的门道繁多。和面的力度、发酵的时间、火候的掌控、馅料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锅盔的口感和味道。刚开始学习时,由于对火候把握不准,他的手经常被滚烫的铁锅烫伤,伤口愈合了又被烫伤,手上渐渐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疤痕。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刻苦钻研。每天天不亮,他就来到摊子前帮罗师傅打下手,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步骤,默默记在心里;晚上收摊后,他又找来面粉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技巧,常常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龚绍荣终于熟练掌握了打锅盔的核心技术,做出的锅盔口感酥脆、味道正宗。
在罗师傅的鼓励与支持下,龚绍荣凑了5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在镇上摆起了自己的锅盔摊子。凭借着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和诚信经营的态度,他的摊子很快就吸引了大量顾客,生意越做越红火。没过多久,他就赚到了几千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积蓄,龚绍荣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经商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
然而,年轻气盛的龚绍荣,此时也暴露出了“好高骛远”的短板。那时的他,满心都是“赚大钱”的想法,认为只要是能盈利的生意,自己都能驾驭,别人能做成的事,自己也绝不逊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贩卖“团鱼”(甲鱼)利润丰厚,便动了心。不顾家人的劝阻和朋友的提醒,他怀揣着做锅盔赚到的全部积蓄,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长沙的闯荡之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贩卖团鱼远比他想象的复杂。由于缺乏运输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在漫长的火车旅程中,不少团鱼趁人不备逃脱,还有一些因为环境不适而死亡。等到达成都市场时,剩下的团鱼所剩无几,不仅没能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
这次失败给了龚绍荣沉重的打击,不仅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更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初意气风发地出门闯荡,如今却狼狈不堪地回到家乡,周围的闲言碎语让他倍感煎熬。但骨子里的倔强让他不甘心就此认输,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东山再起。只是,碍于面子,他不好意思再回到镇上摆锅盔摊子。短暂的消沉之后,他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寻找新的商机。思来想去,他在镇上支起了一个稀饭摊子,靠着薄利多销维持生计,同时耐心观察市场动态,等待新的机遇。
在卖稀饭的日子里,龚绍荣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发现,镇上的卤鹅生意十分火爆,每次路过卤菜店,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顾客络绎不绝。联想到自己多年来收购鸡鸭鹅的经验,他心中再次燃起了创业的火苗。“我熟悉家禽的习性,也懂一些挑选的门道,做卤菜生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毅然关掉了稀饭摊子,带着仅有的一点积蓄,独自一人来到成都,一头扎进了卤菜行业。
为了掌握卤菜制作的核心技术,龚绍荣四处拜师学艺,虚心向资深的卤菜师傅请教配方和工艺。他每天泡在卤菜店里,从食材的挑选、清洗、腌制,到卤料的搭配、火候的控制、卤制时间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反复试验。卤菜的制作讲究“慢工出细活”,有时候为了调试出满意的口味,他能一整天守在卤锅旁,连饭都顾不上吃。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不厌其烦地向师傅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他做的卤牛肉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在成都的四年时间里,他的卤菜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积累了10多万元的资本,更掌握了成熟的卤制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龚绍荣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想要拥有自己的产业,实现更大的创业梦想。于是,他回到了资阳,在城里买下了一处破旧的房子。经过简单的改造和修缮,他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厂房,这也标志着他的创业之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城之后,他敏锐地发现,城里人的饮食需求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腊肉、香肠等传统腌腊制品情有独钟。但他自己并没有制作腌腊肉的经验,怎么办?龚绍荣深知“用人之道”,他四处打听,找到了当地技艺精湛的腌腊肉老师傅,诚恳地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为了尽快掌握腌腊技术,他每天跟着老师傅们学习,从食材的挑选、腌制的配料、晾晒的时长,到熏制的火候和温度,一一记在本子上,反复实践。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和老师傅们一起探讨,不断改进工艺。
1991年,龚绍荣的腌腊制品厂正式投产运营。创业初期,工厂的规模不大,产品种类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腌腊肉为主。但龚绍荣始终坚持“品质为本”的经营理念,从食材采购到生产加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他亲自带队深入农村,收购优质的生猪、家禽;为了传承传统风味,他保留了老师傅们的经典配方,同时又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龚绍荣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开始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从单一的腌腊肉制品,逐渐扩展到熟食肉干、冷吃系列、炒货、风干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在工艺流程方面,龚绍荣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革新。他淘汰了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建成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实现了从食材处理、腌制、加工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同时,他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批产品都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如今,公司已具备多领域生产经营资质,取得了多项国家、行业行政许可,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在市场拓展方面,龚绍荣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前瞻性眼光。他深知,在互联网时代,仅靠线下渠道远远不够。于是,他率先布局线上市场,先后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了官方旗舰店,同时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公司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重庆、成都等各大城市,都能看到“蜀宴食品”的身影。线下渠道方面,公司以商超合作为主,同时发展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线下代理商,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网络,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
在主营腌腊制品的同时,龚绍荣也曾利用积累的资本,涉足过客运市场。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稳健的经营策略,他在客运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腌腊制品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他意识到,只有专注于一个领域,才能做到极致。于是,他果断选择退出客运市场,将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腌腊制品的生产和经营中。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他不断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尝试、改进和完善过程中,结合充分有效的市场调研,他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营销及市场服务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龚绍荣决定再次扩建厂房,并将公司迁移至杨柳黄添场镇。新厂区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设施,生产规模和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年,他注册了“蜀食盛宴”品牌,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腌腊制品品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地道的四川风味。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龚绍荣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创业之路的真实写照。从一辆自行车起步,到如今拥有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的现代化企业;从最初的小商贩,到如今的知名企业家,龚绍荣用三十余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从艰难岁月中逆袭成长的创业传奇。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当年那份拼搏的劲头和务实的作风,每天早早来到公司,查看生产情况,了解市场动态,和员工们一起探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方案。他常说:“创业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事业有成的龚绍荣,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农村,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和他一样生活在困境中的乡亲们。他常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生活的不易。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为家乡做点实事,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多年来,他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走访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当地村民提起龚绍荣,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一位有大爱、有担当的企业家。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公司多次荣获资阳市年度“诚信企业”“消费者满意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企业多年来坚持品质、回馈社会的认可。
![]()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龚绍荣还十分注重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他深知,腌腊制品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他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挖掘腌制产品的历史文化,整理相关的民间故事和制作技艺,对传统腌腊制作技艺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传承。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的传统腌腊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资阳市蜀宴食品有限公司在龚绍荣的带领下,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蜀食盛宴”品牌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龚绍荣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将“蜀食盛宴”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地道的四川腌腊风味,让传统腌腊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偏远农村的少年,到叱咤商海的企业家,龚绍荣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经历过失败的打击,承受过旁人的质疑,却始终坚守初心,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艰难岁月中不断淬炼、持续成长,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更多的创业者奋勇前行,也向我们诠释了:只要有梦想、肯拼搏、守诚信、有担当,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困境,都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收获成功与辉煌。(来源:四川食文化网 作者:李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