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边发出讣告,说花砚茹走了,她活到九十九岁,这件事没上热搜,也没有人直播哭丧,可你要是问问老一辈的人,哪个演员演媒婆最像真的,他们都会提起花砚茹,她一扭步子,一抖嗓子,能把人逗得笑出眼泪,也能让人心里觉得沉沉的。
她七岁就开始登台表演,十五岁就能唱大轴戏,那时候学戏不是背诗句,而是背诵整本戏的台词,她最早演《呆中富贵》,扮演一个泼辣的媒婆,观众一看就笑起来,但她不满足于逗人开心,硬是把丑角演出了人情味,别人觉得彩旦就是搞笑打闹,她却要让这些人物有真实感。
![]()
新凤霞走红的时候,她就在旁边扮演配角,比如在《打狗劝夫》里演刘媒婆,在《小二黑结婚》里演三仙姑,主角风光无限,她却靠着细致入微的表演赢得观众的心,那些看似刻薄的角色,其实是被生活逼迫成那样的,她演得越是夸张,越让人觉得真实可信,1956年她还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这在戏曲行当里是件少见的事。
后来她开始拍电影,也正好赶上机会,在《花为媒》里演王氏,眼神一动,台词一顿,镜头就全跟着她走,《杨三姐告状》里的裴氏,说话声音发颤,气都接不上,让人看得心里憋闷,她还去学西路评剧的老本子,扮演恶婆婆,不只是开口骂人,还要让你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凶,这在当时挺大胆的,现在再看,倒觉得真厉害。
七十年代她在文化局做办公室工作,十年时间没有登台演出,八十年代回到舞台,扮演局长太太的角色,依然让观众印象深刻,后来她开始带学生,亲手教导他们如何走路步法、如何运用唱腔,这些学生后来去香港演出《花为媒》,台下观众热烈鼓掌,没有人知道背后是花砚茹在指导。
如今戏曲学校不再专门教彩旦了,大家爱看青衣哭戏、武生打斗,像彩旦这种市井角色没什么人愿意学,可你看《繁花》里的李李,还有《山海情》里的水花,她们身上那股劲儿,就像当年花砚茹演的那些女人一样,她走了以后,没人接着演这个路数了,老观众坐在台下看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