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餐过后,徐大妈端着水杯慢悠悠地走进卧室,拉上窗帘,准备享受她心心念念的午睡时光。家里的老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忍不住问:“又睡?你每天中午都睡得下吗?”——这个“饭后午睡”的小习惯,在他们的圈子里,一直存有争议。
有人说下午更加有精神,有人却担心会不会影响心脏、导致发胖。可是,真相到底如何?你是否也对饭后午睡“到底益处几何”感到困惑?尤其是那传说中的“睡对了,身体大变样”,真的靠谱吗?
![]()
最近,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专家们发现:每天饭后坚持午睡,尤其人到中老年,竟然能从多个维度悄然改善身体状态。
这个结果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越睡越懒”“影响健康”,反而有你可能意想不到的一面。那么,坚持饭后午睡不出3个月,具体怎样影响我们的健康?第4个变化,很多人从未留意,却正是长寿的“隐形密码”!
![]()
饭后午睡,到底有益还是有害?
对于“饭后午睡”这件事,坊间一直有着巨大的争议。有人觉得它是“懒惰的象征”,也有人视之为“养生秘籍”。究竟哪个说法更靠谱?从科学角度来看,适当的午睡在预防慢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其实大有裨益。
哈佛大学医学院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中老年人每天保持20-30分钟午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2.8%密切相关。
研究还显示,短时午睡能显著缓解午后认知疲劳,让大脑重新“充电”。相较于完全不午睡或睡太久(超过一个小时)的群体,适度午休的人血糖、血压、心率更为平稳。
但要注意,专家强调“饭后立刻入睡”确实可能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严重时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心律失常的群体。因此,建议饭后稍作休整,等待20-30分钟再午睡,才更安全、健康!
![]()
坚持饭后午睡,不出3个月,身体可能出现4种变化
认知能力提升,健忘明显减少认知能力提升,健忘明显减少
英国剑桥大学近万例老年样本分析发现,坚持规律午睡(20-30分钟)的人,注意力和记忆力测试成绩平均提升11.2%。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表现更为突出。有被试在三个月后反映:“丢三落四明显少了,做事不容易走神。”
血压更平稳,心脏承受力增强血压更平稳,心脏承受力增强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团队数据显示,每天适度午睡的中老年人,收缩压较“完全不午睡”组低4-6mmHg,心率变异性改善9.3%。专家解读:午睡能帮助交感神经适度休息,缓解血管压力,让心脏“喘口气”。
![]()
情绪稳定,抑郁概率下降情绪稳定,抑郁概率下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平台10年随访结果显示,经常午睡者患中度及以上抑郁的风险下降约17.5%。尤其是退休后“时有焦虑、易激惹”的人,坚持良好午休,有助于情绪恢复平衡,减少莫名其妙的“心烦”。
免疫力提升,患感冒次数下降免疫力提升,患感冒次数下降
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细胞实验证实,午睡能提升机体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高达14%,这些细胞负责清除体内异常细胞与病毒。参与观察者在三个月内感冒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尤其年老体弱者,体感“冬春季不易生病”最为明显。
![]()
建议这样做,帮你发挥“健康午休力”
饭后避免立即卧倒。建议“坐一坐、走一走”,让肠胃有时间进行早期消化,20-30分钟后再休息。
午睡时间“黄金半小时”。每次午睡不宜超过1小时,20-30分钟最佳。时间太短没效果,太久则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午睡环境要通风、适度遮光、避免过冷过热。以身体感到“舒适、能放松但不会过分沉睡”为宜。
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更要留意起卧缓慢,避免“激烈起身”诱发头晕、心慌。
![]()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午睡与健康研究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心血管健康指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午休与抑郁关系探析》 《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高血压蓝皮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