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问题,如果要打个比方,那就是不管你怎么假装1.6米的人也不可能看起来和1.8的人一样高,视野还一致。
如果你也关注印度,你就会发现2024年的印度和2025年的印度仿佛是两个平行时空的印度。2024年的印度,被美国拜登政府奉为上宾,自称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仿佛是全世界的香饽饽,在东西方反复横跳,得罪世界各国,偏偏大家始终没有跟它翻脸。
2025年的印度则是另一番景象,首先特朗普上台了,印度开始失宠,然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忙着赢得和平爱好者形象的特朗普和忙着假装赢得战争的莫迪之间,就装也装不出和谐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怪现象。
![]()
2024年的印度
被美国奉为上宾 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股市表现强劲 吸引外资势头良好
GDP超越英国晋升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与美国关系紧密 被视为“值得培养的战略资产”
2025年的印度
地缘政治矛盾激化为转折点
与美国交恶遭遇美国关税大棒,
对印商品加征50%关税
赢学上头无法妥协又没有实力对抗
外资加速撤离 净FDI跌至罕见负值
我知道有人会说,印度的信用分,本来就连共享单车都刷不到,外资出逃是正常的,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小疯看来:印度的营商环境固然是经济恶化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依赖性经济和地缘战略政治红利的消失,至于美国此前为什么愿意让印度依附,答案当然是:用一个自称的东方大国制衡另一个东方大国。
随着中美两国领导见面后,美国不但表达出和解的意愿,并公开承认中美平等的国际地位,印度的一落千丈就毫不奇怪。
今天咱就用2025年已公开的数据和报道,聊聊印度这波“热度消退”背后的真实逻辑。
![]()
1. 印度外资大退潮,从“涌入”到“净流出”
2024年的印度确实曾是资本的宠儿。然而到了2025年,风向彻底变了。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
印度储备银行(RBI)的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印度的净FDI从上一财年的近100亿美元骤降至3.53亿美元,同比暴跌96.5%。更触目惊心的是,在2025年8月,该数据进一步跌至-6.16亿美元,出现了罕见的资本净流出。
如果我们记性不差,应该还记得互联网上的印吹们狂欢的景象,至少在去年环中国上涨的股票,确实好像在为印吹们呐喊助威,但当时间到了2025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2. 外资净流出真的是营商环境的锅吗
外资退潮,表面看是2025年的突变,实则是印度营商环境长期积弊与外部环境巨变的共振结果。
印度的营商环境恶劣根本不是新鲜事,法律模糊、执法随意、政策摇摆等问题,早就是外资企业心照不宣的“投资陷阱”。这类问题早已有之,只是过去外资因战略需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一方面,莫迪的“本土制造”最后也变成了“本土枷锁”:莫迪政府大力推广“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但审批缓慢、补贴发放滞后的弊端同样由来已久。
过去几年,印度凭借地缘政治红利(如美国的“制衡中国”需求),勉强用“潜力股”的标签吸引了资本入场。境外资本押注“地缘红利能对冲风险”,如今随着美印关系降温、关税壁垒高筑,示范效应下,外资从“冒险试水”转向“集体避险”,最终演变为2025年的资本大出逃。
3. 假装有实力毕竟不是真的有实力
2024年美国为何力捧印度?逻辑很直白:用印度的增长来制衡中国。但时间到了2025年,随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战,用事实证明了连美国都离不开中国,加上印度因为农民的基本盘必须死守关税战的大门,美国的制裁一轮接一轮,印度当然就苦不堪言。
当然,将问题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是片面的。印度未能融入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矛盾:不想被美国控制,又不断试图去中国化,但自身产业基础薄弱、技术能力不足,支撑不了口头上的战略自主。
残酷的现实是:印度要发展工业,就离不开中国的中间产品、机械设备和技术。要在世界上有好口碑和舆论倾斜,得有美国为其美化装点。
但印度的选择是,反复横跳、左右摇摆,假装自己已经具备平等的实力与中美相处。
![]()
4.赢学救不了经济,实干才是硬道理
莫迪政府总爱用“印度已崛起”的口号凝聚民心,但2025年的冰冷数据撕开了伪装。
制造业“空心化”:印度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对华依赖不降反升:这表明,印度一边高喊“自力更生”,一边在核心产业链上更深地嵌入中国体系。
赢学能忽悠选民,却骗不了资本。
特斯拉曾计划在印度建厂,但最终选择墨西哥——因为印度要求“本地零部件采购比例必须达50%”,而这与特斯拉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商业模式根本冲突。马斯克的调侃一语中的:“在印度建厂,光搞定合规就得花3年。”
结语
2025年印度外资的退潮,本质上是印度“依附性发展模式”与内部结构性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朗普赢学也好巴勒特赢学也好,作为表演给选民看的戏码效果十足,但作为治国的根本,则是痴人说梦。国力从来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是靠稳定的法规、高效的政府和坚实的产业链堆出来的。
印度要想真正崛起,先得想清楚:是继续做别人棋盘上一颗价值波动的“棋子”,还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经济的“主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