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好人”李国色走进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鹤峰村,为12岁的佳佳送去温暖与希望。这个父亲病逝、母亲离家,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是李国色于2025年结对帮扶的第132个对象,也是苍南县“百名好人德兴村社”行动惠及的众多困难家庭之一。
自2025年以来,该行动已让苍南及周边地区大批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
这一创新实践以苍南县域内丰富的好人资源为基础,通过身边好人与村社结对共建模式,将先进道德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以道德建设凝聚乡村发展共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
精准帮扶,道德力量纾解民生难题
不同于以往随机、零散的帮扶方式,“德兴村社”好人结对活动使帮扶工作更加组织化、精准化。
“成立好人工作室后,我们收到了社会各界爱心捐款,但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把广大爱心人士的捐款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里却成了难题。”“中国好人”李国色道出了全县34个“好人工作室”共同面临的难题:信息不对称让爱心资源难以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手中。
为此,苍南创新开展“百名好人德兴村社”行动,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推动身边好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使“好人精神”在基层产生强大共生效应。首批66名好人代表成功结对28个村社,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中国好人”李国色已结对帮扶168人,累计帮扶资金达88万余元。“温州好人”颜怡选发挥专业特长,长期为托老服务机构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陪伴行动不便的老人闲话家常,2025年已服务老人360人次。截至目前,全县各类模范代表累计结对帮扶2520余人次,帮扶资金165万余元,真正实现了将“好人能量”向惠民实效的转化。
典型引领,文明新风浸润和美乡村
在文明乡风建设进程中,好人群体正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力量。该行动推动身边好人深入基层,将精神力量“种”到乡村一线。
“温州好人”林少少长期致力于移风易俗公益活动,近年来为659对新人组织筹办了5场集体婚礼。“当前农村天价彩礼和奢侈婚礼仪式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她表示,“希望通过集体婚礼来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健康婚俗观。”
与矾山镇福德湾村结对的“中国好人”郑秋燕,通过爱心伏茶点宣讲诚信家风,该爱心茶摊已被列为县级诚信教育基地。
据统计,“百名好人德兴村社”行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模范代表先后开展助学、孝老、救助、普法、义诊、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等主题公益活动650余场,有力推动了淳朴民风培育和文明乡风涵养。
德治善治,道德效能助力乡村治理
从荣誉奖台走向基层舞台,百余名模范代表正在乡村治理中展现新作为。
结对马站镇凤尾山村的“温州好人”黄朝爱专注调解事业,成功化解夫妻矛盾、邻里纠纷、劳资争议等各类纠纷200多起。“温州好人”郑秋丽在马站镇中魁村成功发展新型农业后,积极带动周边农户,无偿推广农作物种植技术,年用工3000人次,为周边农民增收60万元,助力销售四季柚1万余斤,带领村民实现共富发展。
苍南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名好人德兴村社”行动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全县701位模范代表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投身村社治理,建言献策,将道德力量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构建“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苍南自古就有乡贤反哺桑梓的优良传统。如今,这种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已转化为新时代的道德力量,在浙南大地汇聚人心、凝聚共识、共谋发展,持续推动苍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朱笑颖、黄振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