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对宋人风水学经典著作的当代再解读
风水与德行的统一,是一个人获得吉福的关键所在。
——《发微论》的启示
中国传统术数包括传统风水领域,其理论基础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紧密相关。它自有一套完善的叙事逻辑和方法,是古代中国人追问人生意义、世界意义的一种路径;它呈现为一种杂糅、包容、边界不清的文化图示,最终又集聚在一种“情感性的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的特征上。在这一“术数文化”之下,隐藏着中国人的某些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它呈现出“体用不二、天人合一、情理交溶、主客同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精神,它即是所谓中国的智慧”。 它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常常与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类宗教的民俗文化样式交融互补,至今草蛇灰线,绵绵不绝。若看不到这一点,仅是简单粗暴地贴以“不科学”“非理性”等标签对它加以全盘否定,则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
![]()
内容介绍
![]()
《发微论》是宋人风水学经典著作,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天人之道的哲学思考。它推大道于小术,强调“积德为求地之本”和“吉人自有吉地”,深化、拓展了传统风水学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体系,体现出古人睿智、包容而实用的生态智慧,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的诸多重要内容。
![]()
作者介绍
刘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周易研究会理事。出版著作《闲坐小窗读 <周易> 》《蒋平阶研究》《四库全书本 <青囊奥语> 初解》等。
![]()
![]()
目录
![]()
导言:《发微论》其书及作者考1
例言1
上编
第一章 《刚柔篇》解3
第二章 《动静篇》解16
第三章 《聚散篇》解29
第四章 《向背篇》解40
第五章 《雌雄篇》解52
第六章 《强弱篇》解66
第七章 《顺逆篇》解78
第八章 《生死篇》解90
第九章 《微著篇》解98
第十章 《分合篇》解107
第十一章 《浮沉篇》解116
第十二章 《浅深篇》解126
第十三章 《饶减篇》解141
第十四章 《趋避篇》解148
第十五章 《裁成篇》解156
第十六章 《感应篇》解167
下编
第十七章 《发微论》与传统地理学181
第十八章 《发微论》对形势派、理气派的继承208
第十九章 《发微论》的哲思与审美227
第二十章 从《发微论》看传统地理学的生态智慧246
第二十一章 从《发微论》看传统术数的理论和方法258
第二十二章 从《发微论》看小传统与中国文化精神292
第二十三章 从《发微论》看巫、术、儒的关系324
第二十四章 《发微论》对后世的影响354
主要参考文献382
![]()
![]()
精彩书摘
![]()
《发微论》版本,今最早可见的为明代谢昌《地理发微论集注》弘治年间刻本、余祜《地理发微释义》弘治年间刻本等,其主要内容大致相同,只部分文字略有差异。其他诸本内容也大同小异。唯今人刘保同主编、杨金国点校《图注发微论》本,每篇后附“章氏阐义”,他本未见。
至于《发微论》成书年代,若认定为蔡发所撰,蔡发殁于绍兴壬申年(1152),则成书绝不晚于绍兴壬申;若认定为蔡元定所撰,或蔡氏父子合作所撰,张咸《地理发微序》作于乾道丙戌年(1166)仲春,则《发微论》成书至迟不晚于乾道丙戌年(1166)。
《发微论》的主要内容是蔡氏传统地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的内容“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而以原感应一篇明福善祸淫之理终焉”。一般注家则把“刚柔”“感应”当作两篇,故而是“发微十有六篇”。如明代谢昌所说:“牧堂先生以性命之学衍为发微十有六篇,首明造化之机,次极堪舆之奥,复以感应之说终之。”通观此书文字,其实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哲理层面的解说,诸如蔡氏的世界观、伦理观等,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到“宋儒由宇宙论到伦理学的内向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地理技术层面的解说,主要是对传统地理学实践方法的梳理、统合、提炼,如对“龙”“脉”“砂”“水”“穴”“交”的寻找和对地理吉凶的判断等方面的内容。
《发微论》在传统地理学典籍之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盖术家惟论其数,元定则推究以儒理,故其说能不悖于道。如云水本动欲其静,山本静欲其动,聚散言乎其大势,向背言乎其性情。知山川之大势,默定于数理之外,而后能推顺逆于咫尺微茫之间。善观者以有形察无形,不善观者以无形蔽有形。皆能抉摘精奥,非方技之士支离诞谩之比也。”朱熹尝言:“(蔡发)于易象天文地理三式之说,无所不通,而皆能订其得失……季通乃能承厥志,尤邃律历,讨论定著,遂成一家之言,使千古之误,旷然一新。”熊刚大则说:“此书实足以包括古今,出入百家,诚地理之精髓也。……非穷理格物之至者,不足以语此。”李杰认为:“宋牧堂蔡先生以儒者而深于地理之术,所著《发微》十六篇,极论形气之当审查,盖一本诸景纯而衍其说未备。末言感应之机,由于积德,又是以破野师祸福之说。” 谢昌认为此书:“欲人子不戗其身,以安其亲,即不失其身,以事其亲之意,善教远矣。遵行既久,言约理精。” 徐之镆赞叹: “地理之正宗,阴阳之玄妙,惟是篇发挥最为紧切。”余祜认为此书申明儒理,以“孝慈”为本,驳斥了“野师俗巫”的荒谬之言,认为:“其间议论自成一家,通篇大义不过阴阳二字,而细微曲折甚有变通之妙,可谓术之不背于道者。虽景纯《葬书》或不若此之明白正大、微妙精深,况其余纷然者乎?……世之君子欲明地理之术以葬亲者,且可舍是而他求哉。”以上皆可见宋明之人对《发微论》的肯定。
![]()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优惠加购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