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7月,上海法院一纸判决,让一个估值10亿的芯片“神话”轰然倒塌。
华为耗时13年、砸下9亿研发的Wi-Fi6芯片,竟被他带团队在短短1年内“复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研发速度比华为快30%”。
这究竟是技术的胜利,还是盗窃的狂欢?这样的“捷径”,真能撑起国产芯片的未来吗?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N
估值10亿的“速成神话”
张琨,北大毕业,美国双硕士,手握高通最佳技术奖,2011年被华为当宝贝请来,开出600万年薪加21级职级,直接把耗资10亿的Wi-Fi6项目交给了他。
可就在2020年美国禁令升级、海思上下勒紧裤腰带时,这位技术大神却动了歪心思,他觉得,凭自己的本事,单干比替人打工更划算。
![]()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蚂蚁搬家”开始了。他先策反了下属刘某,一个北大退学、考上清华的叛逆天才,承诺创业给股份,两人又拉拢了周某、顾某某等核心骨干,短短一个月,一个涵盖研发全环节的“窃密团队”悄然成型。
他们摸透了华为的保密系统,把核心图纸拆成小片段,躲在茶水间用手机偷拍,把底层代码一页页手抄,甚至有人把技术文档伪装成微信聊天记录,用智能手表传出去,最高明的是,他们把华为的核心算法改个名字,标上“开源项目”,堂而皇之地挂到网上,再用尊湃的账号下载,一套“洗白”流程行云流水。
![]()
就这样,华为数百人熬夜三年的成果,被他们像搬家一样一点点偷空了,尊湃在2022年11月推出的第一版芯片,简直就是华为的“高仿品”。
这让张琨越来越飘,他开始到处吹嘘自己的“研发神速”,正是这句“比华为快30%”,最终成了他的催命符。
![]()
估值神话背后,是谁在“输血”?
一个连产品原型都没有的新公司,凭什么在成立第二个月就拿到数亿融资?
这背后,资本的狂热追捧是绕不开的关键。尊湃的融资之路堪称“奇迹”,天使轮近一个亿,Pre-A轮又融了好几亿,到A轮时,高榕资本、小米等知名投资方纷纷入局,公司估值一度飙到10亿。
资本为何如此疯狂?因为张琨身上的标签太诱人了,“前华为技术总监”、“WiFi6核心专家”,这些光环足以让投资人相信,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
他们看到的,不是技术来源的合法性,而是“国产替代”风口下的暴富神话。
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本代理人战争”,资本通过扶持代理人,实现技术掠夺,其本质是现代科技战的一种隐蔽形态。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白皮书,我国核心人才平均流失率高于15%,其中三成流向了薪资翻倍的初创企业,这背后资本的影子无处不在。
![]()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张琨被抓后,他的老东家高通,竟然火速解散了耗资不菲的上海WiFi7研发中心,两者之间的关联,至今没人能说清。
这不禁让人想问,资本的逐利本性,是否已经凌驾于技术伦理和国家利益之上了?
![]()
捷径的代价,不是坦途,而是悬崖。
2023年4月,就在尊湃准备量产时,警方的突袭让一切戛然而止,上海和苏州同步行动,7台服务器被封,9500万资金被冻结,14个核心成员一个没跑。
海思的技术人员拆解尊湃的芯片后,当场就炸毛了,40个关键技术点,跟华为的商业秘密重合度超过90%,连文件夹的建立方式都一模一样。
铁证如山,张琨的辩解苍白无力。
![]()
两年后,法槌落下,张琨被判6年,罚金300万,5年内不得涉足芯片行业,其余13人也分别获刑,尊湃公司被强制解散,所有偷来的资料全被销毁。
一个估值10亿的“独角兽”,一夜之间化为泡影,那些投了3个多亿的资本,只能发声明撇清关系,血本无归。
这个结局,让许多人唏嘘,但更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
有网友愤怒地骂:“千万年薪还喂不熟,真是白眼狼,丢尽国产芯片的脸。”
也有人冷静分析:“会不会是华为内部激励有问题?不然核心人才怎么会叛逃。”
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有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问:“技术窃密这么容易,以后谁还敢砸钱搞研发?”
这种焦虑,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情绪,它动摇的,是所有为国奋战者的信心。
![]()
守护“长期主义”,就是守护未来
当技术窃密能让公司快速估值10亿,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想走这条路?
毕竟,比起花三年研发,“搬现成的”似乎更容易。但是,这种“容易”,真的能撑起国产科技的未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科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律”,任何核心技术的突破,都必然遵循一个无法被资本大幅压缩的“必要时间周期”。
![]()
华为用13年投入9亿,是在和时间赛跑,和封锁抗争,是在为未来铺路。
而张琨的“捷径”,看似赢得了时间,实则输掉了未来,他输掉的不仅是自己的自由,更是对“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学家精神的背叛,是对集体奋斗成果的无情践踏。
要根除这种“捷径思维”,我们需要一个四维的防火墙。法律上,要加重惩罚力度,提高侵权成本,让窃密者不敢伸手;
![]()
管理上,企业要建立“三维安全矩阵”,从能力、忠诚度、身份背景三个维度,对核心人才进行全方位审查;
资本上,要引导投资机构建立“技术来源审查”机制,不为“偷来”的技术买单;
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上,我们要重塑一种评价体系,让那些选择“长期主义”、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面的回报,这才是对创新最好的呵护。
这条路很难,但我们必须走,因为这关乎国产科技真正的未来。
![]()
结语
捷径看似是捷径,实则通往悬崖,这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
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长期主义”的竞争。
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些甘坐冷板凳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