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导为中心,从领导的视角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领导有错,自己背锅;领导下不来台,主动搭台,绝不拆台。
这样上进的下属,你说他能不往上走吗?
而这样的人,往往也会被史学家认为是贤臣。田叔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
司马迁称他“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国”,班固称他“守心向善,中不苟免”。
可以说,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田叔是一个有义、有智慧、敢于担当的贤臣形象。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咱们见仁见智,先回顾一下田叔的故事。
![]()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解读《资治通鉴》,正好上一篇故事中涉及到田叔了,所以,就把田叔的故事,单独拿出来说一说。
公元前148年,袁盎等十多个朝廷大臣被刺客刺杀,而背后的主使就是梁王。
汉景帝派田叔去梁国调查这桩惊天大案。
田叔在回到长安的时候,却把证据和证词全部烧毁,空着手去找汉景帝汇报,希望汉景帝赦免梁王,让皇太后窦太后放心,也让汉景帝不必再思考如何处理梁王,让汉景帝不要让老娘窦太后伤心。
田叔用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把梁王的宠臣羊胜、公孙诡推出去,给天下人和臣子们一个交代,完美地解决了这桩惊天大案。
而汉景帝认为田叔比较贤能,提拔田叔为鲁国国相。
鲁王是汉景帝的儿子,可以说也算是被天子重用了。
田叔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一开始看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会为领导着想、这么善于和稀泥的人,真是个高手!
为此,我专门翻阅了《史记》《汉书》,在《史记·田叔列传》《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中,记载了田叔的故事,结合田叔的传记,咱们对他的人生做一个梳理。
01以忠义成名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今河北省无极县),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田叔喜欢剑术,在乐巨公(乐毅的后代)那里学习黄老之术。
田叔为人严正清廉,自重自爱,喜欢和那些年长有德行的人相处。
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的国相赵午,赵午在赵王张敖那里对他赞不绝口,于是赵王张敖让他担任郎中。
就这样过了几年,连赵王也认为他比较贤能,但是还没来得及提拔田叔,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呢?
公元前200年,刘邦前去代地平定陈豨的叛乱,路过赵国。
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物给刘邦,还把自己的小妾送给刘邦睡。
刘邦却态度很不好,对张敖骂骂咧咧的。
当时张敖的国相赵午、贯高等数十人都非常生气,甚至想反了刘邦,把刘邦杀掉。
但是,赵王张敖训斥了这帮臣子,让他们都老实点。
本以为训斥之后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赵午、贯高等人竟然谋划行刺刘邦。
公元前198年,这事爆了!
虽然刺杀未遂,但是,刘邦依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于是,赵王张敖被捉捕回长安,赵午等人自杀,贯高没有死。
贯高为了证明张敖的清白,没有自杀,而是跟随张敖一起前往长安。
孟舒、田叔等十余位臣子也都剃光头发,带上枷锁,穿着囚服,自称是赵王张敖的家奴,追随赵王一起到了长安,被投入大牢。
最终,贯高在严刑拷打下,始终不承认张敖参与了行刺事件。
刘邦最终也认定张敖没有参与此事,于是将张敖释放,但赵国被刘邦收回,张敖的赵王之位被废除,改封为宣平侯。
张敖逃过一劫,出狱了。虽然王位被废,但他依然享受富贵。他给刘邦上书,称赞田叔等十几个人。
于是,刘邦召见了田叔等人,亲切接见他们,交谈后发现他们都很有水平。在汉朝朝廷,这些大臣没有比他们更强的了。
刘邦因此任命他们为自己的臣子,分别担任郡守、诸侯王的国相等职务。
而田叔,则是被任命为汉中郡郡守,担任郡守十多年。
02忠厚长者之风
等到汉文帝继位后,把田叔召来,问田叔:“你知道天下人谁是忠厚长者吗?”
田叔回答:“臣哪儿知道呢?”
汉文帝说:“您就是忠厚长者,您应该知道。”
田叔赶忙叩头说:“原来的云中郡郡守孟舒,也是一个忠厚长者。”
这一时期,孟舒担任云中郡郡守,但匈奴人入侵云中郡,防御不力,战死了数百人。
汉文帝认为孟舒水平不行,把他撤了。
田叔又对汉文帝说:“当年贯高等人谋刺高祖皇帝时,孟舒以家奴身份随张敖进京,愿意陪着君主而死,这样的人怎么会贪生怕死?况且如今国内士兵疲敝,碰上匈奴基本上没赢的,孟舒向来怜惜士卒,不愿让士卒战死,所以坚守城池。而这帮士兵对上匈奴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登上城池,与敌人拼命,所以才死了那么多人。这并不是孟舒故意驱使他们作战的,因此,孟舒也是一位忠厚长者。”
汉文帝听了,觉得田叔说得有道理,于是让孟舒官复原职。
其实,田叔这番话有点诡辩的意思:你是忠厚长者,并不代表你能力出众。
当然,孟舒也算倒霉,匈奴入侵的不止云中郡一个地方,但偏偏他那里的伤亡最多,只能背锅,业绩考核倒数第一,末位淘汰嘛!
还好,孟舒、田叔有跟着赵王张敖赴死的这一故事背书,只要不干坏事,可以说吃一辈子老本了!
03处理棘手案件
又过了几年,田叔因为犯法丢了官位。
公元前148年,汉景帝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他的弟弟梁王刘武派出刺客,刺杀了袁盎等十多位朝廷大臣。
汉景帝把田叔找来,让他作为特派员前往梁国调查。
田叔调查的结果是,梁王确实有罪,参与了刺杀朝廷大臣的大案。
但是,田叔劝汉景帝不要为难梁王,这不是为了梁王好,而是为了太后好。
田叔说:“陛下您放过梁王,太后才能安心吃饭,您心情也会更好,您也就没麻烦了。”
为了领导的大局着想(汉景帝和窦太后的关系,汉景帝跟梁王的关系),田叔办了一件好案!
最终,汉景帝没有追究梁王,让梁王的两个宠臣背了锅,惊天大案到此为止。
这件事就被田叔以和稀泥的方式解决了。
汉景帝认为田叔真是个贤能的人,于是提拔他为鲁国国相。
鲁王是汉景帝的儿子,田叔担任鲁国国相,可以说是汉景帝对他的一种重任。
04维护领导的名声
田叔刚到鲁国,就有一百多个百姓跑来告鲁王,说鲁王抢了他们的财物。
田叔不问青红皂白,抓住带头的20个人,每人打了50大板,其余的人打手心20大板。
田叔还对他们发火,说:“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你们怎么能说君主的坏话呢?”
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主动拿出钱交给田叔,让田叔还给百姓。
田叔说:“大王,您侵占了百姓的财物,让国相去还,这样大王做坏事,国相做好事,这不行,还是您亲自去还吧。”
于是,鲁王亲自把财物还给了百姓。
田叔这叫会做人又会做事,不失大体。既维护了领导的名声,也把问题解决了,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05劝谏领导的艺术
鲁王喜欢打猎,田叔作为国相,经常跟随他一起去狩猎,但是,鲁王总是让他在馆舍里休息。
田叔从来不在馆舍休息,而是在太阳底下晒着,等着鲁王。
鲁王每次都请他去休息,他始终不去。
田叔说:“咱们的大王在围场中奔驰,我却到馆舍休息,这不行,没有这样的下属。”
鲁王听了,觉得田叔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忠厚长者,也明白了田叔对自己的劝谏,于是鲁王不再经常外出游猎。
就这样过了几年,田叔在任上去世了。
鲁王非常感激田叔对他的辅佐和教导,用100斤黄金作为祭礼。
但是,田叔的儿子田仁不肯接受,说:“不能因为100斤黄金,损害了父亲的名声。”
这就是田叔的故事。
如果你从正能量的角度思考,司马迁和班固对田叔的评价可以说非常中肯。田叔是一个好臣子,忠厚长者!
但是,咱们从现在职场的角度来看,田叔的生存法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一切以领导为中心。
站在领导的立场,维护领导的名声;领导下不来台,你主动补台,为领导补位,维护领导的好名声,你就能够受到领导的重视。
当然,有时候你可能还要昧着良心,和稀泥,替领导背黑锅,这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说,田叔没有给袁盎等十多个被刺死的大臣一个公道,人家尸骨未寒,他就踩着人家的尸体上位,为梁王擦屁股,巴结汉景帝,讨好窦太后。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叔简直就是一个自私自利、溜须拍马、没有原则、没有正义的小人形象。
史学家认为的贤能,跟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好人,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读史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参考资料:《史记·田叔列传》《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