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 36 开的第 839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323 字,读完大概需要 3 分钟
![]()
江湖上流传着
这样一个「江湖规则」:
再帅的帅哥说方言
颜值都要减一半
不少网友请战的视频
似乎也进行着印证:
前一秒还是岁月静好的
禁欲系男神
后一秒一张嘴
原汁原味的方言
瞬间让他接上了地气
画风从偶像剧
立马丝滑切换到乡村爱情故事

那感觉就像
「好好一个人怎么长了嘴?」
所以,讲方言
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颜值吗?
![]()
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人们对口音是有偏好的
而这种偏好会导致口音偏见
简单来说
你的大脑会自动
给不同的口音打分
如果你听惯了
或更偏爱某种口音
(比如普通话)
那么当另一种口音
(比如方言)出现时
潜意识里可能就会悄悄地
给对方「扣印象分」
甚至连颜值都无辜躺枪……

以我国为例
而自 1949 年以来
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
根据教育部数据
到 2022 年
全国普及率已超 80%
这意味着,在学校、职场、媒体等
绝大多数公共场合
都是普通话的主场
所以,如果你从小听惯了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突然听到某些方言
可能就会觉得「土土的」
甚至不自觉地给说话者的颜值也降了星
仿佛自带动漫特效里的「颜值封印术」

同时
如果你对某种方言情有独钟
那说这种方言的人
在你眼里可能就自带光环
怎么看都顺眼
但更进一步说
口音偏见背后
还藏着更复杂的「刻板印象」
这种偏见并非空穴来风
它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方言自带强烈的地域属性
虽然它本身只是个交流工具
但我们听到某种方言时
脑海里会自动关联到对这个地区的印象
比如美食、经济、文化
甚至新闻和历史
这种「地域滤镜」就会影响
我们对说话者本人的观感
连颜值也可能受到波及
聊到这
就顺便来聊个更普遍
或许也更深层的现象
——方言羞耻
(Dialect Shame)
![]()
所谓「方言羞耻」
就是指一些人在公共场合
尤其是在家乡之外生活时
会下意识地回避说方言
怕被贴上「土气」的标签
甚至因此自卑

这种心理并非无中生有
它是几十年来的
社会、教育、文化观念共同塑造的
有趣的是
「口音鄙视链」全球通用
在英语世界里
英式标准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
常被认为更纯正、更优雅
而美式普通音
(General American)
则有点儿「糙」
![]()
说白了
「以声取人」是全人类的通病
(btw,除了口音
甚至连嗓音音色
都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判断)
归根结底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
语言世界的「权力的游戏」
当一种方言与权力、财富绑定
它就成了身份象征
当一个地区在现代化浪潮中相对弱势
它便可能被贴上「落后」的标签
进而催生出「羞耻感」

比如在中国
有些方言就是
「优越感口音」
比如北京话、上海话
就凭经济和政治的加持
自带身份 buff
讲出来别说「羞耻」了
那是妥妥的腔调
上海话自带小资 BGM
京片子仿佛镶着四合院金边

不过呢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
我们也发现
「方言复兴」运动正在上演
四川话在说唱圈杀疯
东北话在短视频统治笑点
粤语歌更是让 00 后集体沦陷
曾让人羞于开口的乡音
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为
「有趣」和「潮流」
而说起讲方言
就不得不说起来
语言学习天赋
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表明
细微的基因突变
也会影响一个人感知音调的能力
这项研究为基因对语言演化的潜在影响
提供了第一个切实的证据
![]()
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
只有 ASPM 基因上的一个突变
能预测参与者对音调的感知能力
存在这种突变的人群
学习粤语的能力也会更突出
emmmmmm
本 36 作为广东靓女
技能树居然没点满?!
顺便来 battle 一下吧!
今日封面
![]()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